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算機學會

中國計算機學會

中國計算機學會是由從事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科研、教育、開發、生產、管理、應用和服務的個人及單位自願結成、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學術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員。

學會前身是成立於1962年的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專業委員會,1966年至1978年文革期間停止活動,1979年1月在北京召開恢復學會活動大會,改名為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學會,1985年3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轉發國家體改委批准成立中國計算機學會。

據2018年6月中國計算機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12個工作委員會,36個專業委員會。截至2018年4月2日,學會有31個地方會員活動中心。

歷史沿革


1962年6月
成立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22人。
1962-1966年
全國計算機學術交流會共四屆。分別在上海、汕頭、西安、哈爾濱舉行。
1966-1978年
文革期間停止活動。
1978年10月
在桂林召開的CAD學術會議上醞釀學會恢復活動事宜。
1979年1月
在北京召開恢復學會活動大會,改名為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學會,委員62人。
1979年12月
在昆明召開第五屆年會。
1981年2月
舉行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蔣士騛為代理主任委員。
1982年11月
在鄭州召開第六屆年會,產生第三屆委員會共98人。
1984年5月-8月
舉辦首屆全國青少年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共有近8000名中小學生參加。后更名為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
1984年6月
學會與IEEE CS聯合主辦第一屆計算機和應用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5年3月
中國科協轉發國家體改委批准成立中國計算機學會,經全體委員通信投票選出胡啟恆任理事長,第三屆委員會改為第三屆理事會,共99人。共有26個專業學組升為專業委員會。
1985年6月1日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成立大會。嚴濟慈華羅庚出席並講話。
1986年8月
第一屆全國青年計算機學術會議(NCYCS'86)舉行。
1986年10月
學會主辦的第一屆計算機和通信國際會議在京召開。
1986年12月
第七屆年會在福州召開。
1987年4月
以通信方式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四屆理事會,共155人。
1988年2月
在北京懷柔召開第四屆理事全會,選舉胡啟恆、張效祥任理事長。
1988年3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第一期出版。
1988年
第二屆全國青年計算機會議(NCYCS'88)舉行。
1989年4月
學會主辦的新一代計算機系統國際會議在京召開。
1989年5月
由中國計算機學會帶隊的中國參賽隊參加在保加利亞舉辦的首屆奧林匹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中國隊獲得三塊銅牌,成績排名第二。
1989年8月
學會主辦的第一屆國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術會議(CAD/CG'89)在京舉行。
1989年8月
學會主辦的第一屆國際青年計算機會議(ICYCS'89)在北京舉行。
1990年
第三屆全國青年計算機會議(NCYCS'90)舉行。
1991年6月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社團法,進行了社團登記。
1991年7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通信方式召開,選舉第五屆理事會,共147人,修改中國計算機學會章程。
1992年3月
五屆一次理事全會以通信方式舉行,選舉五屆常務理事。推薦名譽理事。
1992年3月
五屆一次常務理事會在京召開,明確本屆理事會工作目標及指導思想;選舉產生正副理事長。
1992年6月
工委工作會議舉行,制定各工委工作目標及1992-1993年度的工作計劃。
1992年8月
中國計算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暨第八屆年會、五屆二次理事全會在京舉行。
1992年11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同香港工商業展覽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計算機和應用展覽會在上海舉行。
1992年
“中國計算機學會學術著作叢書”交付出版。
1993年1月
地方學會工作會議在廣州舉行。
1993年9月
五屆四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會議對組建計算機金融信息處理專委的工作進行了檢查,希望儘快開展活動。會議通過了《中國計算機學會專業委員會組織通則》。
1993年10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專委工作會議在京郊延慶舉行。
1993年
學會承擔由國家教委和中國科協立項的《奧林匹克競賽與科學教育改革》軟課題項目中《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與科學教育改革》子課題。
1994年2月1日
五屆五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會議審議了學會1993年工作總結和1994年工作指導思想和重點安排。
1994年7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刊試行管理辦法推出。
1994年8月
學會舉辦紀念“鄧小平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發表十周年慶祝會。
1994年8月
IEEE CS訪問中國計算機學會達成合作協議。
1994年12月
五屆六次常務理事會舉行,通過了學會1994年工作總結和1995年工作要點;研究審議了理事更換、增補事項。通過《計算機應用》成為計算機學會會刊。
1995年3月
由學會主辦的中國計算機藝術會議在京召開。
1995年6月
五屆七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會議決定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方式。成立由常務副理事長、主管組織的副理事長、秘書長、組織工委主任、學術工委主任等組成的籌備小組。
