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特蘭會議
拉特蘭會議
天主教會在拉特朗大殿舉行的5次主教特別會議。
第二次拉特蘭會議(1139)在教皇英諾森二世任內召開,意在結束因選出敵對教皇而出現的分裂局面。
公元1215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羅馬拉特蘭教堂(Lateran Church)召開一次大公會議;在召集這次會議時,他說:“有兩件事一直是我心中的負擔:聖地的再度征服,及全球教會的革新”。
四百多位主教、八百多位修道院院長及副院長,以及許多聖品人員和平信徒參加。聖品人員中地位最高的大主教都出席,共七十一位,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及耶路撒冷大主教。也有德皇腓得利、法王、英王、亞拉岡(Aragon)王、匈牙利王、耶路撒冷王、塞普勒斯(Cyprus)王派來的特使,以及義大利各城的代表,“好象全世界都到齊了”!
這次會議決定再組一次十字軍,由教皇親領出征;會中也指斥瓦勒度派(Waldensian)及亞爾比根派(Albigensian)為異端;會中規定了對不肯悔改、傳布異端者的刑罰;同時宣告限制贖罪券的頒發;並規定主教們應當選能幹的人講道;並為學識較差者免費提供神學及文法教育;也命令猶太人及伊斯蘭教徒穿著特別服裝;猶太人不可擔任有權管轄基督徒的公職。
這次拉特蘭會議成為教皇英諾森三世超越其它諸教皇、擁有最高權勢的標記。第二年,英諾森三世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