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

重慶市下轄的副省級新區、國家級新區

兩江新區是重慶市下轄的副省級新區、國家級新區, 也是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同時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后,由國務院直接批複的第三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

兩徠江新區因位於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而得名,轄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3個行政區部分區域,規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22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020億元。

2010年5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重慶兩江新區並賦予其五大功能定位,要求在國家戰略層面成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內陸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窗口。

兩江新區是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渝新歐國際鐵路、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等項目所在地或實施地。 2020年3月4日,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建制沿革


建立背景

2007年3月,中國“兩會”期間,時任總書記胡錦濤提出“314”總體部署為重慶定嚮導航。
2008年4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在向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彙報工作時請求國家給予重慶更多支持,溫家寶總理責成國家發改委牽頭進行專題研究。
2008年6月,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200多人到重慶調研,提出設立“兩江新區”的想法。
2009年1月26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明確“認真研究設立兩江新區”的問題。
2009年4月,重慶市政府正式向國務院報告兩江新區總體規劃方案。
2010年5月5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同意設立重慶兩江新區的批複》(國函〔2010〕36號),批准設立重慶兩江新區,並明確了兩江新區的政策比照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

歷史沿革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0年7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掛牌開工。
2011年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和重慶市人民政府決定共同在兩江新區建設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2011年3月16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公布,明確提出“推進重慶兩江新區開發開放”,兩江新區被寫入“十二五”規劃,開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2011年10月18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的批複》(國函〔2011〕123號),再次明確“兩江新區要堅持高起點規劃和建設,合理確定發展重點和時序,逐步建設成為我國內陸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窗口。”
2014年9月25日,國務院在《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中提出“加快重慶兩江新區開發開放”。
2015年4月,國務院將兩江新區悅來新城列入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
2015年5月26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同意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國重慶兩江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
2015年7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於推動國家級新區深化重點領域體制機制創新的通知》中指出,重慶兩江新區要重點圍繞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重要交匯點,推動建立內陸通關和口岸監管新模式開展探索。
2016年2月24日,重慶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優化兩江新區管理體制的決定》,決定調整優化兩江新區管理體制,撤銷中共重慶北部新區工作委員會、重慶北部新區管理委員會,其職能職責劃歸中共重慶兩江新區工作委員會、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
2016年2月25日,國務院同意在兩江新區等15個省市(區域)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2016年4月28日,重慶首個國際仲裁中心——中國重慶兩江國際仲裁中心在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6年5月12日,國務院將兩江新區列為中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2016年5月19日,國務院同意在兩江新區等12個城市、區域開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
2016年7月,國務院批複同意重慶依託兩江新區核心區與重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6年11月3日,中國首個網際網路綜合教育基地、網際網路開放型大學——重慶網際網路學院在兩江新區掛牌成立。
2016年11月1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把兩江新區建成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和國家級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在重慶市率先進入創新型區域行列,成為西部創新中心的核心展示區。”
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兩江新區納入重慶自貿區的規劃面積為86.33平方公里,占重慶自貿區總規劃面積的71.95%。

