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坪侗族鄉
高樓坪侗族鄉
高樓坪侗族鄉,為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下轄的一個鄉,位於萬山區東南部,南鄰新晃縣的方家屯鄉和大灣羅鄉,西與玉屏縣的田坪鎮、亞魚鄉接壤,北鄰茶店鎮。全鄉國土總面積75平方千米,2010年轄1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91個村民組,3778戶。200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1530萬元。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高樓坪侗族鄉人口數為11920人。
高樓坪侗族鄉地貌奇特,氣候宜人,立體特徵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避暑休閑的理想之地。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為主的自然風光,集山、水、林、洞為一體,獨具特色。境內旅遊景點眾多,旅遊開發潛力雄厚。這裡,有鬼斧神工、風景如畫、驚險刺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夜郎谷;有保存完整、歷史悠久、富有風情的侗族文化代表--水眼坪村梯形排排屋;有古樸雍實、民風純正、習俗獨特的萬山回族聚居點--貓坡民俗文化村;有鬱鬱蔥蔥、四季常青、心曠神怡的自然大空調--老山口省級森林公園。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高樓坪侗族鄉人口數為11920人。
高樓坪侗族鄉民俗活動
水眼坪村梯形排排屋
水眼坪是離萬山徠城區約8公里遠的一個小村莊,居住著100多戶吳姓人家。因其木房建造奇特,歷史悠久,又有古樟水井、成群溶洞、古堡古塔,茶燈花鼓加上傳統的豆腐工藝、濃郁的侗家民族風情,給人以幾欲前往探古覓奇之意念。
從黔東棗鄉高樓坪鄉政府駐地出發,驅車不用10分鐘便到了水眼坪。站在村口,眼前一亮,低矮的丘陵如牆般圍攏著一個清雅寨子,青瓦木房層層疊疊緊密相連,排列有致。房前是一片肥沃的田野,屋后大片的果林,古樹掩映山體,在藍天下迎風揺曳,突現出一種秀麗典雅,世外桃源的氣韻。
水眼坪村梯形排排屋
名山巧式如金鐘,只是乾坤造化工。
遙望崔嵬靈秀色,令人誤認小孤峰。
水眼坪村內有兩個半圓形水池,因此該村稱為水眼坪村,“雙池破月”一景就是描寫這兩個水池的。詩曰:
門外雙池碧水深,天然構造巧生成。
登樓遙望明月夜,一點清光兩處生。
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曾派員從思州府專程到水眼坪考察院落規劃、房屋構造及古堡、古塔,來訪官員甚感奇特,欣然撰題碑詞予以稱頌,石碑雖已無證可考,然而“水眼坪的屋場”卻因此傳頌百年,名揚萬里。
走到古寨大門右側,一股清爽之氣隨風而至,沁人心脾。原來到了村裡有飲水之源--古樟水井。放眼望去,一片蔥綠之中,有一碩大如擎的千年古樟樹,密密層層,綠蔭如蓋,一口石塊圍砌而成的水井清洌如許,潺潺而出的清泉從古樟下流入井池,然後又緩緩往外溢出,掬之人口,入腦入心,令人脾爽神怡,疲勞全消。
據老人介紹,自吳姓始祖入居以來,水眼坪從末出現過流行瘟疫及其它流行傳染病。從醫學角度上講,樟腦素具有防治腦血管及消化系統疾病的功能,可以提高人體抗病的免疫能力。多少年來,水眼坪水井不僅從來不曾乾涸,而且日常流量達到10噸以上,即使天旱,水源遭致污染,村裡仍無一例消化道及呼吸道滸傳染病。
進入古寨,頗覺布局,建造與其他侗寨大有不同。院中房屋皆以馬桑、梘梨等雜木構造,奠定柱腳的石墩全部雕刻成鼓形,並鐫以各類花鳥物景圖案,然而歲月的流逝,幾乎抹去了歷史的陳跡,變得有些模糊不清。院落的大門分主道大門和次道大門,主大門又分為兩層,呈八字形敞開,院牆高4米,門牆上皆刻有圖文並茂的壁畫,古樸肅穆中透著一種豪門之氣。
木房院落共有六排,呈階梯狀,落差在2-3米之間,每排房前都用方塊石按直線平整而成,面積約500平方米之間,叫做院壩,每排住戶,4戶5家不等,戶戶相連,而侗家所有的廂房、豬圈、牛棚一律立於兩頭,廁所建在豬圈房邊,並堆放柴草雜物及農用工具等,雖是防火防災的大忌,而村裡並未因此出現過失火釀災事故,這不由不驚嘆起吳姓始祖的膽略和奇特的防火方法。
據說吳姓祖先為防患火災,在院前修造了兩口水井,叫月亮池。建造時曾將兩顆火種埋入池中,因為在侗家人的心裡是吉祥溫柔的人和之物,只要月亮吞下火種,就不會發生火災。卻也奇怪,幾百年來,水眼坪不僅從未遭災失火,還在1978年被省政府授予了“全省百年無火災模範單位”稱號,2003年省建設廳前往考察時還被認為是貴州省內建築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發現,並囑以妥善保護。
走出古屋院子,西行數百步,便至一座狀似寺鐘的矮山--金鐘山。山頂上仍有依稀可見的石砌城牆。據史料記載,是清朝(1690年)歷時半個世紀修造的石堡古塔。牆體高達一丈二尺,寬約三尺,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東西兩個大門進入,內矗一塔三層亭房,頂部曾掛有一口重約20餘斤從湖南常德購進的大銅鐘,第一層放有三尊佛像,每月都有吳氏族人及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前往供香許願。明朝中期(約1780年),因社會動亂,匪患猖獗,塔內銅鐘、佛像皆被亂匪掠走。1810年,“村中集銀,舉身強力壯者,苦練武術,以御外患”.
