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毒支原體感染
雞毒支原體感染
雞毒支原體感染(Mycoplasma gallisepticam Infection)在雞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如氣管炎、氣囊炎等,所以曾經一度名之為慢性呼吸道病。引這種感染是世界性分佈的,國內也很普遍。
雞毒支原體在分類學上屬於軟皮體綱(Mollicutes)支原體目(Mycoplasmatales)支原體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體屬(Mycoplasma)。到目前為止,這個種只發現1個血清型,但各個分離株之間的致病性和趨向性並不一致。一般分離株主要侵犯呼吸道。但也有對於火雞腦有趨向性的,如S6株;有的對火雞足關節有趨向性,如A514株。
雞毒支原體具有一般支原體形態特徵,格蘭氏染色陰性,發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從尿素取得能源,對毛地黃皂苷敏感,還原四氮唑,吸附雞紅細胞,溶解綿羊紅細胞,不形成膜與斑。雞毒支原體具有緩慢運動的能力,此種能力可能與其一種特殊超微結構有關係,即在細胞的一端偶爾在兩端有一小泡狀物,支原體以此小泡接觸於真核細胞,運動時順小泡方向移動。
雞毒支原體對環境抵抗力低弱。在水內立刻死亡,在20℃的雞糞內可生存1~3天。在卵黃內37℃時生存18周,在45℃中經12-14h死亡。液體培養物在4℃中不超過1個月,在-30℃中可保存1~2年,在-60℃中可生存10多年,凍干培養物在-60℃中存活時間更長。但各個分離株保存時間極不一致,有的遠遠達不到這麼長的時間。
雞毒支原體致病力因株系不同而不一致。致病力又受到在無細胞培養基中傳代次數的影響,一些原來有致病力的株經過培養基中傳代會很快地失去致病力。即使是有致病力的株,在自然感染的雞體上也經常引不起癥狀。火雞比雞更易感。有致病力的雞毒支原體經過卵黃囊接種雞胚可能導致雞胚矮小、水腫、出血和死亡。
雞毒支原體感染流行於全世界雞場中。在國內也很普遍,南自海南島北至黑龍江,西起新疆東到江蘇、福建都有發生的報告。根據血清學調查,感染率平均在70%~80%間。國內火雞飼養業雖然處於起步之時,但也已從火雞體內分離到雞毒支原體,和火雞暴發雞毒支原體病的報道。在國內曾報道過鷓鴣的雞毒支原體與大腸菌併發感染。從其他一些禽類例如鴨、鵝、麻雀等也分離出來過雞毒支原體,但其在流行病學上的作用還不清楚。
影響到雞毒支原體感染流行的因素,除去支原體本身的致病性以外,雞的年齡顯然也是一個因子,雞對支原體感染的抵抗力隨年齡的增長而加強。併發感染對雞毒支原體感染有相當大的影響,即使是致病力不強的雞毒支原體隱性感染,也常會因接種新城疫疫苗或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而暴發臨診的支原體病。這是由於這些病毒感染能促使支原體以百倍、千倍甚至更高的速度發育起來,終於導致疾病暴發。能促使雞毒支原體感染加劇的病毒除上述二者外,還有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禽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呼腸孤病毒等。在細菌中,大腸埃希氏菌與雞毒支原體的協同致病作用極為顯著,單獨雞毒支原體感染,雞群中少有或沒有死亡,如果同時有大腸菌併發感染,病狀異常嚴重,造成慘重死亡。綠膿桿菌和嗜血桿菌也能促進支原體感染的嚴重性。