1995年9月
五屆八次常務理事會在京召開。會議決定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於1995年10月15日至1996年3月15日舉行。會議討論的有關宣傳問題。通過了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代表分配方案和關於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候選人的產生原則和若干意見。
1995年10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開幕。理事長張效祥致開幕詞,並代表第五屆理事會做工作報告。
1996年2月
五屆九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會議聽取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進展情況、下一步工作安排的彙報;聽取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的籌備情況彙報。
1996年3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幕。選舉產生了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共136人,后增為142人。
1996年5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全體會議暨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在重慶北碚舉行。252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補選了11位理事,選舉產生了由32位常務理事組成的常務理事會及正副理事長、秘書長。會議原則通過了“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指導思想和目標要點”。表彰了學會的先進工作者。
1996年9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落實本屆理事會的主要工作目標,近兩年內的工作計劃以及修訂工委工作條例等。
1996年12月
第三次內地、港澳台青少年電腦聯誼活動與交流在香港舉行。
1997年1月
六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議在京舉行。會議傳達了中國科協的有關會議精神,彙報了“學會1996年工作總結和1997年工作要點”,通過了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人選22名;補選和更換選舉了7名、增選了常務理事1名。
1997年1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代表團一行8人赴澳參加1997年IT研討會,期間與澳門電腦學會舉行了工作會議。
1997年
學會所屬各工作委員會、各專業委員會和刊物編輯部辦理與掛靠單位的協議。按科協要求,完成對二級分支機構清理。
1997年
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評審揭曉,我學會推薦的楊學軍、陳鍾榮獲該獎項。
1997年
我學會會刊《計算機應用》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期刊一等獎;《軟體學報》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榮獲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1997年3月
我學會獲“百名院士百場科技系列報告活動”組織獎。
1997年5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專委和地方學會工作會議在京舉行。
1997年8月
第十四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成功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區特首董建華出席閉幕式。
1998年1月
六屆三次常務理事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審查了學會1997年工作總結,審議了1998年工作計劃,聽取了有關軟體專委和微機專委調整座談會的彙報,並相應作出決定。會議聽取了關於1997年清理整頓情況的彙報,聽取和審議了WCC 2000,SEC2000,IOI 2000三個國際會議的籌備情況的彙報。
1998年3月
ACM代表團訪問我學會,期間雙方進行了工作會談並舉行了學術報告會。
1998年5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YOCSEF創建。
1998年6月
六屆四次常務理事會在京召開。會議決定微機專委調整、軟體專委調整、成立網路媒體專委和計算機中等職業教育專委。會議決定IOI 2000的承辦地及主席,副主席人選。會議決定增補兩名理事。
1998年8月21日
學會網站正式開通,http://www.ccf.org.cn。
1998年9月
由張效祥理事長任主編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出版發行。
1998年10月
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
1998年12月
學會召開六屆六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會議接受張效祥理事長的辭職請求,選舉李樹貽為理事長,任期至本屆理事會期滿。會議傳達了中央、民政部和中國科協關於社會團體工作的最新精神,聽取學會的自查工作彙報並予以審查;修改學會章程。
1999年3月
以李樹貽理事長為團長的中國計算機學會代表團訪問澳門並參加了澳門99資訊年會。
1999年8月
資料庫專業委員會成立。
1999年11月-2000年3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七次全國會議代表大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的工作報告,關於修改“中國計算機學會章程”的報告,選舉產生了第七屆理事會,共154人。
2000年3月
第17屆“澳門回歸杯”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競賽於澳門回歸100天之際在澳門舉辦。澳門特首何厚鏵先生出席閉幕式。
2000年4月
六屆七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會議聽取了第七次全國會議代表大會的情況彙報。提出了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主席團建議名單。會議同意成立虛擬現實與可視化專業委員會。
2000年4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七屆理事會領導機構。選舉常務理事45人。通過名譽理事名單。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學術報告會。汪成為、陸汝鈴作了報告。
2000年4月
七屆一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李國傑當選為常務副理事長,會議決定了本屆理事會的機構設置。