行政區劃


• 新區全域
截至2016年12月,兩江新區全域規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開發建設面積550平方公里,水域、不可開發利用的山地及原生態區共650平方公里,涉及到重慶市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三個行政區部分區域,及原北部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兩江工業園區等功能經濟區。其中,江北區涉及街鎮為:石馬河、大石壩觀音橋、華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灘、鐵山坪郭家沱、復盛、魚嘴鎮;渝北區涉及街鎮為:龍溪、龍山、龍塔、雙鳳橋、雙龍湖、回興、悅來、人和、鴛鴦、天宮殿、翠雲、大竹林、木耳、禮嘉、龍興、石船、古路、玉峰山鎮;北碚區涉及街鎮為:水土、復興、蔡家崗、施家梁鎮。
兩江新區全域
所在區街道、鎮
江北區石馬河街道、大石壩街道、觀音橋街道、華新街街道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寸灘街道鐵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復盛鎮、魚嘴鎮
渝北區龍溪街道、龍山街道、龍塔街道、雙鳳橋街道、雙龍湖街道、回興街道、悅來街道、人和街道、鴛鴦街道、天宮殿街道、翠雲街道大竹林街道、禮嘉街道、木耳鎮、龍興鎮、石船鎮、古路鎮、玉峰山鎮
北碚區水土鎮、蔡家崗鎮、復興鎮、施家梁鎮
• 直管區域
兩江新區直管區共15個建制鎮和街道,總面積約638平方公里,鴛鴦、人和、天宮殿、翠雲、大竹林、禮嘉、金山、康美、魚嘴、復盛、郭家沱、龍興石船、水土、復興等15個建制鎮和街道。
兩江新區管委會及其職能機構根據職責,負責直管區相關的行政管理工作,行使相應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行政管理權。鴛鴦街道、人和街道、天宮殿街道、翠雲街道、大竹林街道、禮嘉街道金山街道康美街道等8個街道的行政管理工作由兩江新區管委會負責,疾病防控、徵兵工作由渝北區人民政府負責。直管區內其他區域的經濟發展和開發建設管理工作由兩江新區管委會負責,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由所在地的三區政府分別負責。
兩江新區直管區域
管理事務街道、鎮所在區
黨務、行政管理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事務鴛鴦街道、人和街道、天宮殿街道、翠雲街道、大竹林街道、禮嘉街道、金山街道、康美街道渝北區(負責疾病防控、徵兵工作)
經濟發展、開發建設等行政管理魚嘴鎮、復盛鎮、郭家沱街道江北區(其他事務)
龍興鎮、石船鎮渝北區(其他事務)
水土鎮、復興鎮北碚區(其他事務)
• 託管區域
重慶市委、市政府還委託兩江新區管委會管理重慶保稅港區集團、市江北嘴投資集團、重慶悅來投資集團在兩江新區範圍內開發管理區域(區域面積約69平方公里),以及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的果園港、寸灘港區的經濟發展、開發建設等行政管理工作。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由寸灘港、江北國際機場和出口加工區三部分構成,於2008年11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內陸保稅港區和第一個“水港+空港”雙功能保稅港區。其中,水港功能區面積600平方公里,空港功能區面積2.37平方公里。
重慶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位於兩江新區東部,該園區規劃建設用地約178平方公里,區內主要包括龍石先進位造功能區和魚復現代物流功能區兩大功能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兩江新區位於重慶主城區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轄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3個行政區部分區域 。
• 江北區
江北區位於東經106°26′41″~106°53′20″,北緯29°33′18″ ~29°40′53″。東與巴南區毗鄰,南與渝中區、南岸區隔江相望,西、西北與沙坪壩區隔嘉陵江相望,北與渝北區接壤。轄區東西長42.90 千米,南北寬1.49~14.38千米,全區幅員面積220.7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94.3平方千米,佔88.0%;水域26.5平方千米,佔12.0%。
• 渝北區
渝北區位於重慶主城東北部,地跨東經106°27'30"~106°57'58"、北緯29°34'45"~30°07'22"之間。東鄰長壽區、南與江北區毗鄰,同巴南、南岸、沙坪壩區隔江相望,西連北碚、合川區,北接四川省廣安地區的華鎣市,全區幅員面積1452平方公里。
• 北碚區
北碚區位於東經106°18′14″、106°56′ 53″、北緯29°39′10″、10°3′53″,東接渝北區,南連沙坪壩區,西界璧山區,北鄰合川區,全區幅員面積75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 江北區
江北區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區,沿江呈“S”形帶狀分佈,西南東三面環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地形以紅層丘陵為主,可分為嶺丘、谷丘、台丘(坪)三類。因受重慶平行嶺谷區的制約,形成環山、鐵山坪、義學大山三條狹長狀山嶺,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成東西之間的三道屏障。境內最高點位於義學大山,海拔687米;最低點位於御臨河與長江交匯處,海拔152米。
• 渝北區
渝北區地處華鎣山主峰以南的巴渝平行嶺谷地帶,地勢從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全境自西向東由華鎣山脈、銅鑼山脈、明月山脈三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條狀山脈與寬谷丘陵交互組成的平行嶺谷。北部為中山,海拔1460~800米;中部為低山,海拔800~450米;南部多淺丘,海拔450~155米。
• 北碚區
北碚區屬西南坳褶帶,華鎣山隔擋式復背斜帚狀弧形構造區重慶弧一部分。牛鼻峽、溫湯峽、觀音峽三個背斜與轉龍、歇馬、靜觀三個向斜,自東南向西南相間平行排列,嘉陵江從西北向東南橫流而過。境內由低山槽、山麓裸丘、淺丘和沿江河谷構成,海拔最高1312米,最低175米。

