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一蚊的結果 展開
- 趙翼詩作
- 詞語
一蚊
趙翼詩作
詩體名。全詩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起源於先秦和漢代的民間歌謠。
漢、魏之際七言詩極少,在南北朝時期至隋漸有發展,直到唐代,才真正發達起來,成為我國古典詩歌又一種主要形式。《睢陽尚書(袁可立)袁氏家譜》:“又袁家山列入洛學書院八景。有七言詩三首詠大司馬可立及其子參政袁樞與其孫知廣西新寧州袁賦誠,各詩一首。”
一蚊
六尺匡床⑴障皂羅⑵,偶留微罅⑶失譏訶⑷。
一蚊便攪一終夕,宵小⑸原來不在多。
⑴匡床:方正安適地睡床。
⑵障皂羅:掛上黑色的紗羅蚊帳。
⑶微罅:小的縫隙。
⑷譏訶:因過失而被譏笑、呵責。
⑸宵小:小人、壞人。
這是一首借'蚊'論人,因小喻大之作。藝術上用的是傳統的比興手法。晚上睡覺,帳子有洞或未拉嚴,被蚊子鑽入,一夜睡不好覺,這是生活中常會遇到的事情,一般人也許除了想打死這個蚊子外什麼也不想。用心作詩,常在枕上構思推敲的趙翼遇此事而突發靈感(其《抄詩》有句曰:“一聯枕上自推敲”),於是一個有點新意的比喻產生了,他從蚊子的尋縫入帳咬人,想到了世間小人的伺機說三道四。
比喻常常可以造成形象生動的效果,它的基礎是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性。巧妙的比喻往往還能帶來一個聯想空間,增強本體的可感效應,使讀者在理性的認知之外,又感覺到許多東西。世間的宵小(小人)尤其是官場里的宵小,他們本身不能叱吒風雲,甚至連一點點有積極意義的事也不會做,卻專會搞人,當你偶有“微罅”——露出一小缺點小失誤時,他就抓住不放,搞得你不得安寧,這種人在你的生活工作環境里不一定很多,但往往只要有一個,也可能使你平白無故地生出許多煩惱,費掉許多心思。將蚊子與小人聯繫起來,可使讀者藉助生活經驗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危害性,他們與生俱來的卑污、可厭、可憐。
不過這首詩在藝術上似乎顯得不太渾成,原因在於第二句過早地用了一個只用於寫人的辭彙——譏訶(責難)。如果這一句能用一個既可以形容蚊子的聲音又可以寫人的聲音的詞,或者就用一個形容蚊聲的詞,到最後一句再讓本體出現,詩也許就顯得渾成、不那麼露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