2000年4月
系統軟體專委成立。
2000年5月
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第四屆亞太高性能計算機國際會議在京召開。
2000年8月
學會與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共同承辦的第16屆世界計算機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2000年8月
七屆三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會議討論學會工作計劃、審議和通過了學會工委工作條例;審議和通過了工作機構人員,審議和通過第一批增補理事。原則通過“中國計算機學會個人高級會員工作細則”。
2000年8月
由中國計算機學會和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第11屆技術委員會(IFIP/TC11)主辦的第十五屆信息安全國際會議在京召開。本次會議由學術會議和企業論壇兩部分組成。參加會議的代表500多人。會議文集由KLUWER公司和萬國出版社出版。
2000年9月
我學會承辦的第十二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在京舉辦。71個國家和地區的274名選手參加了比賽。國家主席江澤民為本次活動發來了賀信。
2000年
七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了“中國計算機學會第七屆理事會決定聘請學會各工作結構主要負責人的決定”。
2001年1月
七屆四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工作細則,選舉王選、李國傑、王珊譚鐵牛為學會出席中國科協六次代表大會代表,推薦李國傑、王珊為中國科協六大委員候選人。
2001年2月
《中國計算機通訊》全面改版。
2001年3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新世紀會刊工作研討會在京舉行。
2001年4月
軟體工程專委成立。
2001年8月
實施呂梁教育扶貧工程。
2001年10月
全國性社團分支機構複查登記工作啟動,學會成立以理事長任組長的複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工作的實施。
2001年10月
由中國科協倡議,中國計算機學會、香港電腦學會、澳門電腦學會、台灣資訊學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共同發起的“2001中華信息科技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四地IT界的首次合作。為四地信息、市場、政策法規、技術的交流提供一個平台。
2001年10月
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杭州市政府協辦的第六屆國際青年計算機會議(ICYCS 2001)在杭州召開。
2001年10月
由學會與IEEE CS共同主辦的2001國際計算機網路與移動計算大會在京舉行。
2001年11月11-13日
中國計算機學會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專業委員會主辦、裝甲兵工程學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辦的第一屆全國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及應用學術會議在北京舉行。
2001年12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YOCSEF召開了“我國'十五‘期間IT亮點何在?”專題論壇。
2001年12月
YOCSEF學術委員會全體會議在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01年度活動開展的情況,選舉出下屆學術委員會領導機構,通過了新修訂YOCSEF條例,並討論了明年的工作計劃。
2001年
中國計算機學會發展個人高級會員工作啟動。
2002年2月
七屆五次常務理事會在京舉行。同意“關於成立網際網路專委的申請”。會議通過了《關於中國計算機學會分支機構變更的申請報告》,會議原則同意編輯出版工委提交的《關於<信息網路安全>雜誌申請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刊》的申請。討論了2002年工作重點。
2002年4月
學會理事長會議在京舉行。會議討論了舉行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活動的有關事宜,成立以名譽理事長張效祥為主席的指導委員會。建議出版《紀念冊》;會議還討論了中國科協2001學科發展藍皮書有關事宜,並作出了相應的決議。
2003年11月
第一屆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在北京舉行。
2004年4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大會選舉產生了由150人組成的新一屆理事會和33人組成的常務理事會,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院士當選為理事長,賀志強、李曉明、劉愛民等業界著名專家當選為副理事長,杜子德為秘書長。
2004年10月
學會諮詢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
2005年1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 創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效祥題寫刊名。
2005年5月
中國科技部批准設立CCF創新獎,2006年更名為CCF王選獎。
2005年8月
在波蘭舉行的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全體會議上,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杜子德當選為主席,任期三年。
2005年10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與12家地方學會簽署合作協議,內容涉及CCF與地方學會之間的會員發展和服務、學會期刊、信息交流以及會議活動等方面的合作。
2006年6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喜遷新址。新的辦公地點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樓三層336室。
2006年6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八屆五次常務理事會上,通過了“CCF創新獎”改為“CCF王選獎”,CCF獎勵評獎規則由申報制改為推薦制。
2006年8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和出版社共同著手籌備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第二版)正式出版。
2006年9月
設立CCF海外傑出貢獻獎和CCF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6年10月
