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消費
勞務消費
勞務消費又稱服務消費。以服務為性質的消費,沒有實物的交換。人們的勞務消費經歷了一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從自給到社會化、市場化、自由化,從占生活消費的較小比例到佔比重越來越大的發展變化過程。在這一客觀規律的作用下,在中國人民邁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嶄新歷史時期后,勞務部門還將在中國國民經濟中佔據更為突出的地位,勞務消費必將在不斷滿足人們的消費需要、持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等方方面面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因此,加強對勞務消費的研究,適時提出有關發展勞務消費、推動消費結構合理化的對策措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所謂 勞務消費,是指家庭花錢購買的各種服務,如修理、理髮、旅遊、請保姆等,這部分消費是家庭消費必不可少的。勞務消費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美化家庭生活,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
廣泛意義上的勞務通常是指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所提供的某種具有特殊使用價值的活動。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勞務同一般商品一樣,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而不是如一些傳統觀念所說的“勞務部門是非生產領域”、“勞務不具有商品的屬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商品的勞務,其價值同樣是凝結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其使用價值也僅僅對於勞務的需求者具有意義,勞務的交換也要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參與市場流通。
消費經濟學研究的勞務僅指提供與人們生活消費相關的特殊使用價值的活動,對其更全面的表述應該是消費勞務或消費性勞務,勞務消費則是指對消費(性)勞務的消費。
與實物消費對比,勞務消費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即勞務消費的對象也就是勞務常常作為一種活動體現出來,一般不具有實物形態;
勞務消費在內容上呈現活動性。勞務消費是對提供的活動的消費,儘管這種活動的提供可能要藉助一定的實物工具才得以實現(如消費網路信息需要藉助計算機及其它相關的物質的工具),但勞務消費本身一般並不具備實物形態。所以,活動性也叫無形性。
即勞務消費的過程同時就是勞務生產的過程;
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不可分離,同步進行,這是勞務消費的一個鮮明特徵。在大多數情況下,勞務的生產過程一旦結束,勞務的消費過程也隨之終結。勞務是不可儲備的,不像實物消費品那樣常常在生產過程結束后,才能進入流通過程,可以儲備、運輸,只要你願意,就能夠使它發生空間位置的轉移。對勞務消費的這一特徵,馬克思曾經有過一段形象的描繪,他說:“一個歌唱家為我提供的服務,滿足了我的審美的需要,但是,我所享受的,只是同歌唱家分不開的活動,他的勞動即歌唱一停止,我的享受也就結束。”
即勞務的提供對於勞動者個人的能力、素質的依賴程度較高;
勞務消費對勞務提供者本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無論是實物消費品的生產還是勞務的生產,都離不開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結合。儘管如此,在兩種消費品的生產過程中,它們對於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依賴性卻不一樣。我們在肯定生產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可以為勞務的生產提供更為優越便利的條件的同時,還應該看到,它們畢竟不能代替勞動者本身的技藝和創造能力,或者更確切地說,勞務的生產主要依靠的是勞動力本身的作用、依靠活勞動的作用,尤其在精神生產領域,如科學、文化、藝術、信息服務等方面,需要極為複雜的腦力勞動,更加依賴於勞動者個人的創造性活動。顯然,這與實物消費品生產過程中,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生產的產品越多,經濟效益就越高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即消費者對於勞務消費效果的評價由於缺乏顯性的客觀標準,一般具有較大差異。
與那些從生產流水線上走下來的實物消費品不同,勞務消費品的質量評價和檢驗很難採用統一的標準。很顯然,一方面,由於服務人員自身的主觀因素,如心理狀態、精神面貌等的影響,即使由同一服務人員提供的勞務,其質量也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水準。比如,哪怕是一個蜚聲全世界的著名球星,他也不可能場場奉獻精彩的球技;而具備一定實力的一般球員,如果他對於某場球賽十分重視,並且自始至終奮力拚搏,他的當場表現卻完全可能令人賞心悅目。另一方面,由於消費者直接參與勞務的生產和消費過程,於是消費者本身的因素,如知識水平、興趣、消費偏好、消費習慣及消費力等也直接影響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就像到某地去旅遊,有人興趣盎然、流連忘返,也有人覺得索然無味、敗興而歸,究其緣由,如果暫且把景點等環境的因素撇開,那麼很有可能是導遊的服務質量及遊客自身欣賞水平或者說欣賞能力的問題了。
(1)能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消費需要;
勞務消費
(2)有利於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一些勞務消費的發展,如發展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等,可以直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而另一些勞務消費的發展,如鐘點廚師、保姆、維修、搬家、家教及代辦事務等,有利於促進家務勞動社會化,增加消費者的閑暇時間,以利於開展多種多樣的閑暇消費活動,豐富消費生活,提高消費質量和消費者自身素質。總之,大力發展勞務消費從其整體上看都是有利於勞動者素質提高的,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有利於人力資本的積累,從而對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3)有利於促進就業,增加有效需求,解決供需矛盾;
我國是勞動力資源異常豐富的國家,就業壓力異常巨大。隨著各級國家機構、事業單位全方位改革的進行,尤其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向著更深的層次、向著市場化的層面推進,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湧向城市,我國正面臨著空前嚴峻的就業壓力。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大力發展勞務消費便是一項重要措施。勞務行業,一般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能夠吸納大量的勞動力。
(4)大大有利於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繁榮。
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產業發展的歷程和趨勢證明,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必將沿著“三二一”的序列變化,而我國的第三產業一直比較落後,占GDP的比重也較低,1985年為28.5%、1990年為31.3%、1995年為30.7%、2000年為33.2%、2001年為33.6%,嚴重背離了世界產業結構的發展潮流,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整體上還比較落後。因此,大力發展勞務消費,振興第三產業,對於我國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及社會經濟的全面繁榮,意義巨大。