環境因素也起著影響雞毒支原體感染流行的重要作用。雞群擁擠加劇了病原的傳播,同時擁擠是一種應激,減低了雞的抵抗力。雞舍污濁、糞便集蓄,空氣中氨的含量增高刺激呼吸粘膜,方便了支原體的發育。當空氣中氨含量為2×10-5時,雞氣管中雞毒支原體含量為正常的10倍,當氨含量達到5×10-5時,支原體數量增加千倍。環境溫度對感染也有明顯的影響,在7~10℃中,實驗感染雞的氣囊炎發病率為31~32℃時的5倍,氣囊炎的嚴重性也大為加劇。
營養的不足會導致支原體疾病的發生,曾有由於維生素A的缺乏,而招致支原體感染暴發的報道。
支原體的傳播主要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直接接觸的方式,是感染禽呼出的帶有支原體的小滴經呼吸道傳染給同舍同籠的雞或火雞。另一種方式是經卵傳播,病原經過感染雞的卵傳染給下一代,這種方式可能更為重要。在一些地區,尤其是發展中的國家,經常使用普通雞蛋雞胚培養製造禽用活疫苗,經卵傳播的支原體在雞胚中發育污染了疫苗,經過疫苗接種傳染給被接種雞,這種污染的疫苗在傳染的作用上不可忽視。
臨床癥狀 雞毒支原體感染的出現,在自然情況下常常受到不利環境因素、應激以及併發感染的影響,難以確定感染的潛伏時間。有報道說,在5~7日齡雞中有因3~5日前接種新城疫疫苗而暴發雞毒支原體病的。人工感染1~3周后發病,但這個時間的長短受到實驗中支原體菌株本身致病力大小的影響。
感染最常見的癥狀是呼吸道癥狀,表現咳嗽、噴嚏、氣管羅音和鼻炎。鼻炎尤其常見於火雞,患禽一側或雙側眶下竇發炎、腫脹,嚴重時眼睛張不開。常有鼻涕堵塞鼻孔,有時鼻孔被粘液混合物堵滿,病禽頻頻搖頭急於甩掉,有時用翅膀拂擦鼻液致使翅上塗著鼻液變污。常出現輕度結膜炎,眼上有清性分泌物,但有時眼睛炎症也很嚴重。有時關節發炎出現跛行,但少見有站立不起的。在火雞偶爾出現運動失調,這是由於支原體侵入腦內所致。也有報道引起腹水癥狀的。受感染雞群生產性能下降。有報道說,感染雞比正常無感染雞少產卵10~20個,孵化率下降10個百分點,肉雞存活率下降10個百分點,活重減少0.2kg,肉料比由1.85上升為2.2。也有報道說,在發病期間出雛率下降到40%上下,雛雞有10%出現畸形。一般說來死亡輕微,但也有時出現10%~30%甚至更高的死亡率。這大概都是由於環境應激或者併發感染所致。發病雖然常年都可能發生,但寒冷季節居多。幼雞群比成年雞群發病多,這與年齡有關,也可能與成年雞以往感染獲得免疫有關。
病理變化:主要出現在呼吸道,有時也出現在輸卵管。呼吸道的變化也輕重不一。輕微的不易察覺,鼻孔、鼻竇、氣管和肺中出現比較多的粘性液體或者卡他性分泌物,氣管壁略水腫。隨著感染的發展,氣囊逐漸渾濁,氣囊壁上出現乾酪狀滲出物,開始時如珠狀,嚴重時成堆成塊。眶下竇出現炎症,在火雞眶下竇呈現粘性和乾酪狀滲出物。有時出現心包炎和肝周炎變化,此時經常可以分離到大腸埃希氏桿菌。出現關節癥狀時,關節周NIgH織腫脹水腫,關節液增多,開始時清亮而後混濁,最後呈奶油狀稠度。
組織學變化:呼吸道上皮組織肥厚增生,纖毛脫落。上皮下層組織出現淋巴細胞、綱狀細胞和漿細胞增生,而後逐漸變厚。淋巴濾泡中單核細胞聚集,粘液腺增生。氣管粘液腺長而狹小伸展入整個變厚的粘膜中。肺組織有大量單核細胞和嗜異性細胞浸潤。滑液囊表面細胞增生,滑液囊和臨近組織單核細胞浸潤,淋巴濾泡形成。關節液中可出現大量嗜異細胞。
雞毒支原體病的癥狀並非是特有的,其他一些呼吸道疾病也能出現類似的癥狀。因此,這些癥狀的出現只能說明支原體感染的可能性,確實的診斷必須進行剖解檢查、血清學檢測和病原分離。將這些檢查結果共同考慮分析,始能作出最後確診。
