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存仁

柳存仁

柳存仁:1917年生,193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后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及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亞洲研究學院院長,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首屆院士、英國及北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員。著有《和風堂文集》、《中國文學史》、《道教史探源》等。2009年8月13日在堪培拉CALVARY醫院病逝,享壽92歲。

簡介


柳存仁
柳存仁
柳存仁(1917-2009),華裔澳大利亞學者,祖籍山東臨清。曾名柳雨生。 1917年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士;曾獲倫敦大學榮譽文學士、哲學博士及文學博士學位。是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首屆院士、英國及北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員。1992年,榮獲澳大利亞政府頒贈的 AO(Order of Australia)勛銜和勳章。
2006年,九十歲高齡的柳存仁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第二十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的講者,三個講題分別為:《〈論語〉與〈春秋〉》、《中國傳統小說的演變》、《丘處機傳》。
柳存仁
柳存仁
柳存仁教授是世界著名的漢學家,在許多領域的考證有突破性貢獻。他的研究集中在道教史、明清小說和中國古籍等方面,其成就在國際漢學界有很高的地位。中文著述主要有《和風堂文集》、《和風堂新文集》;英文著述主要有 Buddhist and Taoist Influence on Chinese Novels, Chinese Popular Fiction in Two London Libraries,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Hall of Harmonious Wind, New Excursions from the Hall of Harmonious Wind。
2009年8月中旬,逝世於澳大利亞坎培拉。留下未刊著作《道藏提要》(暫名)稿本約共五十冊。

人物簡歷


柳存仁題詞
柳存仁題詞
柳存仁1917年生於北京。康熙年間,祖上從山東臨清舉家移居廣州。
柳存仁的父親為1898年廣東秀才,1914年北京海關學校畢業后即在稅務處任職,定居北京。柳存仁幼時在北京接受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12歲時到上海讀書,喜歡閱讀新文學。
1935年,柳存仁從上海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受知錢穆羅常培鄭天挺、孫楷第等先生,同年出版《中國文學史發凡》。
1937年抗戰爆發,柳存仁轉到上海光華大學借讀,兩年後取得北京大學文憑。
1940年8月29日抵達香港。
1942年3月到廣州小住了兩個月。
1942年5月8日回到上海。
柳雨生是當時上海“中日文化協會”等日偽文化組織的主要成員。1942年11月及次年8月,他兩度作為“上海代表”出席在日本舉行的“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積極鼓吹“大東亞文學”,“是極為罕見的在自己的作品里明確鼓吹中日親善、大東亞共存共榮思想的作家。從他的作品里我們可以見出,他對此是有著較為成熟的思考的。這最集中的是他的散文集《懷鄉記》序言:‘我想,做人的道理,最高尚的是應該超乎以德報德的恩仇觀念之外的,一個人是如此,一個民族國家其實也是如此。更進一步追尋吧,我們不但應該以德報德,並且應該用投飼餓虎的偉大精神,去拯救全人類正在掙扎苦痛中的水深火熱的生活,把人類從戰亂中解救出來,把自由和真理從壓迫中解救出來。’他要說的是,今天中國人也應‘超乎恩仇之外’,忘卻日本的侵略與殺害,而與敵人握手言和,‘以德報怨’。1943年,柳雨生創辦《風雨談》,成為上海淪陷時期繼朱朴創辦、周黎庵主編的《古今》之後主要的漢奸文學刊物之一,“其反共、諂敵之明顯,在此期的漢奸刊物上也是並不多見的”(張曦語)。1944年,他以敵偽資金接收“太平書局”,出版了不少漢奸文學的活躍分子之作品。柳雨生自己也創作了大量散文和小說,散見於當時不少雜誌,結集的有散文《懷鄉記》、短篇小說《撻妻記》集。《懷鄉記》里的散文,就有那些明顯讚揚“大東亞戰爭”、“大東亞共榮”的作品。由於他的這些作為,他被稱為上海“漢奸文人”中的“最為活躍”分子,是抗戰勝利后被中國政府明確以“漢奸文人”罪名通緝的少數作家之一。
抗戰勝利后,1946年,柳存仁赴香港工作,先後任教於皇仁書院和羅富國師範學院。
1957年,柳存仁以《佛道教影響中國小說考》的論文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62年,柳存仁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文系任教,繼漢學家畢漢思和馬悅然之後,出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第三任中文教授,也是第一位華人學者擔任中文系“學術帶頭人”。
1966年至1982年,柳存仁擔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文講座教授、中文系主任。
2009年8月中旬,逝世於澳大利亞坎培拉。

作品


文藝創作

《西星集》
《懷鄉記》
《大都》
《外國的月亮》

學術論述

《和風堂文集》
《和風堂文集續編》
《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
《論明清中國通俗小說之版本》
《中國小說中的佛、道教影響》

榮譽


柳存仁曾獲倫敦大學榮譽文學士、哲學博士及文學博士學位。
是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首屆院士、英國及北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員。
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文講座教授、亞洲研究學院院長,退休后被選為名譽教授及大學研究員。
1966年至1989年間擔任哈佛燕京學社哥倫比亞大學夏威夷大學巴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馬來亞大學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大學、紐西蘭渥克蘭大學的訪問教授。
1974年和1977年,作為澳大利亞科學院訪問團成員兩次訪問中國。
1984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邀請在北京作了一系列關於道教史的講演。此後,多次回中國參加學術會議,促進國內外漢學的交流。
1992年,榮獲澳大利亞政府頒贈的 AO(Order of Australia)勛銜和勳章。

評價


柳存仁是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首屆院士,英國及北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員,曾多次受國際著名學府的邀請,擔任訪問教授。柳存仁在文藝創作、小說和道教研究、版本學、翻譯方面的成就受到學術界和英語世界的認同。

湯一介

學者湯一介認為:“現在有些人動不動就想創造出能夠解決一切宇宙人生問題的理論體系,或者寫一些時髦的東拼西湊故作高深的文章,嘩眾取寵。這是很不好的學風,應該受到批評。而柳先生寫的論文則是通過解決具體學術問題來樹立一種良好的學風。”法國學者戴密微認為:柳存仁是當代最傑出的漢學家之一。

李克曼

李克曼稱讚柳教授是“百科全書”,學術研究十分嚴謹,令他非常欽佩。例如有朋友詢問疑難,柳教授必定查遍數據求證,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地確信,絕不會輕易作答。他認為,柳教授體現傳統文化遺風的中國學者,在漢學方面是“國寶級”人物。他還是著名的道教專家,生前致力於探索真正的道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