勞務消費
(3)勞務消費市場的發育程度;
(4)消費者的消費力狀況。
(1)勞務消費在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持續提高;
(2)勞務消費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3)勞務消費內部結構中高層次部分的比重不斷增加。
所謂勞務消費市場化,是指勞務消費品進入市場,通過市場供求的變化,調節、滿足人們的勞務消費需求。
在今天,與之須臾不可分離的一個概念是勞務消費社會化,我們甚至經常把勞務消費社會化和勞務消費市場化並列起來講。當然,兩者有著嚴格的區分界限,勞務消 費社會化是針對過去那種一味依靠家庭成員的自給性勞務滿足消費需求的情況而言的,是一種非自給性的勞務。但是,這種非自給性的、社會化的勞務一定是商品性的勞務嗎?答案顯然是不能一概而論。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居於家庭之外的社會勞務,有些是商品性的,可以花錢買得到,有些則不是商品性的,是由政府、企事業單位“包起來”“統起來”的,甚至憑票供應。而到了今天,建立在較為發達的商品經濟基礎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給性勞務變得越來越少,商品性勞務越來越多,這也就意味著,居於家庭之外的社會化勞務正更多地表現為商品的形式。或者說,在今天逐步走向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商品正取得愈益廣泛而普遍的形式,以至於社會化勞務和商品性勞務越來越融為一體,勞務消費社會化和勞務消費市場化的內涵也越來越趨向一致。因此,儘管勞務消費社會化是勞務消費自給化走向勞務消費市場化的橋樑、紐帶,是實現勞務消費市場化的必然前提、唯一途徑,這是符合邏輯的客觀事實,但在現實的市場經濟實踐中,基於用語簡練的需要,我們把勞務消費社會化忽略掉,單提勞務消費市場化,也是完全可以的。
在過去的很長時期內,由於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非常落後,人們的消費水平整體較低,消費結構極不合理,尤其是勞務消費所佔的份額太小,勞務消費的社會化、市場化程度過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勞務作為一種商品,不僅其生產、流通客觀上要求市場化,勞務消費也提出了市場化的必然要求。勞務消費市場化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務消費市場化是改善人們消費結構,提升消費層次,更好滿足消費需要必不可少的手段;
目前,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不太合理,一是恩格爾係數過高,二是包括精神文化消費在內的勞務消費整體水平偏低,這就影響著消費水平、消費質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想方設法發展勞務消費,尤其是藉助市場這個中介,使勞務的供給既能在宏觀上滿足全體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又能在微觀上滿足單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真正發揮市場在調節勞務消費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數量更多和種類更豐富的勞務,才能最終有益於人們消費結構的改善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更全面地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的需求,確保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實現。
(2)勞務消費市場化是增加閑暇、提高人的素質、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激烈競爭的有效途徑;
市場經濟是競爭異常激烈的經濟,特別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只有那些文化程度高、綜合素質好而又時刻注重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的人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增加文化教育、科技培訓等方面的勞務消費,以及實現其他方面的勞務消費的市場化,促進家務勞動社會化,為自己贏得更多的閑暇時間開展發展性、智力性等積極的閑暇消費活動,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是一條非常有效和極為重要的途徑。北京市的一次調查表明,目前北京市居民家庭平均每天花在做飯、洗衣、照料老人小孩等家務勞動上的時間,男的是2.8小時,女的是4.2小時,而29~45歲年齡組每天鍛煉身體的時間平均不到5分鐘。顯然,目前人們的家務勞動壓力太大,勞務消費市場化程度太低,閑暇時間太少,非常不利於人們開展閑暇消費活動,從而大大妨礙了人們體力、智力的恢復,影響人們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抑制了人們的競爭能力,這是需要引起重視和儘快加以解決的問題。
(3)勞務消費市場化是擴大就業、優化產業結構、活躍經濟的需要;
北京第三產業發展情況
(4)勞務消費市場化是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客觀要求。
自給自足
(1)有關部門要為勞務市場的啟動、拓展制定配套的政策與措施,創造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
(2)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參與服務市場的的開拓,提高第三產業的市場化程度;
(3)積極推動服務業向產業化、連鎖化、規模化發展,促使勞務消費市場向更廣、更深的層次拓展;
(4)不斷建立和健全勞務消費市場法律法規,合理調節勞務消費價格。
隨著中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基本實現,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候,重視消費,更具體地講是不僅重視消費水平的提高,而且關注消費結構的優化、消費質量的改善,這一觀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那麼如何提高消費質量?當前儘快提高居民消費質量的著力點在哪裡?
1958年,加爾布雷思在《富裕社會》中曾經提出過“生活質量”的概念,並且認為生活質量是指人們對生活水平的全面評價,此後這一概念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從字面上看,生活質量與消費質量不一樣,從其內涵上看,消費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還包括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等等,人們這裡只是從消費生活來考察。考察各國關於消費(生活)質量的指標體系。
有這樣兩個特徵人們應該引起注意:一是隨著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各項基本指標在數量上保持一定比例的均衡增長;二是在勞務消費與實物消費的對比中,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社會文明發育程度越高,勞務消費的比重越來越高。因此,在中國人民總體上達到小康、告別了溫飽繼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人們應該格外重視在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基礎上,致力於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消費質量的改善。中國人民的消費結構還不太合理,實物消費增長較快,消費結構中勞
小康社會
2.倡導積極合理的勞務消費,不斷提高勞務消費力;
3.制定傾斜政策與配套措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斷拓展勞務消費的新領域,為勞務消費的發展提供供給保障;
5.制訂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宏觀調控,在不斷拓展中規範勞務消費市場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