1958年,村裡還從堡內扛了一把20餘斤的已是銹跡斑斑的大鋼刀賣給了供銷社。只是舊景不在,滿目一片蕭然,唯有尚存的武術石器,如240多斤的手石墩近百拆的石圓錘等向後來者昭示著曾經輝煌。
在金鐘山坳右側,村裡人還於清1730年建有高一丈余,塔圍百丈的另一古塔,古塔分三層,頂端有一個狀似葫蘆的石雕,層層刻有圖案物景,塔中留有兩個盛物小孔,用以藏管村中文字物品,只因被“四舊”遭毀,所見僅是石墩石畫的70%了。
走下山來,略感疲憊,不願走動。村人卻說,水眼坪還有一處世間奇景,是必須去看的,那就是水眼坪的“水簾洞”.
在村寨的一個小山坡下,依一路徑前進,便發覺一個極為隱敞的山洞,據說民國12年,洞中曾建造木房,供寨中老幼躲避匪患之用。洞口高丈余,寬僅九尺,且是下寬上窄的三角形。復前行,豁然開朗,水聲潺潺,沉沙如粟,一股清幽涼爽之風浸入肌體,疲乏之意頓無。因探奇之心,一氣走馬觀花的走完約2公里的路程,發覺洞中才是奇佳處。其間徑道縱橫,曲折迂迴,鬼斧神工,千姿百態。上中下三層各有神韻。所見游龍、卧虎、古松、鳴蛙、大象、座鐘、觀音、大聖等石物,莫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穿行其間,彷彿置身石器王國,而通道時寬時窄,時上時下,讓人又深刻體會到什麼叫曲徑通幽,什麼是豁然開朗。村裡人說,這些如果不能解遊玩之興,還可以去看“娘家洞”、“子女洞”和“仙牛洞”等溶洞群,那幾步一洞,一洞數景,自會讓你感嘆造物主賜予人間仙境的神奇手筆。
游完“水簾洞”,只要隨意進入農家,桌上那香噴噴的臘肉、山蕨、白菜豆腐湯讓人幾欲唾涎。水眼坪的豆腐是村裡的特產,細膩如滑,咀嚼幾下,滿嘴醇香,難怪它聞名遠近!
水眼坪值得稱奇與讚賞的不僅僅是如此,除清朝貢品--水眼坪豆油皮令人嘆為觀止步,其它豆製品系列產品、山中野味,有著百年歷史的濃厚民族風情的茶燈戲劇,花鼓歌舞,鑼品,號角的純樸與雄渾無不令人為之稱奇,喝彩。每值節日、寨中盛事,戲班子的盡情歌舞,技藝古拙粗獷,不僅深受當地群眾喜愛,還吸引著周邊地區廣大麴藝愛好者的探奇目光和嚮往之情。
老山口省級森林公園
老山口省級森林公園
貓坡民俗文化村
貓坡民俗文化村,位於萬山區,該村古樸雍實、民風純正、習俗獨特,是體驗民俗文化的好地方。
夜郎谷風景區
夜郎谷位於萬山區與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接壤的風景區內,谷長15公里,山谷直接切割深度200-650米,谷底寬度平均不足30米。山體懸崖,猶如磚層,形狀奇異,三步有景、百步藏險,蔚為奇觀。從高處往下看,峽谷幽長;從下往上看,藍天一線,白雲空遠,危崖聳立,雲飛山動,驚心動魄。一入谷底,只見飛鷹斷崖,水鳥破煙,風輕林靜;高崖之上,懸洞之中,吐出20多條瀑布,競相拋珠撒玉,投空而來。漂流其間,神秘刺激,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