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龍興鎮的結果 展開

龍興鎮

重慶市渝北區下轄鎮

龍興鎮,隸屬於重慶市渝北區,地處渝北區東南部,東與洛磧鎮以白岩山脈南段的張關山為界,南與江北區的復盛鎮魚嘴鎮相連,西依鐵山山脈與玉峰山鎮相鄰,北與石船鎮接壤,距渝北區人民政府駐地16千米,區域總面積111.31平方千米。 

清初,龍興鎮一帶置有隆興場;1989年12月25日,由龍興鄉改為龍興鎮。截至2020年6月,龍興鎮下轄14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華路266號。 截至2020年11月1日,龍興鎮常住人口為60726人。

2018年,龍興鎮有工業企業74個,其中規模以上3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歷史沿革


龍興鎮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據《江北縣誌》記載,元末明初已有小集市,清初商品發達,置隆興場,傳說明初建文帝曾在此地一小廟避難,場鎮也因此得名而興旺起來。隨著場鎮的發展,商家客棧日趨繁榮,使之成為重慶原江北縣有名的旱碼頭。民國初改為龍興場,民國18年置龍興鎮,民國30年撤鎮建龍興場。解放後設江北縣二管區,轄7個鄉,1956年改為龍興鎮區公所,1958年改為龍興人民公社,1988年建龍興鎮,1993年撤區並普福鄉建鎮,2003年並天堡寨鎮部分,2007年並御臨鎮和玉峰山鎮高筍村,即龍興鎮。
清初,置隆興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隸屬江北廳仁里二甲;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龍興鎮因龍藏寺而更名為龍興場。
民國二年(1913年),隸屬江北縣仁里。民國十八年(1929年),龍興撤場建龍興鎮,隸屬江北縣第一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撤龍興鎮建龍興鄉,並劃出部分新建龍藏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龍藏鄉併入龍興鄉;其後江北縣多次進行區劃調整,龍興分別隸屬第一、二、三、四、十區管轄。
1950年,龍鄉隸屬江北縣第二區。
1953年,隸屬第四區。
1958年8月,龍興、普福、天堡鄉合併建龍興公社。
1961年5月,普福、天堡劃出單獨建公社。
1984年,龍興公社改為龍興鄉。
1989年12月25日,由龍興鄉改為龍興鎮。
1994年12月,撤銷江北縣,龍興鎮隸屬渝北區。

行政區劃


1997年,龍興鎮下轄人民、上坪、上新、五龍、盤山、洞口、排花洞、大塘、沙金、敞口、高洞、和平、青年、下壩、龍崗等15個行政村。
2011年末,龍興鎮下轄迎龍、御臨2個社區,粉壁、高寨、壁山、白橋、石溪、河堰、寨子、同樂、雙河、石門、天堡、大嶺、支援、高筍、人民、下壩、高洞、排花洞、沙金、和平、洞口21個行政村;下設7個居民小組、14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龍興鎮下轄14個社區、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龍華路266號。
名稱電話區號
迎龍社區023
御臨社區023
支援社區023
天堡社區023
同樂社區023
普福社區023
白橋社區023
回龍社區023
龍德社區023
龍羽社區023
和平社區023
龍駿社區023
龍祥社區023
和澤社區023
壁山村023
下壩村023
人民村023
沙金村023
洞口村023
排花洞村023

地理環境


龍興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東南部,面對長壽山脈,背依鐵山山脈,緊靠長江支流御臨河流經鎮內27公里,坐落在四周高,中間低的小盆地內,東與洛磧鎮相連,西與玉峰鎮接壤,南與江北區復盛毗鄰,北與石船交界,距渝北區所在地44公里,距重慶市中心36公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至2009年,繞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龍興與市區的距離將大大縮短,至重慶主城區半小時車程,至區所在地和重慶江北機場20分鐘左右車程。將來的龍興,2公里處有重慶輕軌兩條線路站點,1公里處有通行300噸級船舶的御臨河碼頭,有直通統井的一級公路幹道。交通四通八達,出行十分便捷。