血清學反應:最常用的血清學反應是平板凝集反應、試管凝集反應、血凝抑制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檢測(ELISA)等四種。平板凝集反應是最常使用的一種快速簡便的檢測方法。抗原一般是著色的。在20℃以上室溫中將被檢血清0.025~0.03ml滴於白色瓷板或下面墊有白色的玻璃板上,滴加等量抗原,以細棒或牙籤快速攪拌,上下傾斜轉動使二者充分混合,在2min內如出現背景清亮明顯的凝集顆粒,則為陽性反應,否則為陰性反應。經過凍結或在冰箱中經過長期保存之後的血清、受到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的雞血清或使用法氏囊病毒活疫苗免疫的雞血清,以及使用某些滅活疫苗尤其是油佐劑疫苗后的雞血清,在平板凝集反應中常會出現非特異性陽性反應。此時,將血清滅活並用磷酸鹽緩衝液作1:2~1:4的稀釋,可以減少這種假陽性反應的發生率。應用平板凝集抗原檢測滑液支原體感染雞血清也經常出現非特異反應,目前還沒有消除這種假陽性反應的良好方法。平板凝集反應雖然存在有上述出現非特異反應的缺點,但由於其簡便快速,依然為檢驗人員所採用。這種反應主要是對雞群感染情況作出判斷,不適宜作為個體診斷用。進行檢測時,需應用血清,不能對全血進行檢測,後者檢出率明顯低下。
試管凝集反應:將試管凝集反應抗原以pH7.1~7.2的石炭酸化磷酸鹽緩衝液20倍稀釋,在小管內加入0.08ml被檢血清,加入已稀釋抗原lml,充分混合后在37℃中過夜,檢查結果。上部液體清亮管底明顯凝集沉澱的為陽性反應,否則陰性反應。
血凝抑制試驗:是可靠的雞毒支原體感染診斷的方法,常常用來確定其他方法判斷的結果。進行檢測時首先測定抗原血凝價,以4個血凝單位進行血凝抑制反應。當被檢血清在1:80稀釋仍能抑制紅細胞凝集時,則為陽性反應。1:40稀釋能抑制紅細胞凝集時,為可疑反應。更低時為陰性反應。對血凝抑制反應可疑的病例,在21日後采血再進行一次。血凝抑制反應一般不存在非特異交叉反應。可使用微量板進行微量血凝抑制反應。
以血清學反應檢測時,都應同時進行陽性對照血清與陰性對照血清的對比檢測。
鑒別診斷:由於雞毒支原體病的外表癥狀並不是特有的,所以當雞群出現呼吸道癥狀時,要注意與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鼻炎、滑液支原體感染以及雞霍亂的鑒別診斷,火雞出現竇炎時要注意與衣原體感染的鑒別診斷。鑒別診斷時有的可以應用血清學方法,有的可用病原分離的方法。
(一)預防措施
目前國內還沒有培育成無支原體感染的種雞群,可以說所有雞場都存在著雞支原體感染,在正常情況下不出現明顯癥狀。一旦因不利因素應激,就可能暴發疾病引起死亡。所以平時一定要作好飼養管理,提供平衡飼料,注意清潔衛生,舍內不準積糞尿,籠內不擁擠,避免各種應激因素。
1.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是一種減少支原體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有兩種,弱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目前國際上和國內使用的活疫苗是F株疫苗。F株致病力極為輕微,給1日齡、3日齡和20日齡雛雞滴眼接種不引起任何可見癥狀或氣囊上變化,不影響增重。與新城疫活疫苗B1或LaSota株同時接種,既不增強彼此的致病力也不影響各自的免疫作用。免疫保護力在85%以上,免疫力至少持續7個月。國外有報道,接受活疫苗免疫接種的雞群產卵率高於未接受疫苗的雞群,平均每隻產卵雞多產卵7個。有人提出,在一個雞場內連續應用F株疫苗后,場內雞毒支原體野外株感染可以逐漸為F株所代替。