水文

• 江北區
江北區河道屬長江、嘉陵江兩大流域,其中長江流域面積182.2平方千米,佔82.4%;嘉陵江流域面積38.9平方千米,佔17.6%。河流總長114.6千米,河網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129.3億立方米。
• 渝北區
渝北區過境主要河流有長江和嘉陵江。嘉陵江沿區境西南邊境流過,有后河注入。區境中、東部有寸灘河、朝陽河、長堰溪、御臨河注入長江。長江沿區境東南邊境流過。
• 北碚區
北碚區地處嘉陵江下游,嘉陵江由北而南縱貫全境,區域內除嘉陵江外,還有黑水灘河、后河、璧北河、梁灘河、馬鞍溪、明家溪、車盤溪、底洞溝、馬桑溪、山王溝等大小河流20餘條。所流經的最大的河流為嘉陵江,北碚段長45.1公里,支流有璧北河、黑水灘河、龍鳳溪、馬鞍溪、明家溪等。北碚有文獻記載以來,最高洪水位213.99米(1870年,吳淞高程,朝陽街道正碼頭廟咀),最低枯水位172.01米(2007年,白廟子)。

氣候

• 江北區
江北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初夏多雨、夏多伏旱,秋多綿雨,冬多雲霧、濕度大、日照少、霜雪少、風力小。多年平均氣溫18.4℃,無霜期年平均363天,最長達365天,最短為36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094.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00.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49.6天,最多165天(1989年),最少124天(1987年)。極端年最大降雨量1508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降雨量814.8毫米(200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6月最多。多年平均風速為1.3米/秒,平均相對濕度79.4%,平均霧日數60.4天。
• 渝北區
渝北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長、初夏多雨、無霜期長、濕度大、風力小、雲霧多、日照少的氣候特點。常年平均氣溫17.3℃。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時左右,平均無霜期319天。
• 北碚區
北碚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有春早、夏熱、秋短、冬遲特徵。最高氣溫44.3℃。最低氣溫-3.1℃,年平均氣溫18.2℃。

自然資源


綜述

兩江新區所在的成渝地區位於長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土壤、氣候、雨量等自然條件優越。兩江新區屬典型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8°C。區域內水系河網發達,水資源豐富。除長江、嘉陵江等幹流外,分佈有黑水灘河、御臨河和后河3條一級河流,朝陽河、仁睦河等二級河流,以及衛星水庫、白雲水庫等248個湖泊水庫。轄區內植物資源豐富,植被物種繁多,層次複雜,是國家重要的森林區域之一。礦藏資源豐富,以石灰岩為優勢礦種,同時包含天然氣等其他重要資源。

