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蟲綱

渦蟲綱

扁形動物門中最原始的1綱。大部分種類營自由生活。個體小者不足1毫米,大者可達50厘米,上皮具纖毛,有桿狀體和許多粘液腺體,通常具色素,有些種類有鮮艷的顏色;一般口位於腹面,有腸(無腸目例外),直接發育或有變態;有的種可進行無性生殖。

簡介


扁形動物門中最原始的1綱。
本綱分8目,約4000餘種。多數種分佈於海洋,在底泥、岩石、海藻上爬行,有的浮遊生活;有些種分佈於淡水以及在熱帶及亞熱帶潮濕的陸地。有些種類在海洋動物體外共棲,還有的可以寄生在其他渦蟲類、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棘皮動物的體內(圖1)。
渦蟲綱
渦蟲綱

結構功能


體壁由皮肌囊構成。外為單層上皮,具纖毛,尤以腹面較發達,上皮層中有大的腺細胞,當動物爬行時分泌粘液。中胚層中也可分佈腺細胞,有細管通到上皮層的表面,這些分泌物有助於蟲體附於基底上。自由生活的種類,上皮層中有桿狀體,也由腺細胞分泌而成,其功能不明,有人認為桿狀體釋放后,可以在體表形成一層保護膜,也有人認為有防禦作用。
肌肉層分環肌、斜肌和縱肌。皮肌囊內,在各器官間填充有中胚層來源的實質組織,實質中有遊走的變形細胞,這些細胞在再生過程中可分化成不同的細胞,實質可以傳遞及貯存營養物質,個體較大的種類,實質中也有發達的肌肉,以斜、背腹、橫向和縱向排列。
多數種類肉食性,以活的或死的浮游生物、小甲殼類及其他扁蟲為食。消化系統由口、咽和腸組成,無肛門。因種類不同,咽及腸的結構不同,咽有 3種類型:簡單的咽僅僅是纖毛上皮向內凹陷形成(圖2a);球狀的咽位於小的咽腔中,能外翻(圖2b);最複雜的如渦蟲的咽是一個縮到咽腔內的皺褶的管子,可以從口伸出,其基部與體層相連(圖2c、d),咽作為消化系統的一個器官,由肌肉組織、腺體及神經組成。
渦蟲綱
渦蟲綱
海生原始的種類無消化腔 (圖3a),由短而簡單的咽通到由內胚層細胞(營養組織)構成的消化區,其他的渦蟲綱種類均具消化腔,比較小的種類,腸僅是一個簡單的盲管(圖3b),個體較大種類的消化腔十分複雜,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分枝 (圖3c、d),一來可以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積,同時在沒有循環系統的情況下,營養物質可以通過腸的分枝到達身體各處的組織,為個體增大創造了條件。淡水渦蟲可通過消化其消化系統及實質組織來忍耐飢餓,個體縮小到其原來的1%,仍能生存。渦蟲捕食時,從口中伸出肌肉質的咽,咽分泌酶,使捕獲物麻痹並消化,通過縮回咽,食物經口進入成盲管的腸,腸壁由單層上皮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吞噬小的食物顆粒,形成食物泡進行細胞內消化,腸不分化成分泌或吸收的區域,說明腸中的細胞外消化作用很有限,不能消化的廢物由口排出。
無循環系統和呼吸器官,排泄器官為具焰細胞的原腎管型,海生的無腸目渦蟲無原腎管,另外一些海生種類原腎也不發達,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原腎的主要功能是調節滲透壓,而不是排泄,含氮廢物以氨的形式可通過體表排出體外,但也有一些是隨水分從排泄孔排出。
渦蟲的神經系統和感受器官均發達,神經系統呈梯型,由頭部的神經節(腦)和向體后通出的成對的神經索組成,低等種類,還有與腔腸動物相似的神經網的遺跡。
渦蟲體表分佈觸覺和化學感覺細胞,觸覺細胞末端有刺,穿到上皮的表面,這種細胞在體前端和體邊緣處特別多。許多水生種類,頭部有一對纖毛溝,內有化學感受複合體,纖毛運動,使外界液體環流到感覺中心,可以比較判斷體兩側的化學物質(肉汁或毒物)的方向和性質,可使動物趨向或遠離之。
渦蟲的眼是在色素杯內有一組感光細胞組成,眼一對,或可有幾對。多數種避光,淡水渦蟲若去掉眼,也能避光,可能除眼感光外,在上皮層中也分佈有感光細胞。游泳生活的渦蟲多數有平衡囊,但爬行的淡水渦蟲則無。
生殖系統均為雌雄同體,兩性生殖系統結構複雜,但低等種類結構較簡單,如無腸目渦蟲無精巢,由中胚層形成的縱帶產生精子,精子在實質中移動到交配器官──陰莖。卵也不是由生殖腺產生,每個蟲的陰莖穿刺對方的體壁將精子注入到實質中,卵與精子受精,受精卵由口排出,多數種是待親體死亡,體壁破裂受精卵釋出。
較高等渦蟲,雄性生殖系統由精巢、生殖導管、交配器官組成。精巢可以是一個、成對、多個組成,由細小的管子通到較大的輸精管,然後運送精子到生殖腔,腔中有陰莖。輸精管下端可膨大成貯精囊。
雌性生殖系統包括一或多個卵巢,由輸卵管也通到生殖腔,生殖腔一側有交配囊用以貯存交配時另一個體注入的精子,或是在輸卵管下端膨大,叫受精囊用以貯存另一個體的精子。
渦蟲綱常用卵黃腺的位置作為分類鑒定的特徵。低等種類無卵黃腺,僅在卵中有卵黃,高等種類有卵黃腺產生卵黃細渦蟲雖為雌雄同體,但多為異體受精,生殖孔位於腹面,螺旋型卵裂,多數種類直接發育,多腸目渦蟲,全部海生,有自由游泳的幼蟲期,叫彌勒氏幼蟲 (Müller's larva)在變態到成體前,進行短暫的浮遊生活。
有些種類可進行無性生殖,並能再生出身體失去的部分,有些種無性生殖是橫分裂,形成子體鏈,當新個體成熟時從鏈上脫落,進行獨立生活。淡水渦蟲進行橫分裂,不形成鏈,母體沿其主軸橫分裂成兩段或更多的段,每段再生成完整的個體。