位置境域

龍興鎮地處渝北區東南部,東與洛磧鎮以白岩山脈南段的張關山為界,南與江北區的復盛鎮、魚嘴鎮相連,西依鐵山山脈與玉峰山鎮相鄰,北與石船鎮接壤,距渝北區人民政府駐地16千米,區域總面積111.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龍興鎮地處平行嶺谷地帶;地貌系向斜丘陵,起伏不大,多為中、淺丘地區;主要山脈有張關山鐵山,境內最高點位於原天堡寨鎮青林村爐堆子南側,海拔661米;最低點位於洞口村御臨河邊,海拔164米。耕地面積50618畝。

氣候

龍興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8℃,1月平均氣溫7.8℃,極端最低氣溫-2℃;7月平均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40℃;最低月均氣溫7℃,最高月均氣溫38℃;平均氣溫年較差40℃;生長期年平均285天,無霜期年平均3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50小時;0℃以上持續期360天;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最大雨量14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水文

龍興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御臨河,從北至南縱貫鎮境;另有河溪12條。 

自然災害

龍興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災、冰雹、大風等;境內四季都可能出現乾旱,以伏旱出現的頻率最高,達95%,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61年,連續伏旱長達100天。 

自然資源


龍興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等。2011年,龍興鎮有耕地面積2.8萬畝,人均0.5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龍興鎮總人口5.8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749人,城鎮化率48.85%;另有流動人口7410人。總人口中,男性29886人,佔50.78%;女性28971人,佔49.22%;14歲以下7350人,佔12.49%;15—64歲44006人,佔74.77%;65歲以上7501人,佔12.74%;以漢族為主,達58754人,佔99.83%。2011年,龍興鎮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3.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8人。 
截至2018年末,龍興鎮戶籍人口為60466人。 
2021年6月7日,重慶市渝北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興鎮常住人口為60726人。

經濟


龍興古鎮是一個中小型創業基地鎮,這裡是一片富饒的土地,有著山地、平壩、丘陵、河谷等多種地形,御臨河流經境內10公里,水資源充裕。礦產資源豐富,探明多種可採礦藏,頁岩、煤炭和鋁釩土等非金礦產資源豐富。
2007年鎮黨委、政府按照區委的要求,根據良好的交通環境和優勢的區位,及時確立了“建設新興工業強鎮”和“打造都市旅遊名鎮”的全新發展定位,堅定不移地走非農化之路,大發展的樂章。
龍興把發展工業作為富民強鎮的重中之重,著力培養中小企業創業基地,通過招商引資吸納優勢企業。
隨著一小時經濟圈的戰略實施,繞城高速路的建設,龍興的以經濟以飛速的勢頭髮展。

綜述

2011年,龍興鎮財政總收入4.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81.3%。2011年,龍興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500元。 
2018年,龍興鎮有工業企業74個,其中規模以上3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農業

2011年,龍興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比2010年增長41.1%,農業增加值1.1億元。龍興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龍興鎮生產糧食1.7萬噸,人均288千克,其中水稻7241噸,小麥790噸。龍興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梨、橙等。龍興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龍興鎮生豬存欄28132頭,年末存欄15669頭;羊年末存欄860隻;牛年末存欄906頭;家禽出欄46.95萬羽,年末存欄16.23萬羽。2011年,龍興鎮生產肉類3750噸,禽蛋570噸,鮮奶2505噸;畜牧業總產值726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2011年,龍興鎮水果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174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桃子、梨、李子,其中柑橘429噸,桃子236噸,梨221噸,李子191噸。龍興鎮漁業以養殖草魚、鰱魚為主,魚塘養殖面積1015畝。2011年,龍興鎮水產品總產量597噸;漁業總產值58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1%。 