水資源

• 江北區
位於峽谷碳酸鹽型地熱異常區,地熱水資源豐富,擁有兩個大型地熱水礦點,儲量1.14×10 兆瓦,未受污染、中性酸鹼度、中等礦化度,屬於天然優質醫療熱礦水;轄區東部出露須家河組儲礦地層冷礦泉水儲量巨大,日出水量120立方米,礦泉水以鍶偏硅酸元素組分為主,未受污染、口感好、酸鹼度中性、重碳酸鈣型;轄區東部出露須家河組儲礦地層冷礦泉水儲量巨大,日出水量120立方米,礦泉水以鍶偏硅酸元素組分為主。
• 渝北區
除有長江、嘉陵江過境地表水外,有御臨河常年過境地表水約17億立方米。境內年平均降水量為10億立方米,地下水出露總量約1.1億立方米。
• 北碚區
全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2893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總儲量為 2061.25萬立方米,可開採量為1425.56萬立方米。蓄水總量為297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過境水量為699.43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 江北區
江北區有森林植被81科260餘種,其中喬、灌木樹種及竹資源47科102種;喬木樹種以馬尾松為代表,約佔林場森林面積的95%。 境內的5萬畝森林集中連片分佈於明月山和鐵山坪之上。兩山均位於長江之濱,兩山森林既是作為主城肺葉的國家重點公益林,又是涵養水源的長江重點防護林,生態地位極為重要。鐵山坪和明月山森林多為人工馬尾松純林。
• 渝北區
渝北區的植被屬亞熱帶濕潤常綠闊葉林區,原生植被破壞后逐漸生成次生林,分佈在各山脈。用材林木主要有松、柏、杉、栗、青杠、楓、樟、竹、楠和其他闊葉林木;經濟林木主要有柑桔、柚、梨、桃、李、蘋果、櫻桃、枇杷、核桃、桑、茶、銀杏、榕樹、鐵樹、桂花、羅漢松、山茶花等,還引進了不少熱帶觀賞植物品種。有森林州萬畝,森林覆蓋率30%,城區綠化率達35%。有野生植物97科219屬329種,其中野生中(草)藥材123種。
• 北碚區
北碚區境內自然條件複雜,植被層次豐富,種類繁多。天然生長的森林植被有7個植被型。維管束植物有198 科,776屬,1422種。本區特有植物有:縉雲四照花、縉雲黃嶺、縉雲瓊楠、縉雲紫金牛、北碚槭、北碚土密樹、北碚花椒、縉雲密花樹、四川白蘭花等,珍稀植物有珙桐水杉柳杉南方紅豆杉(美麗紅豆杉)、香果樹、中華觀音蓮座、松葉蕨等,是重慶市植物獨特資源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在栽培植物中,糧油作物品種有200多個,蔬菜品種180多個,果樹30餘種,品種和品系250個,桑樹品種27個,茶葉5種,中藥材45種。

礦藏資源

• 江北區
江北區境內已探明礦產有磚瓦用頁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天然氣、地熱和礦泉水等。其中磚瓦用頁岩儲量103.2萬立方米,可采量88.8萬立方米;建築石料用灰岩439.4萬立方米,可采儲量133.8萬立方米,僅分佈在明月峽—義學大山一線山嶺區。
• 渝北區
渝北區主要有煤、天然氣、硫鐵礦砂金、含鉀凝灰岩、石灰岩、石英砂、陶瓷土、耐火粘土等19種,均有不同程度開採。
• 北碚區
北碚區已發現礦種25種(含亞礦種),占重慶市發現礦種(68種)的36.8%,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8種。石膏、地熱和灰岩為優勢礦種。已發現礦種有煤、天然氣、煤層氣、地熱、鐵礦等。已發現各類礦產地(礦床、礦點、礦化點)共108處,其中礦床29處,礦點41處,礦化點38處。29處礦床中,大型礦床5處,中型礦床8處,小型礦床16處;其中勘查程度為勘探的10處,佔34.5%;詳查的5處,佔17.2%;普查的14處,佔48.3%。

動物資源

• 江北區
江北區陸生野生動物多分佈在鐵山坪、義學大山等林區,有水獺、黃鼬、西狐、黃鹿、白豬獾、狸等;野禽類有雉雞錦雞竹雞、紅嘴雉雞、小雲雀、喜鵲、翠鳥、白腰文鳥綉眼鳥、貓頭鷹等。
• 渝北區
渝北區有野生脊椎動物87種,其中有哺乳動物19種,鱗介類21種,禽類40種,爬行類7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錦雞、鱘魚、水獺等。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錦雞、鱘魚、水獺等。
• 北碚區
北碚區共記載陸生野生動物234種,隸屬於26目,63科,159屬。其中,兩棲類12種(1目,4科,8屬)。爬行類24種(2目,8科,16屬)。鳥類163種(16目,35科,106屬),獸類35種(7目,15科,29屬)。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兩江新區常住人口約350萬人。 其中,江北區2015年末戶籍人口60.18萬人,常住人口84.98萬人; 渝北區2016年末戶籍人口125.16萬人,常住人口160.25萬人; 北碚區2016年末戶籍人口63.43萬人,常住人口79.61萬人。