分類


根據消化系統特點分為8個目:

無腸目

長1~4毫米,具口、咽,而無腸、原腎、輸卵管及固定的生殖腺,海生。

鏈渦蟲目

長0.9~9毫米,單體或由多達32個個體形成鏈狀,細圓柱形,咽簡單,腸無盲囊,具一中央原腎管,生活於靜水。

大口目

長0.8~11毫米,單體或由多達18個個體形成鏈狀,扁或圓柱形,色淡,微口蟲的上皮中常有因食水螅而獲得的刺細胞,咽簡單,腸具小的側盲囊或1個口前盲囊,具2條原腎管,生活於淡水。

新單腸目

長0.3~15毫米,無色,一些種因體內有蟲綠藻共生而呈綠色,咽球形,腸變化大,2條原腎管,生活於鹽水、半鹹水或淡水,一些種類共生或寄生。

切頭蟲目

長達14毫米,體扁,多數無色,體前端具2~12個指狀觸手,體後有一吸盤,咽桶狀、腸囊狀,二條原腎管,主要在淡水甲殼類體上共棲。

異腸目

長1~40毫米,常為圓柱形,咽形態不一,腸直或具短枝,二條原腎管,常具2或3枝,多數海產,有些種分佈於淡水或潮濕的陸地。

三腸目

長2.3~500毫米,口在腹中線上,具吻,腸分三枝,每側有1~4條原腎小管,真渦蟲具色素,枝腸屬乳白色,均生活於淡水,有的種類寄生於鱟的鰓上,有的種在溫室中常見,陸生渦蟲陸生。

多腸目

體小,但大的可達150毫米,體薄,呈卵圓形,眼多個,腸具多數不規則分枝,海生,少數浮遊生活,如背平渦蟲、平角渦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