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

漢語成語

毛骨悚然,漢語成語,拼音是máogǔsǒngrán,意思是毛髮豎起,脊梁骨發冷;形容恐懼驚駭的樣子。出自《送窮文》。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送窮文》:“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敥嘎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十分恐懼。
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關張共擒王劉二將》: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再拜謝曰:‘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聞之不早。’”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幾句話說的兩個書辦毛骨悚然。”
清·李漁《比目魚·狐威》:“那些租戶債戶見了,嚇得毛骨竦然。”
茨威格偉大的悲劇》(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21課):“這裡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沒有任何區別。”
馮德英《苦菜花》11章:“轉眼間,這堂堂的大客廳,就變成一個齊備的刑事房,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巴金《春》:“淑英看得毛骨悚然,淑華看得怒氣衝天。”
這陰冷的氣氛令人毛骨悚然。
2013年3月學校發生的事情令我毛骨悚然。
慘烈的車禍發生了,那場面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這,足以讓每個交通參與者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