公軌兩用橋

公路、軌道交通同時共用的橋

對於工程複雜、墩台較高的大造價橋或特大橋,以及靠近城市、軌道交通公路均較稠密而需建造地鐵和公路橋以聯接線路時,為了降低造價和縮短工期,可考慮造一座公路、軌道交通同時共用的橋,稱為公軌兩用橋。

簡介


示意圖
示意圖
當然,在橋式方案選擇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和條件對於分建和合建的方案進行比較,然後作出決定。

類型


當決定採用公、軌兩用橋時,如何布罩軌道交通和公路橋面的相對位置,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目前,鋼桁梁公、軌兩用橋按公路路面所在的平面可分為公路與軌道交通分別在上、下層的雙層式公、軌兩用橋和公路軌道交通在同一平面的平列式公軌兩用橋。

橋面布置


雙層式公、軌兩用橋布置中,主桁架的中距可由軌道交通凈空的需要以及橫向剛度的條件來決定。這樣布置使公路橋面視野開闊。但是為使橋頭公路能夠和公路橋面接通,又必須為橋頭公路修建棧橋。
平列式布置中,軌道交通布置在兩片格架之間,公路分別置於兩桁架之外,左右對稱。此種布置具有公路路面標高較低的優點,但不可避免的是橋頭公路的接線非和軌道交通相交叉不可。有關軌道交通與公路交叉之布置,應以立交為最好。
公軌兩用橋規劃時,公路橋面設計寬度,與公路運輸量有關。在一般情況下,對雙層式橋,若軌道為雙線則公路設計應以不少於四車道為宜。
靠近大城市的公軌兩用橋,人流和車流密度均較大,為此當公路為四車道時,人行道寬度為2.25米;當公路為雙車道時,其人行道的寬度則為1.5米。
根據橋頭軌道交通和公路的實際情況,有時將公軌兩用橋布置成公路路面在下面、軌道交通線路在上面的雙層式結構。。
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代替鋼筋混凝土橋面板,可顯著減輕橋樑的自重,並具有其它優點。鋼橋採用這種新型橋面,已成為發展的趨勢。在設計公、軌兩用橋時,這個問題值得注意。

上海閔浦二橋


公軌兩用橋
公軌兩用橋
連接閔行和奉賢的閔浦二橋是黃浦江上的第九座大橋,也是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公軌兩用雙層斜拉橋,其主橋為獨塔斜拉橋。據上海公路投資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介紹,閔浦二橋工程全長約為4.8公里,工程距下游已建成的奉浦大橋約1.7公里,北起閔行區滬閔路東川路以北,沿滬閔路向南跨越黃浦江后,沿奉賢區滬杭公路至西閘路以南落地。下層為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閔奉段)工程預留空間

香港青馬大橋


香港青馬大橋,公鐵兩用橋,主跨1377米(333+1377+300),但300米邊跨側主纜不設吊杆,實際上只有2跨加勁桁。橋塔高131米,在青衣島側採用隧道式錨碇,在馬灣島側採用重力式錨碇,加勁桁梁高7,54米,高跨比1/185,縱向桁架之間為空腹式桁架橫樑,中部空間可容納行車道及路軌,大橋上層橋面中部和下層橋面路軌兩側均設有通氣空格,形成流線型帶有通氣空格的閉合箱型加勁梁,1998年建成。

菜園壩大橋


公軌兩用橋
公軌兩用橋
菜園壩長江大橋是經國務院批複的重慶總體規劃中主城區的一座特大橋樑。也是重慶主城區規劃中又一條南北大通道上的關鍵工程。菜園壩長江大橋工程包括菜園壩大橋正橋、菜園壩立交、南城隧道、南城立交及海銅路改造等項目,工程全長4000m。正橋主橋為我國首座特大公軌無推力式鋼箱系桿拱橋,採用剛構與提籃式鋼箱系桿拱、桁梁的組合結構。系桿拱橋主跨420m,對稱布設的邊跨和側跨分別為102m和88m。大橋主橋橋面寬30.5m,設6條行車道,雙側設人行道。在主橋的桁梁下、橫樑上,則建設雙線城市輕軌,與橋面一起構成雙層公軌兩用橋。

朝天門大橋


朝天門長江大橋
朝天門長江大橋
於2009年4月25日正式通車。大橋連接解放碑、江北城、彈子石三大中央商務區,大橋的實際位置是在離朝天門還有1.7公里的溉瀾溪青草坪。為重慶的江上門戶。“方案最終選定了簡潔大氣的鋼桁架拱橋形式”,大橋只有兩座主墩,主跨達552米,比世界著名拱橋———澳大利亞悉尼大橋的主跨還要長,成為“世界第一拱橋”。大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雙向六車道,行人可經兩側人行道上橋;下層則是雙向輕軌軌道,並在兩側預留了2個車行道,可保證今後大橋車流量增大時的需求。

魚洞長江大橋


重慶魚洞長江大橋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公司所屬的中鐵十七局集團、中鐵二十三局集團等承擔施工任務。它南起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經濟經濟開發區,北至大渡口區,可通行雙向六車道的汽車和雙向兩車道的輕軌。外側為汽車通道,中間跑輕軌,這在世界橋樑建設中尚屬首例。跨越長江主航道的主橋連續兩跨260米,在國內同類橋樑中位居第二。
據中國鐵建重慶魚洞長江大橋指揮長王闖介紹:這種橋型設計比汽車與輕軌在橋面上下分行的橋式要節省大約30%的投資。但由於橋面荷載的加大,給工程建設帶來了新的技術難題。魚洞長江大橋在施工過程中,不僅採用了國內最重的180噸級掛藍進行橋樑的懸臂混凝土作業,成功澆注了最重達510噸的懸臂樑段,並首次將“膏漿帷幕止水”新技術成功應用於橋樑深水基礎施工,解決了複雜地質條件下圍堰的滲漏水問題,同時還創造了一次澆注橋樑零號段1600立方米超大體積混凝土等多項我國橋樑施工的新紀錄。全橋四個合龍段的合龍精度誤差不到0.7毫米。

魚嘴長江大橋


魚嘴兩江大橋是重慶市內長江上的一座公路軌道兩用橋樑,位於江北區魚嘴位置,南接巴南區明月沱。大橋為重慶繞城高速公路東半環的跨江通道,全長1438米,橋上設雙向6車道,於2009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大橋施工時名稱為魚嘴長江大橋,因北橋頭為重慶大力打造建設的兩江新區,因為本橋更名為魚嘴兩江大橋。

東水門大橋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是位於中國重慶市的一座的公路與軌道交通兩用斜拉橋,跨越長江,距上游石板坡長江大橋和下游朝天門長江大橋的距離均為約3.35公里,連接渝中區和南岸區,是渝中半島朝天門地區的第一座跨江大橋,與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合稱“兩江大橋”。大橋設計為雙塔單索麵部分斜拉橋,全長1,124.947米,橋面總寬24米,主跨445米。雙主塔的塔柱設計為圓潤的天梭造型,其中南塔總高172.61米,北塔總高162.49米。大橋分上下雙層布設橋面,上層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公路(城市次幹道),下層橋面為雙線軌道交通,預留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通過。大橋主塔基礎工程於2009年12月29日開工,2014年3月31日正式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