滅活疫苗:油佐劑滅活疫苗效果良好,用后能防止本病的發生並減少誘發其他疾病,增加雞蛋產量。國外有報道,連續使用兩個代次的雞,可以清除群內支原體感染。但也有人報道,效果並不如此明顯。
2.清除種卵內雞毒支原體 經卵傳播是雞毒支原體的一條重要的傳播途徑,阻斷這條途徑對防治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培育無支原體雞群的基礎。有兩種方法可以用來降低或消除卵內的支原體:抗生素處理法與加熱法。
抗生素處理法:將孵化前的種卵加溫到37℃而後立即放人5℃左右的對支原體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溶液中15~20min;也可以將卵放在密閉容器抗生素溶液中,抽出部分空氣,而後再徐徐放入空氣使藥液進入卵內;也有將抗生素溶液注射入卵內的。這類方法的缺點是:清除卵內支原體不徹底,增加了某些對抗生素有抗力的細菌的污染機會和影響卵的孵化率。國內有報道,以支原凈(泰妙黴素製劑)、紅黴素和氯黴素的8×10-4溶液處理,用支原凈處理后比不處理的對照降低32個百分點,紅黴素處理降低3~21個百分點,氯黴素無效與不處理的對照完全相同。處理后的孵化率降低8%。
加熱法:對孵化器中的種蛋,壓入熱空氣,使溫度在12~14h內均勻上升到46.1℃,而後移入正常孵化溫度中孵化,可以收到比較滿意的消滅卵內支原體的效果,但種卵孵化率下降8%~12%。國內報道,應用恆溫45℃的溫箱處理種蛋14h,而後轉入正常孵化,收到相當滿意的消滅卵內支原體的效果,只要溫度控制適宜,對孵化率沒有明顯影響。
對其他傳染性疾病進行預防接種活疫苗時,應嚴格選擇無支原體污染的疫苗。許多病毒性活疫苗中常常有致病性支原體的污染,雞由於接種這種疫苗而受到感染,所以選擇無污染活疫苗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預防措施。
3.培育無支原體感染雞群 雞支原體感染雖然極為普遍,但是利用支原體對不利環境、藥物和溫度的脆弱性,可以培育成功元支原體感染雞群。有報道,無支原體感染雞群每隻母雞比普通雞群雞平均多生產0.5~lkg蛋。飼養無支原體感染雞在經濟上頗為有利。
培育無支原體感染雞的主要程序如下。
(1)以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處理種雞,降低母雞的支原體帶菌率和帶菌強度,從而降低蛋的污染率和污染強度。
(2)用45℃經14h處理種蛋,消滅蛋中的支原體。
(3)種蛋小批量孵化,每批100~200隻,減少孵出的雛雞相互之間可能的傳染機會。
(4)小群分群飼養,定時進行血清學檢查,一旦出現確實的陽性反應雞,立即將小群淘汰。
(5)在進行全部程序時,要做好孵化箱、孵化室、用具、房舍等的消毒和隔離的工作,防止外來感染進入群內。
由這種程序育成的雞群,在產蛋前全部進行血清學檢查一次,必須是無陽性反應群才能用作種雞。當完全陰性反應親代雞群所產生的蛋,不經過藥物或熱力處理孵出的子代雞群,經過幾次檢測都未出現一隻陽性反應雞后,可以認為已建立成無支原體感染群。
(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