工業

龍興鎮是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汽車、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產品為主的工業體系,規劃了新興產業、國家級先進位造業等集約型產業集群。2011年,龍興鎮工業總產值為2.5億元,比2010年增長38%,工業增加值0.56億元。2011年,龍興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76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 
截至至
2011年末,龍興鎮有商業網點46個。2011年,龍興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0%。 

金融

2011年末,龍興鎮有多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22.4億元。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興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729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4所,在校生1634人,專任教師13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077人,專任教師1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085人,專任教師71人。龍興鎮主要學校有育仁中學。2011年,龍興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達2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龍興鎮有文化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3個,各類文化專業戶63戶;有各類圖書室22個,藏書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等文學業餘創作人員20人;文化娛樂表演隊伍6支,人員500人。2011年末,龍興鎮有體育場地23處;全部城市社區和農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3%。2011年末,龍興鎮與渝北廣播電台合作轉播渝北廣播電台節目,廣播綜合覆蓋率96.5%,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1460小時。2011年末,龍興鎮有中央一台、重慶台、渝北台、各省市衛視台等53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7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8%,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全天24小時不間斷。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興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所;病床50張;專業衛生人員70人。2011年,龍興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1萬人次,住院手術121台次,出院病人1968人次。龍興鎮重點醫院有龍興中心衛生院。2011年,龍興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5.8/10萬,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5.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4萬人,參合率92.8%;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5.0‰、3.9‰、3.9‰。 

社會保障

2011年,龍興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3戶,人數48人,支出15.3萬元,比2010年增長16.4%,月人均266元,比2010年增長13.3%;城市醫療救助32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3人次,共支出7.1萬元,比2010年增長2.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60戶,人數1304人支出156.5萬元,比2010年減少61.1%;月人均1200元,比2010年減少6.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07人,支出69.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7人,支出29.1萬元,比2010年增長12.6%;農村醫療救助31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43人次,共支出69.6萬元,比2010年增長12.1%;農村臨時救濟2人次,支出9.1萬元,比2010年增長60.1%。2011年,龍興鎮新增就業人員605人,有7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5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龍興鎮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點18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5.7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1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1萬件,征訂報紙13.8萬份、期刊1.9萬冊。2011年末,龍興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固定比2010年增加200戶,比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移動比2010年增加300戶,移動比2010年提高7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25千米,主幹電纜達3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0.3萬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0.25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25萬戶,比2010年增加500戶。 
供電
2011年末,龍興鎮有1.3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3兆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5條,總長度135千米,用電負荷38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8%;供電可靠率99.7%。 
給排水
2011年末,龍興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21千米,生產能力600噸/日,年工業用水40萬噸、生活用水7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0噸;排水管道14千米,污水治理工程6項,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200噸。 
燃氣
燃氣2011年末,龍興鎮有天然氣(煤氣)管線4千米,供(加)氣站1個,天然氣(煤氣)用戶3200戶,燃氣普及率為80.6%,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9.6萬立方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龍興鎮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1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0.4%,人均綠地7平方米。 

交通


龍興鎮有滬渝高速公路、5001繞城高速公路過境,其中渝宜高速境內長0.4千米,雙向四車道,有箭沱灣1個出口,通往宜昌:5001繞城高速境內長7.5千米,雙向六車道,有龍興1個出口,通往重慶主城。2011年末,龍興鎮有縣鄉(鎮)級公路10條,總長54千米。 
龍興鎮[重慶市渝北區下轄鎮]
龍興鎮[重慶市渝北區下轄鎮]
龍興鎮位於重慶東部新城,交通優勢十分明顯,距渝長高速公路7公里,繞城高速路從鎮域通過,龍興立交正在建設,“魚復路”均直達龍興。距重慶33公里、距渝北區44公里。渝利鐵路穿鎮而過,以後龍興至江北機場、重慶茶園新區、寸灘深水港和界石蔡家火車站,均為20分種左右車程。將來的龍興,2公里處有蓉滬鐵路和重慶輕軌站點,交通四通八達。龍興還有水路交通運輸—御臨河,御臨河直通長江,距重慶朝天門碼頭十分的近,三峽水站蓄水后,御臨河就能通大型船隻了。現開通和合家園至魚嘴的公交車985,納入主城區公交一小時換乘

