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衣

蟾衣

蟾衣,是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花背蟾蜍等品種蟾蜍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在強烈飢餓情況下定期自然蛻下的角質衣膜,經考證古今本草文獻均有記載。蟾衣已被民間廣泛作為藥用,並實現了人工採集。

簡介


純天然蟾衣是自然界野生蟾蜍自然蛻下的皮膚,通過專利技術人工養殖蟾蜍可以提高蟾衣產量和質量。
據《本草綱目》、《中國藥典》、《中藥炮製規範》、《中藥大辭典》等許多葯書記載及現代研究,蟾衣中含有數百種化合物.能治療多種惡性腫瘤,蟾衣高劑量時對lewis肺癌、H22肝癌、S180肉瘤的抗腫瘤效果達50%左右,且每天每公斤小鼠服用16克蟾衣,沒有發現毒副作用,提示蟾衣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蟾衣是蟾蜍(即癩蛤蟆)身上的一層很薄的幾乎透明的皮,蟾蜍脫下之殼,是蛤蟆自然蛻下的角質衣膜,俗稱“蟾衣”,現代醫學研究常用來治腫瘤。
《中藥大辭典》記載了蟾蜍全身均可供藥用。蟾蜍可加工成干蟾皮、蟾頭、蟾酥、蟾舌、蟾肝、蟾膽等傳統名貴中藥,對治療食道癌、肝癌、腎炎、白喉、流行性腮腺炎均有很好的療效。蟾酥含數十種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現代醫學發現它有其他藥物不可替代的強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輻射、增加白血球的作用。
蟾衣對H22肝癌在高劑量時的抑制率為39.52%~43.73%;S180肉瘤在高劑量時的抑制率為51.15%~53.94%;lewis肺瘤的抑制率為54.67%~55.40%;對鴨子進行的乙肝抗病毒實驗中,中低劑量的抗病毒效果為52.99%~51.07%,蟾衣應用於臨床抗腫瘤,抗病毒的數量也進一步得到了證實,臨床研究表明,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總有效率為35.71%止痛效果總有效率為41.7%;白細胞變化總有效率為48.21%,顯示了蟾衣對治療惡性腫瘤和肝病的良好效果。
據民間應用調查,蟾衣是長白山中華大蟾蜍亞種自然脫落的角質衣膜,俗稱蟾衣,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鎮靜、利尿、抗感冒、病毒的功效,並對肝腹水、癌症有顯效,還能迅速有效地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功能,促進人本代謝自然平衡。
一般服用蟾衣時,可把蟾衣烘乾后碾成超細粉灌成膠囊,消毒后即可服用。也可加溫開水沖服或用蜂蜜攪拌均勻后吞服。
蟾衣
蟾衣

鑒別


蟾蜍蛻衣屬於一種純自然現象,蟾蜍極度飢餓狀態下便會蛻下蟾衣自己吃掉以保存自己的性命的,還有根據實際觀察 蟾蜍越冬前都會蛻下蟾衣吃掉以確保可以度過冬天的,所以說蟾蜍每年的皮都是新皮的。
自然蟾衣(野生):實際上蟾蜍蛻皮時,是邊吃邊脫的,所以真正的野生自然的蟾衣是幾乎不可能完整的,市場上多數賣整張蟾衣是在人工干涉下,利用水取得的整衣,也就是水褪整張蟾衣。
自然蟾衣必然有缺,但如果缺太多難辨真偽,最好是保留率為50%以上的較好(能保留50%已經很不錯了)。味濃且正,無刺激氣味者為正品。
真蟾衣即純天然蟾衣,是中華大蟾蜍等在天然生態環境中脫下的角質衣膜,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未施用任何藥物刺激所采蟾衣亦屬於此類。這種蟾衣是真正名貴的中藥原料,可治多種惡性腫瘤和疑難雜症。真蟾衣的特徵是頭部、軀幹、四肢完整無缺,無破損,無孔洞;衣膜平整有序,不雜亂,如一張從腹部中軸線剖開的背視圖;色澤自然和諧,不泛油,無雜色;略帶酥香味,無油脂味或其它異味;厚薄均勻,薄如蟬衣而半透明,手感柔軟舒適。
施用“脫衣素”類激素葯刺激所採的蟾衣是偽劣假藥,具有毒副作用,是未經批准而私自濫用的偽劣產品,不可亂用。其特點是衣膜殘缺不全,碎衣率高,孔洞多,基本無完整性可言;色澤暗淡甚至發黑;有泛油現象,有油脂味或其它異味;手感厚薄不均,軟硬不一,有碎片貼補的硬塊或局部重疊感,甚至有故意摻入的雜質。
蟾衣中所含蟾毒內酯、蟾毒素:其成分是可抑制和消滅癌細胞,能夠阻止癌細胞複發,蟾毒內酯是蟾衣中獨有的物質,是抑制病毒擴散的重要物質。

功效


蟾衣有解毒、消腫、止痛、強心利尿、抗癌、抗輻射等功效,可治療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皮膚癌等。
食道癌、肝癌、胃癌、肺癌、腸癌、鼻咽癌宮頸癌、乳腺癌、淋巴癌等。臨床有效率達50%以上。
蟾衣能治療乙肝嗎?蟾衣在鴨子乙肝治療上也有一定的療效,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實驗結果為中、低劑量組效果相對較好,分別下降52.99%和51.07%,高劑量組的抗病毒效果是31.48%。

其他用途


蟾衣
蟾衣
蟾衣畫就是用精選的名貴蟾衣,經過特殊工藝製作成的藝術珍品,世間少有。
徠用蟾蜍表皮製作工藝畫,是利用蟾蜍每年六月到九月蛻下的衣經過數十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每幅畫的造型設計在自然形態的基礎上,結合了民間蟾衣文化的特點。採用的是一次成型的方法,純自然本色,無任何替代品。
從畫面上看,蟾衣畫雅緻精細,惟妙惟肖,極富民間特色,有較高的裝飾性,既可自己收藏也可贈與友人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