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安鎮

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轄鎮

順安鎮位於銅陵市中東部,距銅陵市區15公里。鎮域面積135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4個社區,常住人口49261人(2020年),是銅陵市東部城區的核心區,銅陵金橋經濟開發區、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鳳凰山景區的主體部分都位於該鎮。

順安鎮是“國家綜合改革試點鎮”、“全省重點中心鎮”、“全省擴權強鎮試點鎮”。順安鎮先後榮獲了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第三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和“安徽省依法行政示範鄉鎮”“安徽省生態鄉鎮”等榮譽稱號,鳳凰山村榮獲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稱號。

歷史沿革


順安鎮歷史悠久,是銅陵三大古鎮之一,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東晉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因北方戰亂大批山西流民湧入而僑置定陵縣,縣治設於順安(今順安鎮)。
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析南陵縣工山、安定、鳳台、歸化、豐資等五鄉置義安縣,縣治設於順安(今順安鎮),旋即告廢,置銅官冶。
南唐保太九年(951年),改義安縣為銅陵縣,遷縣城於現時江畔至今,順安始定為鎮。
952年建順安鎮,1958年改公社,1965年復置順安鎮。1996年,面積47.4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沈橋、紅星、花園、焦埠、長龍、高潮、黃嶺、羊湖、榮光、城山、陶山、金山、長山13個村委會和東正、臨津兩個居委會;同年6月成立金岱居委會。2004年5月,將新橋鎮併入順安鎮。
2018年10月,安徽省政府批准將義安區順安鎮長龍山村魯村、新莊、花元、下灣、新塘、黃灣、上灣、毛灣、羅沖、馬沖等10個村民組劃歸銅官區西湖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順安鎮下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
義安社區東正社區丹鳳社區金山社區
鳳凰山村星月村新湖村東壠村
城山村盛瑤村先進村高嶺村
沈橋村長龍山村明湖村金港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越

順安鎮位於銅陵市中東部,距銅陵市區15公里。

交通


順安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距銅陵市區15公里,距銅陵北站(高鐵站)14公里,寧安城際鐵路、沿江高速、沿江快速通道穿境而過,順鳳路、銅南路、壩白路、順牌路等縱橫境內連接周邊,銅陵市最大的內河航道——順安河直達長江主航道,四季通航,為全市重要的內河港口碼頭。
公交:銅陵8路公交線路(東村----鳳凰山),銅陵22路公交線路(銅庄-----七0一),銅陵28路公交線路(南湖-----銅陵北站),銅陵31路公交線路(順安鎮--七0一)。

自然資源


礦產

順安鎮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金、銅、鐵、硫、煤、錳、石灰石等多種礦產資源,市屬銅化集團新橋硫鐵礦、有色鳳礦、銅陵車輛廠均座落於此。西漢時期古人在此採礦冶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牛洞採礦遺址座落於此。

藥材

順安鎮特產中藥材“鳳丹”名揚海內外,被原國家林業總局和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藥用牡丹之鄉”。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銅陵市義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順安鎮常住人口49261人。

經濟


全鎮從事一、二、三產業人口比例約為3:1:1。構築了新橋礦業經濟、兩山(陶山、長山)建材經濟、金橋工業園經濟、金山工業園經濟等版塊經濟。順安鎮現有各類專業市場八個,年交易額達2億元。
順安鎮以順安河為界分為兩區:河西為工業區,河東為市場區、商貿區和居住區。2010年,順安鎮規劃建城區面積將達6平方公里,鎮區人口達到4.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5%。初步形成了河西工業園即金山工業園,已引進企業13家;在老蕪銅路兩側加大改造力度,興建了長達1公里的商業街,200多戶個體工商戶雲集於此;在沿江快速通道北側,通過招商引資興建了佔地260畝的農業大市場。
2019年,順安鎮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44141.3萬元,規模工業企業個數11家。農業總產值29938.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788萬元。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43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6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7元。主要農作物總產量糧食14922噸,油料1731噸,肉類5298.14噸。

社會


順安鎮為銅陵東部城區核心區,城市服務功能齊全,水、電、氣服務設施完備,境內有自來水公司3家,供電管理所1所,天然氣門站一座,設施一流的中西醫結合醫院即將投入使用,鎮村衛生所(室)遍布城鄉,有初級中學和中心學校各2所。全市第一家村鎮銀行銅源村鎮銀行坐落該鎮,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均在順安設有營業點。有鎮文化廣播站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圖書室藏書達10000多冊。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文化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前後,是安徽銅陵順安鎮集市貿易的會期,俗稱“三月三”廟會。會期內,整個順安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南來北往的商賈小販,農女工匠、市民藝人比肩接踵,項背相望。近有本地鄉民,遠有江浙、兩湖乃至兩廣的行商,日市夜貿,及經關月不息。過去順安年年有會,五年一大會,十年一盛會。盛會時,鎮東邊的岳家山和西邊的菜籽灘都要搭台唱目蓮戲,一演就是四日四夜或七日七夜,即所謂“四夜紅”、“七日紅”。
順安鎮
順安鎮
據考證,順安原來是一座古驛站,由於某種原因水陸交通方便,居民漸漸增多,逐步形成農村小集鎮。西晉後期,北方戰亂,中原人口大量南遷,史稱“永嘉南渡”。東晉王朝建立后,為了安置流民,統治者在南方僑置郡縣。當時銅陵一帶原屬宣城郡陽谷縣地,僑置後設定陵縣,縣治設在順安鎮。此後,順安日漸繁榮。隋統一后,廢定陵縣,併入南陵縣。唐初在順安設陸驛,命名為臨津驛。后又從南陵縣分出,改置義安縣,縣治仍設在順安。兩宋以後,圩田大興,順安附近的圩鄉都成了稻米產地。這樣,圩區的稻米、山區的竹木、東西湖的魚蟹水產都自然彙集到順安來集散。可見,歷史上順安就一直是銅陵地區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每逢春節以後,春耕之前為農閑期,氣候宜人,農民急需趁時賣出農副產品,添置鐵木農器,本地和外地的店戶商販也趁機向農民收購土產,出售日用品,這時在順安形成較大的貿易集市是可能和必須的。至於廟會形成是怎樣出現的,會日又為什麼定在三月初三,卻不見史載,無法考證。對此,當地民間有不少傳說,最具影響的是這樣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唐朝末年,天下大亂,順安一帶的貧民百姓遭戰火洗劫,慘死無數,所剩無寥寥。倖存者便蓋起一座神廟,定期祭祀,求神靈保護,祭祀日就定在三月初三。此後每年三月初三,周圍的百姓都趕來燒香祭神,祈求世道安寧,風調雨順,日久便形成了一種鄉俗,來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增多。一些商人小販也趕來擺攤設點,做些生意。農民們也帶來糧食土產,調劑餘缺,互通有無。廟會便逐漸同商貿活動聯繫起來。

特產美食

順安酥糖,因產於義安區的順安鎮而得名,始制於唐代末年。採用優質麵粉、精細白糖、純黑芝麻,配以適量的桂花、青梅金桔餅等精製而成。特點是鬆柔甜潤、成條不散。是銅陵地區的傳統風味食品之一。
順安鎮特產中藥材“鳳丹”名揚海內外,被原國家林業總局和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藥用牡丹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