感測器網路專業委員會成立。
2006年10月
中國計算機事業創建五十周年紀念大會暨中國計算機大會在北京舉行。
2006年12月
學會YOCSEF AC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啟動“CCF推薦國際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目錄”制定工作 全面開放式選舉理事會。
2007年1月
按照科協對學會全面改革要求,與掛靠單位中科院計算所脫鉤。
2007年4月
八屆六次常務理事會上,設立會士制度,啟動會士評選。
2007年8月
教育部高教司發布了“關於成立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專業認證分委員會(試點工作組)的通知”,計算機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組正式設立。試點工作組的秘書組設在中國計算機學會。
2008年4月
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通過了新修訂的《中國計算機學會章程》、《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條例》、《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會條例》和新制定的《中國計算機學會監事會條例》。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146名第九屆理事會理事。新當選的理事選舉出了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選聘了新的秘書長。
2008年5月
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通過通訊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計算機學會監事會,和1名監事長,4名監事。
2009年1月
由CCF設立的四川安縣“獎教金”在安縣樂興鎮樂興初中啟動,該獎教金主要關心在四川地震災區工作的優秀教師,經費來自學會會員捐助的救災款。
2009年5月
CCF YOCSEF在北京舉行了以“責任、機會、成長、發展”為主題的《YOCSEF十年》發布暨YOCSEF發展座談會。
2009年7月
CCF創建學科前沿講習班(ADL),旨在幫助青年學者更好地了解計算機領域學科前沿進展。第一期ADL在京開班。
2009年
“CCF走進高校"(CCF@U)項目啟動, 先後在哈爾濱、北京的高校、研究所舉辦報告會。
2009年
設立”YOCSEF青年科學家獎”, 2010年更名為“CCF青年科學家獎”。
2009年
CCF領導機構和專委會主要負責人實現公開差額選舉。
2010年6月
九屆五次常務理事會議批准增設”傑出會員“級別,同意恢復設立“團體會員”。
2010年7月
CCF常務理事會批准成立CCF獎勵委員會,並召開工作會議。
2010年10月
ACM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在服務會員、資源共享和出版等方面展開戰略合作。
2010年
設立“CCF終身成就獎”和“CCF傑出貢獻獎”。
2011年5月
首屆CCF青年精英大會(YEF) 在西安隆重舉辦。
2011年8-11月
經過推選,共有273名會員代表參加了CCF第十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2011年
設立”CCF卓越服務獎”。
2012年1月
十屆常務理事會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設立”CCF傑出教育獎”、”CCF優秀大學生獎”和”CCF科學技術獎”。
2012年6月
十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議作出決議,CCF現有獎項的評獎方式改為推薦制,而非申報制。
2012年10月
CCF與美國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計算機學會(IEEE CS)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2012年
CCF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技社團二等獎。
2013年1月
十屆三次理事會通過了啟動實施CCF傑出演講者計劃。
2013年1月
十屆三次常務理事會議上通過設立CCF理事會薪酬及考核委員會。
2013年5月
與騰訊合作發起設立CCF-騰訊犀牛鳥科研基金。
2013年6月
十屆四次常務理事會議審議通過了設立“CCF計算機企業家獎”。
2013年8月
創建並舉辦第一期“CCF計算機課程改革導教班(CCD)”。
2013年
與INTEL合作推出“CCF-Intel 青年學者提升項目”(YFRP)。
2014年1月
十屆五次常務理事會批准設立”CCF傑出女計算機工作者獎”,2015年更名為“CCF夏培肅獎”。
2014年1月
CCF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頒發了CCF終身成就獎、CCF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CCF青年科學家獎、CCF傑出教育獎、CCF計算機企業家獎、CCF傑出貢獻獎、CCF卓越服務獎。
2014年3月
第一次CCF計算機軟體能力認證考試在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三個考點同時舉行。
2015年1月
十屆七次常務理事會議同意成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發展委員會。
2015年12月
與日本信息處理學會(IPSJ)簽訂合作備忘錄。
2015年
承接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配套實施CCF青年人才發展計劃。
2016年1月
正式與韓國信息科學學會KIISE簽署合作備忘錄。
2016年5月
與啟明星辰共同發布 CCF-啟明星辰“鴻雁”科研基金計劃。
2016年6月
十一屆二次常務理事會決定設立CCF“啟智會”自由研討基金,資助“龍星計劃”。
2016年6月
設立CCF職業教育發展委員會。
2016年10月
創建並舉辦技術前線講習班(TF)。
2016年11月
CCF大學生計算機系統與程序設計競賽(CCSP)在北京舉行,來自51所高校的324人參加了競賽。
2017年6月
由CCF普及工委牽頭組織成立CCF歷史記憶認定委員會,CCF中國計算機歷史記憶認定計劃開始實施。
2017年7月
首屆未來計算機教育峰會在北京召開。
2017年
設立CCF-綠盟科技“鯤鵬”科研基金。
2018年5月
YOCSEF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遼寧大廈舉辦。
2018年8月
與杭州蕭山區政府舉行了簽約儀式建設亞洲第一座計算機博物館。
2019年1月
CCF業務總部和學術交流中心落地蘇州簽約儀式。
2021年7月17日
中國計算機學會與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推進技術成果轉化、學術互動交流、科技人才培養,共同打造科技創新引領經開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等方面,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組織體系


