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觀宗講寺
寧波觀宗講寺
目錄
寧波觀宗講寺
作者 : 不詳
觀宗講寺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興寧橋附近,系浙東地區四大叢林之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觀宗講寺是天台宗中興道場。據《乾道四明圖經》載,該寺為後周廣順三年(953年)建,原名“報恩院”,宋大中祥符元三年(1010年)改稱“延慶寺”,時稱“天台宗五山之一”。觀宗講寺復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80年),天台宗十七祖定慧尊者介然大師跟隨明智中立法師學習教觀,深契靜觀不二之旨,並深識觀佛三昧,仿六時蓮漏之遺,謂同修慧觀,並且志修凈業念佛三昧往生之要法三載餘,募緣結屋六十餘間,中建寶閣立藏六彌陀金身,夾以觀音,勢至;範圍十六室,室名二間,外列三聖之像,內為禪觀之所。初燃二指以為誠,元符三年(1100年)落成。其後復燃三指,增凈誓以報佛恩於萬一,是為“十六觀堂”,於此專修凈土法門,舊稱“凈土院”。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攻打明州,全城幾乎毀於戰火。只有延慶寺因介然大師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獲”的大無畏精神,發身護寺,使金兵為之感動,最終得以保存觀堂殿宇佛像。元明時期該寺規模極盛,后經兵燹、劫難,間有興衰。迨至清乾隆、嘉慶、道光(1736——1847年)近百年時間數次重修,並新建鐘樓、鼓樓,殿宇重檐翹角,古色古香,金碧輝煌,與僧寮、廂房融為一體,寺院建築規模因之宏大,蔚然叢林氣慨。
清末民初天台四十三年祖諦閑大師率眾重建該寺。大師以“三觀這宗,說法為用”為宗旨,改十六堂為“觀宗講寺”。大師當時建有山門殿、四大天王殿、彌勒殿、韋馱殿、鐘樓、鼓樓、三聖殿、五觀堂、學戒堂、弘法堂和說法堂;法堂上是法華壇,中央供奉多寶佛塔一座;方丈殿後有廳、堂、樓閣多處;左為真空廳,右為妙有廳,中為中觀廳,旁有圓照廳;左側長生弄隔壁惺寂堂是專供出家僧眾修習止觀坐禪之處所。觀宗講寺山門面朝蓮香港,有匾額“教觀總持”,右鐫“直抵寶所”,並刻“橫出婆娑”。當時佔地面積約數萬平方米,該寺道場清,香火鼎盛,,鐘鼓朝夕相聞。諦閑大師專闡教觀,禪凈並重,使該寺成為一座集教觀、禪學、、凈土、學校和天台宗佛學研究社為一體的綜合型寺院,一直傳承到60年代中期。
觀宗講寺在諦閑大師倡導下,還創辦了“觀宗弘法研究社”,編輯《觀宗弘法社學刊》梓行於世。此學刊當時發行於國內外,適應了當時廢科舉、興辦社會學校的教育救國潮流,大師隨後又是創立了“觀宗研究社”和“天台宗觀宗學社”,成為當時國內唯一培養天台宗和佛教僧才的高級佛學院,,並出版發行了《弘法月刊》,發行於國內外各大寺院和佛教社團。大師住持觀宗講寺,專弘天台教觀“廣育僧才”麟凰輩出,南北講師大部份出自觀宗講寺之門下。諦公法嗣三十餘人,剃度徒弟有數十人之多,皈衣信徒達數十萬人,其中有聲名播於國內外諸多高僧和學子,或則著疏、解經、印經、闡揚台教;或據一方,樹立道場。如寶靜、覺光法師在香港創“覺苑”、“香海蓮社”、“香港觀宗寺”;靜修、慧岳法師在美國、台灣弘揚天台教旨,馳譽海外;倓虛法師弘法北方,創辦極樂寺、湛山寺以及佛學院,業績卓著。天台宗風得以復興光大,寺貌寺風永續傳承。直到1949年以後,寺內尚常住僧眾六十餘人,棲止辯道,弘法利生。
十年“文革”期間,觀宗講寺僧眾被逐,房屋被占,殿宇移用,佛像被毀,法器變賣,慘遭浩劫。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落實宗教政策,1979年國務院將觀宗講寺列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開放叢林之一。1987年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率團到寺視察,海外靜修法師、香港覺光法師、台灣慧岳法師緬懷祖庭,支持祖庭的恢復重建工程,並於1993年成立了專門的“修復委員會”。迄今五載,已修竣天王殿、大雄寶殿和部分廂房、僧寮。然仍有被占房屋多處,迄今尚未遷出。
觀宗講寺現任監院益行法師,74歲,浙江黃岩人。1936年於黃岩清福寺出家,師從顯良法師。1938年在天台山國清寺受戒,后住院該寺,任知客、維那和代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