文化


地名由來

傳說,明建文帝朱允曾在龍興鎮境內一小廟避難,小廟后經擴建更名為龍藏寺,龍興由此而得名。明太祖朱元璋(1386年—1398年)在太子死後,立長孫朱允文為皇太孫。朱允文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即聽信臣下進言“削藩”,首以其叔周王朱肅有罪,廢為庶人,次年改元號“建文”;夏,又相繼將皇叔齊王、代王、岷王廢為庶人,逼湘王自殺,遂激起四叔燕王朱隸以“清君側”為名,率“靖難兵”從燕京(今北京)揮師南下,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皇都金陵(今南京),皇宮起火,建文帝乘機出逃,喬裝僧侶,避難入川。燕王自立為永樂帝,亦疑建文帝逃匿,而連年四處偵緝,以防後患。永樂四年(1406年),建文帝取道太洪江,直奔鄰水縣幺灘途中,夜宿江北隆興場一小廟。建文帝黎明起身,行至場外橋邊,察覺後有追兵將近,便返回小廟,藏於神龕下的石洞中。入洞衝破的蛛網,后經蜘蛛補結,陣風吹過,又將足跡掩蓋,使蛛網粘灰。追兵到隆興場搜索至此,見廟貌殘破,滿地塵封,洞結蛛網,便以為是人跡未到之地,隨即西向山區追殺而去。建文帝因而得以脫險,終於到達鄰水幺灘,在舊臣杜景賢處隱居。後世將建文帝脫險的小廟加以培修,命名為“龍藏寺”,場外邊的小橋命名為“回龍橋”。隆興場於是更名為“龍興場”,而太洪江也因而更名為“御臨河”。

文物古迹

距龍興鎮南不到兩千米的建威將軍府,系清代將軍雷應山的住宅,雷應山授命去雲南邊境平亂,立下赫戰功,威震邊陲,被清光緒帝封為“建威將軍”。古鎮傳說
龍興古鎮的古老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86—1398)在太子死後,立長孫允文為皇太孫,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即聽信臣下進言“削藩”,首以其叔周王朱肅有罪,廢為庶人,次年改元號“建文”。夏,又相繼將皇叔齊王、代王、岷王廢為庶人,逼湘王自殺,遂激起四叔燕王朱隸以“清君側”為名,率“靖難兵”從燕京(今北京)揮師南下,於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攻破皇都金陵(今南京),皇宮起火,建文帝乘機出逃,喬裝僧侶,避難入川。燕王自立為永樂帝,亦疑建文帝逃匿,而連年四處偵緝,以防後患。永樂四年(1406年),建文帝取道太洪江,直奔鄰水縣幺灘途中,夜宿江北隆興場一小廟。黎明起身,行至場外橋邊,察覺後有追兵將近,便返回小廟,藏於神龕下的石洞中。入洞衝破的蛛網,后經蜘蛛補結,陣風吹過,又將足跡掩蓋,使蛛網粘灰。追兵到隆興場搜索至此,見廟貌殘破,滿地塵封,洞結蛛網,便以為是人跡未到之地,隨即西向山區追殺而去。建文帝因而得以脫險,終於到達鄰水幺灘,在舊臣杜景賢處隱居。後世將建文帝脫險的小廟加以培修,命名為“龍藏寺”,場外邊的小橋命名為“回龍橋”,至今猶存。隆興場於是更名為“龍興場”,而太洪江也因而更名為“御臨河”。