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中國計算機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依據《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代表產生辦法》產生,每屆任期四年。《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代表產生辦法》由理事會制定並修改。
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會員條例、理事會條例、理事會選舉條例、監事會條例以及會員代表大會認為應該由其制定或修改的其他重要文件;
(二)選舉理事長、副理事長、理事、監事長、監事;
(三)制定該學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四)制訂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審議理事會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六)審議監事會工作報告;
(七)對該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理事長和秘書長的工作進行評價;
(八)決定該學會終止事宜;
(九)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 執行機構
中國計算機學會設立理事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該學會開展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任期與會員代表大會任期相同。理事會產生辦法由《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會選舉條例》規定,關於理事會的工作規範和相關規定由《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會條例》規定。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常務理事,聘任及解聘秘書長,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及常務理事;決定名譽職務的設立及人選;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對於嚴重違反該學會章程的會員作出處分決定;
(六)決定該學會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
(七)決定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及解聘;
(八)領導該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管理制度;
(十)審議和批准該學會工作計劃及財務預決算;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 工作委員會、專業委員會
據2018年6月中國計算機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12個工作委員會,36個專業委員會。
1、工作委員會
中國計算機學會工作委員會是學會的重要執行機構,在促進學術交流、規範專委發展、密切產學研合作、幫助青年成長、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計算機學會工作委員會
學術工作委員會專委工作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會
企業與職業發展工作委員會普及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
計算機術語審定工作委員會公共政策委員會會員與分部工作委員會
女計算機工作者委員會外聯部出版工作委員會
2、專業委員會
中國計算機學會專業委員會(英文:Technical Committee,縮寫TC)是根據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及應用的發展需要,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設立的二級專業分支機構,是中國計算機學會開展學術活動的主體。
中國計算機學會專業委員會
多媒體技術服務計算高性能計算工業控制計算機
網際網路計算機安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計算機工程與工藝
計算機視覺計算機應用教育分散式計算與系統
抗惡劣環境計算機理論計算機科學普適計算嵌入式系統
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人機交互容錯計算軟體工程
資料庫體系結構網路與數據通信物聯網
系統軟體協同計算信息保密信息存儲技術
信息系統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中文信息技術大數據專家委員會
生物信息學專業組形式化方法專業組----------------------