民族

兩江新區內分佈有少數民族。其中,江北區有34個少數民族,共3506人,約佔全區總人口的0.71%; 渝北區內少數民族有壯族、滿族、白族傣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哈尼族、黎族、傈僳族、佤族、水族、東鄉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土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怒族、京族、獨龍族等28個,根據2017年4月政府官網顯示,總人口1948人,約佔全區總人口的0.03%。 北碚區以漢族為主,另有回族、滿族、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七千餘人。

經濟


綜述

“十二五”期間,兩江新區GDP從2010年的1001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020億元,年均增長17.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1626億元增長到2015年4550億元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3.2%;固定資產投資從692億元增長到1978億元,年均增長23.8%;公共財政收入從141億元增長到303億元,年均增長16.6%;社零總額從433億元增長到981億元,年均增長17.7%;實際利用外資從15.8億美元增長到41.6億美元,年均增長21.2%;進出口總額從40.6億美元增長到1964億元,年均增長51.5%。此外,有129家世界500強落戶兩江新區,占重慶市一半以上。
“十三五”期間,兩江新區預計在“311”產業體系中,三大優勢支柱產業將繼續優化提升,汽車產業實現產值5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3000億元;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1500億元。培育壯大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實現產值1000億元;電子核心部件實現產值800億元;雲計算及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及智能終端、通用航空、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分別實現300億元產值,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能源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分別實現200億元產值。

第一產業

2010年,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9.67億元,同比下降11.9%。
2012年,兩江新區第一產業相較2011年增加14.76億元,同比增加1%。 總體佔比從2007年的4.6%下降到2012年的1.1%。第一產業的增加值由07年的28.24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37.76億元;佔地區GDP的比重逐漸下降,由4.6個百分點下降到1.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兩江新區地處重慶城區,因此農業佔比較低。而且兩江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滯后,多為一些傳統農業,缺乏利用現代高端技術所建立的現代農業開發區以及符合本地經濟發展的特色農業區,其現代農業的發展相對滯后。

第二產業

2010年,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984.96億元,佔全市的21.8%,同比增長34.2%,比全市高5.6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8.5個百分點。全年第二產業增加值573.66億元,佔GDP比重達54.4%,增長25.9%,工業增加值483.14億元,佔GDP比重達45.8%,增長25.5%。第二產業對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9.7%,拉動經濟增長13.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經濟的貢獻率達49.6%,拉動增長11.4個百分點。2010年全年增長速度穩定在35.1%。實現利潤總額114.34億元,同比增長27.4%;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954.71億元,增長31%。產品產銷銜接好,產品銷售率達98.5%。第二產業投資284.46億元,增長103.5%,其中工業投資280.58億元,增長105%,拉動固定資產投資17.9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兩江新區工業總產值從1211億元增長到4550億元,年均增長25.0%。 第二產業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加11.2%, 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三大支柱產業2015年產值分別達到2500億元、840億元和418億元,佔新區工業總產值80%以上。
其中,汽車產業完成長安、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上汽通用五菱7家車企370萬台整車、100萬台變速箱、450萬台發動機、4700億元產值布局。2015年,兩江新區共生產汽車212。98萬輛,增長19.2%,完成產值2547.45億元,同比增長17.9%。 此外,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13.52億元,到2014年,達到976億元。

第三產業

2010年,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464.66億元,增長19.6%,佔GDP比重達44%。第三產業對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8.9%,拉動增長8.9個百分點。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60.2億元,增長16.6%。
2015年,兩江新區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地區生產總值相對2014年同比增長15.4%。其中,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28.50億元,增長40.6%,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2%,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28.4%,僅次於工業;金融業佔GDP比重達11.3%,成為僅次於工業和批發零售業的第三大行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02.50億元,增長11.9%,營業收入增長13.9%;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4.3%,會展業營業收入增長86.4%。

社會事業


政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授予兩江新區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權。

政治

兩江新區確立了“1+3”的開發模式:市級層面設立重慶兩江新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決定兩江新區開發建設的重大事項,統一領導各板塊開展工作。兩江新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兩江新區的經濟發展和開發建設,與江北區、北碚區、渝北區等3個行政區協同推進開發開放。
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段成剛