古鎮民俗

龍興古鎮的民俗文化。據記載,在龍興街上很早就有了川劇座唱、茶館評書、秧歌腰鼓。場上的幾個玩友班子長期座唱,外地戲劇班子和評書藝人也常來龍興場串演,萬年台的川劇一唱就是十天半月,茶館的長篇評書一說就是幾大部,每到逢年過節,便是各種民風民俗的大展示。想當年,百年老字號的酒館、醬園鋪、藥房、豆乾坊、炸油坊、酒廠等店鋪開門大吉,生意紅紅火火,各種傳統商品,農用傢具,特色小吃琳琅滿目,古色古香,小商販的吆喝聲,叫賣聲聲聲入耳,好不熱鬧。
自2003年10月正式啟動古鎮旅遊開發以來,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整個古鎮保護性建設已基本完成,引資近仟萬元新建的集休閑、娛樂、購物、吃住以及民風民俗展示的民俗文化一條街也即將建成投入使用。龍興鎮舉辦首屆古鎮旅遊文化節,展現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獨特魅力,屆時,龍興古鎮將正式向遊客開放。

新建龍門

悠久的歷史鑄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孕育出特有的魅力。古鎮巴渝民俗傳統文化濃厚,民風淳樸。巴渝文化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源流長的一部分。古鎮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巴渝民俗民情,川劇座唱、茶館證書、秧歌鼓等。
古鎮人傑地靈,造就了不少英雄豪傑、文人黑客。
距鎮南不到兩公里的“建威將軍府”,系清代將軍雷應山的住宅,雷應山授命去雲南邊境平亂,立下赫戰功,威震邊陲,被光緒帝封為“建威將軍”。
解放前,出生在龍興的中共地下黨員、川東華鎣山武裝游擊隊司令曾霖,經常在龍興一帶開展地下工作,成立了中共龍興地下黨支部,為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古鎮的最高學府育仁中學,是1945年國共合作時由共產黨員倡導創辦,國民黨元老馮玉祥將軍同意並出任董事長的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學校依山傍水,竹林蔥鬱,古木參天,美麗的校園,寬大的運動場,名師眾多,教書育人,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解放前出生在關口場、解放后在龍興育仁中學讀書,1961年在校應徵入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桂全智,曾參加中印、中越自衛反擊戰,西藏平叛,智能雙全,軍功卓越,從戰士逐級榮升為將軍,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曾任十三軍軍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另有教育界知名人士任純嘏、羅道成、江維翰、雷學實、音樂家賀光明、書畫家賀子輝、周近瞧、賀亮國等出生在龍興古鎮,他們勤學實幹事業有成,建樹超群,成果菲然,為古鎮增添了光彩,成為家鄉人民學習的榜樣!

旅遊


龍興鎮境內主要旅遊區有龍興古鎮景區。2007年12月,龍興古鎮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

代表人物


龍興古鎮知名人物甚多,先後湧現過著名將領4人,歷史文化名流200多人。距鎮南1.5公里的“建威將軍府”,系清朝將軍雷應山的座宅。雷應山曾授命去雲南邊境平亂,立下赫赫戰功,被道光皇帝封為“建威將軍”;另有聞名巴渝的武林高手趙炳煊、劉澤舉和抗戰時寓居龍興的北京武術家王漢仁;有教育界知名的趙崇古、羅道成、江維漢、雷學實(筆名雷樹人)、劉熙芳(原雲南大學校長);有聞名書畫界的賀子輝、任純古、周近橋、賀亮國等;有著名音樂家賀光明。這裡還曾是川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活動場所,抗戰時期,川東華瑩山武裝游擊隊司令曾霖,抗戰受傷後來龍興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發展了賀崇則、劉應欽、劉熙芳等多名中共地下黨員。距鎮東2公里處,抗日英雄馮玉祥將軍曾在此創辦了“育仁學校”,即育仁中學。
桂全智
解放前出生在關口場、解放后在龍興育仁中學讀書,1961年在校應徵入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桂全智,曾參加中印、中越自衛反擊戰,西藏平叛,從戰士逐級榮升為將軍,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曾任十三軍軍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曾霖
解放前,出生在龍興的中共地下黨員、川東華鎣山武裝游擊隊司令曾霖,在龍興一帶開展地下工作,成立了中共龍興地下黨支部,為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