組織會員

• 會員分類
中國計算機學會的會員種類: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分為專業會員、高級會員、傑出會員、會士和學生會員;符合條件的會員可被授予終身會員稱號。
• 入會退會
1、基本條件
申請加入該學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該學會的章程;
(二)有加入該學會的意願;
(三)按時繳納會費。
2、入會程序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經理事會授權的機構審查通過;
(三)繳納會費;
(四)由該學會頒發會員證。
3、退會說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該學會。會員如果3個月不交納會費或1年不參加該學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會員如有以下情形時,自動喪失會員資格:
(一)觸犯國家法律情節嚴重,受到刑事處罰者;
(二)違反該學會章程或其他規章制度,對該學會的利益和聲譽造成重大損害者;
(三)嚴重違犯學術道德規範或違背職業道德者。
• 權利和義務
1、會員權利:
(一)該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學生會員和榮譽會員除外);
(二)優惠或優先參加該學會活動;
(三)優惠或優先獲得該學會提供的服務;
(四)對該學會工作的知情權、批評權、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根據該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條例》的規定推薦相應級別該學會會員的權利。
2、會員義務:
(一)遵守該學會的章程和各項規定;
(二)按規定交納會費;
(三)積極宣傳並參與該學會的各項活動;
(四)為該學會發展會員;
(五)為該學會的發展獻策出力;
(六)聯絡方式更改時及時通知該學會。
• 會員活動中心
截至2018年4月2日,學會有31個地方會員活動中心。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活動中心
深圳會員活動中心天津會員活動中心杭州會員活動中心武漢會員活動中心
大連會員活動中心廣州會員活動中心合肥會員活動中心鄭州會員活動中心
太原會員活動中心哈爾濱會員活動中心西安會員活動中心長春會員活動中心
濟南會員活動中心南京會員活動中心成都會員活動中心重慶會員活動中心
長沙會員活動中心上海會員活動中心蘇州會員活動中心蘭州會員活動中心
瀋陽會員活動中心綿陽會員活動中心無錫會員活動中心濟寧會員活動中心
寧波會員活動中心常州會員活動中心青島會員活動中心石家莊會員活動中心
福州會員活動中心西寧會員活動中心南昌會員活動中心-----------

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一)組織開展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
(二)組織開展對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向政府部門提出諮詢建議;
(三)參加國家或政府部門有關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相關技術項目的科學論證,提出諮詢建議;
(四)開展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技術培訓和技術諮詢,普及計算機知識,推廣計算機技術,促進計算機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組織青少年計算機科技活動,開展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繼續教育及專業能力評價;
(五)按照規定經批准,表彰、獎勵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優秀科技成果及有成就的專業人士;接受委託,開展項目評估、學位論文評審、技術職務及職稱的評審工作;
(六)根據國家有關法規或接受政府有關部門授權或委託,承擔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成果鑒定及計算機領域工程教育認證等工作;編輯、制定和審定有關計算機技術標準;
(七)根據國家的有關法規或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要舉辦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展覽;
(八)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範圍的學術刊物、科技書籍、報刊和多媒體製品;
(九)促進民間國際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科技交流,和國際同類學術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參與相關的國際計算機學術活動,參加相關的國際組織。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團體或個人的資助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 中國計算機大會
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是中國計算機學會旗艦會議,創建於2003年,是中國計算機領域涵蓋學術、技術、產業、教育等方面的綜合性盛會。CNCC的會議形式包括大會特邀報告、大會論壇、技術論壇、頒獎、特色活動及展覽展示等。
• 專委會議
CCF 專業委員會( CCF Technical Committee,TC)是根據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及應用的發展需要,由CCF設立的二級專業分支機構,是CCF開展學術活動的主體。專委會堅持學術民主和組織上的開放,根據學科發展和技術應用的需求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組織會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技術展示會,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
• 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
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YOCSEF)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於1998年創建的系列性專業性活動。論壇以“承擔社會責任、提升成員能力、促進成員合作、探索新的機制”為宗旨,由來自全國有社會責任感、有激情、有思想的青年學者、企業家及其他各界青年精英參與策劃與組織。活動形式主要包括YOCSEF論壇和學術報告會,此外還有俱樂部、扶貧助教等。
• 青年精英大會
青年精英大會(CCF Young Elite Forum , YEF)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大型年度盛會,自2011年創建以來每年一屆,旨在為IT領域的青年精英提供深入交流和提升的機會,促進青年領軍人物的成長,提升他們的領導力,促進相互之間的合作。
• 未來計算機教育峰會
2017年7月21日至22日,中國計算機學會在北京召開首屆CCF未來計算機教育峰會。
大會由CCF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擔任大會主席,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建平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來自計算機/軟體學院院長及教育家、關心教育的企業家,圍繞“一流計算機本科教育”和“計算機教育中的核心科學問題”的議題,探討如何建設更有效的計算機本科教育體系,推動中國計算機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進步,提高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質量。