基礎設施

“十二五”期間,兩江新區新開發的三大工業園區累計完成投資2290億元,建設安置房643萬平方米,竣工213萬平方米,建設公租房731萬平方米,竣工235萬平方米;建設道路519公里,通車252公里,工業開發區對外對內的主次道路管網形成;建成變電站51座,污水處理廠6座,江北機場二期、火車北站、果園港、渝利及渝萬鐵路客貨站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均基本完成。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12月,兩江新區共有學校263所,其中高等院校4所,分別是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分校區或二級學院多所,分別是西南大學西塔學院、重慶工商大學江北校區、重慶理工大學兩江校區、重慶化工職業學院江北校區、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江北校區等。
按照規劃,兩江新區將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續建和新建教育類重點項目60餘個。同時,按照常住人口每3萬人左右設置1所普通小學校、每6萬人左右設置1所普通初中學校、每10萬人左右設置1所普通高中學校、每12萬人左右設置1所中等職業學校,同時建設5所以上國際學校。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12月,新區內有醫院284所。按照規劃,兩江新區快速實施醫療類重點項目不少於30個,培育吸引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推進國際健康醫療城建設,新建5所以上三級甲等醫院。按照常住人口每3萬-5萬人設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1萬-1.5萬人設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標準,高標準全面完成“一鎮一院”、“一社區一中心”規劃建設,構建完備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居民“15分鐘醫療保健圈”。
三甲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禮嘉分院)、重慶市中醫院(南橋寺院部)、重慶市人民醫院(江北院區)、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區在建)。

交通


綜述

兩江新區擁有空港、水港、鐵路和密集的公路、快速路網,同時擁有水、陸、空三大交通樞紐。

公路

截至2016年12月,兩江新區彙集了重慶內環快速公路、機場高速、G5001重慶繞城高速公路、G75蘭海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公路、G50滬渝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在建G85銀昆高速公路、重慶機場第二高速公路等。

鐵路

截至2016年12月,兩江新區擁有重慶北站、復盛站兩座高鐵站,境內渝萬高鐵、渝利鐵路、渝懷鐵路、蘭渝鐵路、遂渝鐵路穿過。

航空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位於兩江新區內,距離市中心19公里,為4F級民用國際機場,是國家定位的大型樞紐機場、中國八大樞紐機場之一,2013年成為中國第五個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機場。
截至2017年8月:機場擁有三座航站樓,共73萬平方米;共有三條跑道;停機坪76萬平方米,正式機位92個,臨時機位13個,貨庫9萬平米;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10萬噸、年飛機起降37.3萬架次的運行需要;已開通國內外航線232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58條。

水路

重慶兩路寸灘港
重慶兩路寸灘港
寸灘港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標誌性工程,年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40萬標箱。寸灘港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集疏運條件,經濟腹地輻射雲、貴、川、陝四省。寸灘港作為長江上游集裝箱主樞紐港、國家一類口岸的作用日益顯現。
重慶果園港是中國內河規劃建設的最大的水、鐵、公聯運港。距重慶朝天門約30公里、距渝懷鐵路魚嘴中心站5公里、距江北國際機場15公里、繞城高速橫貫港區,貨物在果園港將實現空、水、鐵、路聯運無縫連接。果園港設計年總通過能力3000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200萬標箱,散雜貨600萬噸,商品汽車100萬輛。

軌道交通

截至2016年12月,兩江新區共有7條軌道交通線路經過,其中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已開通運營,區內共設車站43座,其餘5條線路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5號線、9號線、10號線、環線正在建設中。

