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角祖宮
莆田仙游縣游洋鎮興山村的建築
興角祖宮位於莆田市仙游縣游洋鎮興山村上宮自然村,始建於唐、重修於明清,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
興角祖宮
據《仙溪志》載,興角祖宮原設有九宮廟、九座大天井,俗稱九座九天井。九座宮廟分東西南北四個朝向,依八卦太極方位建設,其氣勢之磅礴,為世人所驚嘆,遺憾的是在明朝時遭火焚,僅留存一座大天井。此外,興角祖宮還保存有唐代御封的匾額以及流傳千年的兩副楹聯。
興角祖宮主祀吳聖天妃,民間亦尊稱吳媽、仙姑媽,又因她在吳家兄妹中排行第四,故又稱吳四娘。吳四娘原名吳媛,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生於江蘇浮海白鶴村吳家莊的一個中醫世家。她從小跟父親學醫,上山採藥,還同兄長一起延師教習。她20歲那年因抗婚南逃,途中遇雲遊真人傳授,學得玄門奇術,之後流浪行醫,且行且修鍊,次年入閩,在仙遊興角山結廬而居。她懸壺救治百姓,並帶來江南先進農桑、養殖等技術,惠及方圓百里。她還與兄長吳興一起治水斬蛟龍。吳興罹難后,她依然雲遊四方扶危救難。唐開元二年(714年)六月初一,她羽化於游洋興角山峰頂。當地百姓為感念她的恩德,在興角山修建吳媽祠奉祀她。唐玄宗愛妃江梅妃啟奏吳四娘在莆仙之功績,於是朝廷御封她為“吳聖仙妃”。次年,四方百姓紛紛前來祭拜吳媛,與興山民眾共同捐資,把吳媽祠擴建為興角宮,並尊稱吳媽是八閩大地第一尊女神和醫聖。
宋淳熙年間,朝廷賜額“昭惠夫人”,此後不少地方建起“昭惠廟”。(明)周華《游洋志》載:“昭惠廟在縣西興泰里之西音(屬庄邊)。神姓吳,巫家之女,來興化。宋熙寧、元豐間,興角間村口罅山魈為祟,吳氏力為禳除,一境賴以平安。沒后靈顯,里人相率而立廟焉。紹興十六年,虔、汀草寇侵迫縣治,民心惶怖,請命陰為兵卒以御之。賊遙顧四山草木皆兵,驚恐遁去。淳熙中,邑士鄭耕叟俱述前後以聞,賜額‘昭惠夫人’。紹興二年,都使者復以狀上,詔封‘順應夫人’。開禧元年春旱,種不入土。至首夏,權知興化軍者賀次章就夫人廟中請禱,期以三日內為應。越三日,甘霖沾化及一郡,郡邑上其事以聞,至開禧三年,加封為‘靈順昭應夫人’。”又據載,宋淳祐二年(1242年),吳媛被加封為“妙應靈濟夫人”,淳祐五年(1245年),晉陞為“吳聖天妃”。
興角祖宮
離興角祖宮約二里的興角山峰頂,還有一座在1300多年前吳媛修行與羽化的遺址上建起的天妃殿。天妃殿規模宏偉,面朝大海,四周層巒疊嶂。站在峰頂,可遠望莆田九華山。天妃殿建於2012年,由涵江區哆頭信眾鄉民領銜捐資,並籌集民間資金共計600多萬元,參與建設的志願者就有上百人。天妃殿奉祀吳聖天妃以及義勇普濟侯吳興與馬洋將軍。同年10月12日,天妃殿舉行開光典禮。近幾年來,民間又自發集資上百萬元,以天妃殿為中心先後建成了天妃路、觀音閣、望海亭、觀景台、仙夢洞、龍潭宮等一系列文化景點。2015年農曆八月廿六日,吳媽銅像又在興角山廣場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