報刊資源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刊有:《計算機學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計算機科學技術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軟體學報》、《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工程與應用》、《計算機技術與發展》、《計算機科學》、《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探索》、《計算機工程與科學》、《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計算機學報》主要刊登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硬體體系結構、計算機軟體、人工智慧、資料庫、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以及新技術應用。刊登的文章被國際多種檢索刊物所收錄,包括EI、Inspec、Scopus、CSC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SA、美國《數學評論》 、日本《科技文獻速報》、俄羅斯《文摘雜誌》等。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三版定為中國計算技術、計算機類核心期刊;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接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用刊;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電子科技文摘》收錄。1996年,由清華大學國家光碟工程中心全文收錄到《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被美國的工程索引(EI)收錄。1999年,被英國SA,INSPEC(Computer & Control Abstracts)及俄羅斯文摘雜誌收錄。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被多個國際檢索系統收錄,如美國《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學文獻速報》、俄羅斯《文摘雜誌》等。
《軟體學報》被SA科學文摘(英)(2011)、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計算機應用》是中科雙獎期刊、Caj-cd規範獲獎期刊、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被SA科學文摘(英)(2011)、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是中科雙效期刊,被SA科學文摘(英)(2011)、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4年版)收錄。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
《計算機科學》是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GCJC)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收錄期刊,同時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T)收錄。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RCCSE),並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英國《科學文摘》(INSPEC)、俄羅斯《文摘雜誌》(AJ)、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NS)和CSA(T))、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日本《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JST)和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收錄。
《計算機科學與探索》是中國百強科技期刊,工業和信息化部優秀科技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收錄。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被列入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擴展庫來源期刊(CSCD擴展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分析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入編期刊、萬方資料庫全文入編期刊、英國《科學文摘》(INSPEC)、美國《史蒂芬斯全文資料庫》(EBSCO host)、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網路版)》;《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在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SCIE)的施引文獻數750篇(2013年)。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版)核心期刊、中國宇航學會會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收錄期刊、《電子科技文摘資料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源期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收錄期刊、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源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IC)源期刊。

人才培養


獎項設置

• CCF傑出教育獎
為推動中國計算機高等教育的改革與進步,中國計算機學會學設立“CCF傑出教育獎”,以表彰在計算機高等教育中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該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人數不超過兩名,由CCF評獎和頒發。
• CCF夏培肅
“CCF夏培肅獎”(原“CCF傑出女計算機工作者獎”)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設立,表彰為推動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做出傑出貢獻、取得突出成就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獎項旨在促進女性計算機工作者在學術、工程、教育及產業領域的成長。該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人數不超過二名,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評獎和頒發。
• CCF卓越服務獎
“CCF卓越服務獎”授予為中國計算機學會連續服務十年以上並有重要貢獻的學會會員。該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人數不超過二名,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評獎和頒發。
• CCF傑出貢獻獎
“CCF傑出貢獻獎”授予對中國計算機學會有獨特或重大貢獻的個人和單位。該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人(單位)數不超過二名,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評獎和頒發。
• CCF計算機企業家獎
“CCF計算機企業家獎”授予在計算機和信息產業發展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企業領導者,且企業的業績被業內和社會廣泛認可。該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人數不超過兩名,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評獎和頒發。
• CCF傑出工程師獎
為推動中國工程技術發展,引領促進崇尚工程技術,CCF設立“CCF傑出工程師獎”,以表彰在計算機工程技術及應用領域有突出成就和重要貢獻者。該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人數不超過兩名,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評獎和頒發。
• CCF海外傑出貢獻獎
為表彰海外個人對中國計算機事業的貢獻,擴大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的影響,中國計算機學會於2005年設立“CCF海外傑出貢獻獎”。由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評獎分委員會負責該獎的評獎組織工作。
• CCF王選獎
“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簡稱CCF王選獎)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設立,獎勵在計算機及相關領域有顯著學術成就、對社會有重要貢獻的個人。獎項旨在推動中國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和進步,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促進IT產業的發展,推動科技界學術共同體評價體系的建立。
• CCF優秀大學生獎
“CCF優秀大學生獎”評選採取開放式推薦,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總數排名前50的高校有推薦資格,推薦數量與該校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數(不含學生會員)相關聯。凡在滿足推薦條件的高校計算機(或相關)專業就讀,學習優秀,在專業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色,有社會責任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和公益活動的全日制三年級和四年級的本科生,均符合被推薦條件。