風景名勝


文化場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重慶大劇院重慶科技館、重慶人民大廈會堂、重慶兩江新區規劃展覽館
主題遊樂:重慶華僑城徠、重慶兩江國際影視城、重慶海洋公園
文物遺址:明玉珍墓、盤溪無銘闕
宗教寺廟:龍頭寺、鴻恩寺、翠雲寺、觀佛禪寺
公園:截至2015年底,兩江新區範圍內已建成九曲河濕地公園、園博園、照母山森林公園石子山體育公園龍頭寺公園桃源公園、鴻恩寺兒童公園、濱江文化園等64個公園。思源公園、體育公園、溉瀾溪體育公園等6個公園正在建設。
此外,根據重慶市旅遊局2015年12月發布的《重慶市A級旅遊景區名單》中,位於兩江新區的A級景區有10餘處。
兩江新區濕地森林公園
江北區
重慶市花卉園(重慶花卉園鴻恩寺森林公園鐵山坪森林公園
重慶石門公園江北嘴中央商務區中央公園重慶兒童公園(重慶鴻恩寺兒童公園)
石子山體育公園嘉陵公園江北公園
渝北區
照母山森林公園玉峰山森林公園重慶園博園
重慶中央公園重慶測繪文化公園九曲河濕地公園
百林公園動步公園天湖公園
竹林公園渝北黃桷坪體育公園大龍山公園
果塘湖公園寶聖湖公園紅樹林公園
龍頭寺公園碧津公園、巴渝民俗文化村盤溪河濱公園
北碚區
重慶蔡家中央森林公園蔡家櫻花公園
以上資料來源
兩江新區A級旅遊景區名單
江北區
重慶金源方特科幻公園(AAAA)重慶科技館(AAAA)重慶觀音橋商圈都市旅遊區(AAAA)
重慶鐵山坪森林公園(AAAA)
渝北區
重慶渝北碧津公園(AAA)重慶鱷魚中心(AAA)重慶渝北龍興古鎮景區(AAA)
重慶渝北寶林博物館(AAA)重慶渝北竹林公園(AAA)
北碚區
重慶頤尚溫泉(AAAA)
以上資料來源

城市布局


新區定位

國務院賦予兩江新區五大功能定位:要求在國家戰略層面成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內陸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窗口。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力爭服務業保持18%以上的增速,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7%,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3%以上。 此外,到2020年兩江新區重點發展的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電子核心部件、雲計算及物聯網、通用航空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將接近4000億元。

產業體系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兩江新區將構建311產業體系。
發展 三大優勢支柱產業:至2021年,汽車產業實現產值5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圍繞芯屏器核四大領域,培育和發展集成電路、顯示面板、智能終端以及核心配套零部件四大產業集群,實現產值3000億元;裝備製造業重點發展通用航空、軌道交通、通機、智能裝備、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實現產值1500億元。
培育壯大 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至2021年,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達到50萬台以上產能,實現產值1000億元;電子核心部件重點發展顯示面板、集成電路,實現產值800億元;雲計算及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及智能終端、通用航空、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分別實現300億元產值;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能源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分別實現200億元產值。
發展 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重點發展新興金融、國際物流、大數據及信息服務、軟體設計及服務外包、跨境電子商務及結算、保稅商品展示及保稅貿易、總部貿易和轉口貿易、專業服務、健康醫療、文創旅遊等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至2021年,力爭金融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3%,服務貿易進出口額佔全市50%左右。

功能布局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兩江新區在產業和城市功能布局上,重點建設“六城八園”,促進人口、產業集聚。
• 六大城市功能組團
1.龍盛產業新城規劃178平方公里,集聚人口80萬人。
2.水土高新城規劃6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40萬人。
3.禮嘉商務旅遊城規劃4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30萬人。
4.悅來會展城規劃18.67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0萬人。
5.照母山科技創新城建成3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40萬人。
6.江北嘴金融城建成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萬人。
• 八大產業集聚平台
分別為保稅加工貿易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園、國際汽車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通用航空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網際網路產業園、服務貿易產業園等“八園”。
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到300萬人左右。

設立意義


國務院在《關於同意設立重慶兩江新區的批複》中指出,“設立重慶兩江新區,有利於探索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的新模式,提升重慶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對於推動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區文化


形象標識
重慶兩江新區標誌
重慶兩江新區標誌
兩江新區形象標識於2011年1月10日正式面世,標識整體為“人”字造型,左右兩側各為一朵飛濺的浪花,體現兩江新區地域特色和新區特點,反映了以人為本的開發建設理念和“搏浪遠望、後來居上”的兩江精神。

所獲榮譽


2020年3月4日,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20年4月6日,入選重慶市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參保單位減免類型名單(第一批)。
2020年11月12日,被授予“2020中國領軍智慧城區”獎。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5月31日,兩江新區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新一批的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2021年8月,兩江新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