科普教育

• 學科前沿講習班
中國計算機學會
中國計算機學會
中國計算機學會學科前沿講習班(CCF Advanced Disciplines Lectures,簡稱ADL)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學主辦的一項學術及技術系列性品牌活動,目的是使青年學者了解計算機領域學科前沿的進展,加強學術交流,開闊學術眼界,提高學術水平。
每年舉辦10期以上,每期2至3天。每期圍繞一個領域的專題展開,邀請該學科方向的資深或在前沿工作的專家授課並組織討論,也會邀請相關人員作論文寫作、投稿、項目申請等方面的講座。
• 計算機課程改革導教班
中國計算機學會於2013年創建“CCF計算機課程改革導教班”,面向全國高校計算機院系,邀請在課程改革方面有心得、有經驗的資深教師進行引導講授,組織切磋交流。導教班的宗旨是促進課程教學改革,既包括傳統課程的新上法,也包括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課程。其具體目的之一,是希望通過這些課程的深度引導講授和交流,使參與學習的教師能將所獲用於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導教班已舉辦五期,“2018CCF計算機課程改革導教班”,於2018年8月11日至18日在北京舉辦。
• 青年人才發展計劃
2015年,中國科協啟動開展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國計算機學會學積極參與其中。在中國科協領導下,中國計算機學會學基於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將助力青年成長的諸多產品以及累積的人才評價機制有機結合起來,開展中國計算機學會學青年人才發展計劃,致力於探索、創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選拔機制、培養模式、評價標準,充分發揮CCF學術共同體中的“小同行”和高水平學術大師聚集的專業優勢,發現、扶持和培育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人才後備隊伍。

競賽活動

•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1984年鄧小平指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中國計算機學會於1984年創辦全國青少年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簡稱:NOI),當年參加競賽的有8000多人。競賽旨在向中學階段學習的青少年普及計算機科學知識;給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提供動力和新的思路;給有才華的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通過競賽和相關的活動培養和選拔優秀計算機人才。
• 大學生計算機系統與程序設計競賽
CCSP競賽(Collegiate Computer Systems & Programming Contest),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於2016年發起的一個面向大學生的競賽,每年舉辦一次,考察的是演演算法、編程以及計算機系統設計能力,旨在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教育質量,使學生通過競賽進一步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系統知識,同時對高校計算機教育產生引領作用。

公益活動

• 呂梁扶貧
呂梁教育扶貧項目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於2001年發起的一項社會公益活動,旨在利用學會的智力資源幫助呂梁地區的教育發展。自2001年起,CCF每年組織呂梁教育扶貧支教團進入呂梁貧困山區開展支教活動,足跡走遍嵐縣興縣中陽方山、臨縣、石樓等貧困地區,向當地的中小學校捐贈電腦、圖書、文體用品等,為中小學教師舉辦講座、座談會,在當地舉辦計算機科普講座和培訓班,並對部分學生家庭進行調查訪問,為貧困學生提供資助。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徽是以學會中文名和英文名縮寫字母為主組成的圖案。

協會宗旨

發揮學術共同體作用,致力於推動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學術、技術、教育、應用和產業的發展,為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士的職業發展服務。倡導公正、獨立和創新。團結計算機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士,為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計算機學會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遵守社會道德規範。

協會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工作單位
理事長高文北京大學教授
副理事長呂建南京大學教授
孫凝暉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王巨宏騰訊公司副總裁
秘書長杜子德CCF秘書長
副秘書長陳文光清華大學教授
陳熙霖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譚曉生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唐衛清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理事長:胡啟恆、張效祥

學會事件


繼清華、北大教授就“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禁止華為系專家參與期刊評審”公開表示抗議之後,2019年5月30日,CCF(中國計算機學會)也公開聲明表態,暫時中止與IEEE旗下的通信學會(ComSoc)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