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萬山區的結果 展開

萬山區

貴州省銅仁市轄區

萬山區,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是銅仁市的主城區,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為主,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2011年11月,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設立萬山區。現國土面積842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街道)。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萬山區常住人口數為160624人。

萬山交通便利,是川渝東出通江達海、滬杭西進黔滇、京津南下桂瓊、廣深北連陝甘的重要交通樞紐,滬昆、杭瑞、環省3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湘黔鐵路、株六複線、渝懷複線3條鐵路環繞四周,10分鐘到達銅仁火車站、銅仁高鐵站、硃砂古鎮站,30分鐘到達大龍、玉屏、新晃火車站和滬昆高鐵銅仁南站,1小時到達湖南懷化火車站。

2018年9月,經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省人民政府批複,以零漏評、零錯退,綜合貧困發生率1.19%、群眾認可度96.37%的優異成績,實現貧困縣整縣出列。2019年3月,萬山區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3月,萬山區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歷史沿革


相傳在西周時(前1100~前771年),從巴方來了一個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帶來的青銅之內的工具沿著丹脈敲鑿取丹,久敲久鑿而成洞穴。梵氏將鑿得的丹砂獻給武王,武王服之,不僅治好了心悸不寧的毛病,而且神清氣爽,顏面紅潤,智慧超人,體力倍增,便敕封產丹之山為“大萬壽山”,在元、明、清代簡稱大萬山,民國開始簡稱“萬山”。故民間傳說:“萬山,是以丹得名”。
夏商為荊州之域,周朝時屬楚,秦朝時屬黔中郡,漢朝時屬武陵郡魏晉南北朝初屬武陵郡,后屬東牂牁郡,隋朝時屬辰州,唐朝時屬錦州,宋朝時屬沅州。
相傳在西周時(公元前1100~前771年),從巴方來了一個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帶來的青銅之內的工具沿著丹脈敲鑿取丹,久敲久鑿而成洞穴。梵氏將鑿得的丹砂獻給武王,武王服之,不僅治好了心悸不寧的毛病,而且神清氣爽,顏面紅潤,智慧超人,體力倍增,便敕封產丹之山為“大萬壽山”,在元、明、清代簡稱大萬山,民國開始簡稱“萬山”。故民間傳說:“萬山,是以丹得名”。梵女教民取丹拿去巴方換回食鹽,萬山人稱“鹽巴”,所謂“鹽巴”一詞是古語“巴鹽”的倒稱,此名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來梵女外出久而不歸,人們以為是她得道成仙升天了,在她生前開鑿的洞前有一石柱,貌若丰姿綽約的女子,人們以為是她的化身,稱之為“梵女石”,後來又乾脆稱“仙女石”,她生前開鑿的洞,譽為“仙人洞”。此石、此洞今仍在,萬山民間世世代代都有善男信女常去焚香化紙祭祀、求婚、求子、求福、求平安,傳其有求必應。
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置大萬山蘇葛辦等處軍民長官司,黃道溪野雞坪蠻夷長官司,均屬於思州安撫司。
明朝洪武初,萬山、黃道、施溪等3個土司隸屬關係沿元未變。洪武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大萬山司隨思州宣慰司改屬湖廣行省;施溪漾頭司遷治平地寨,改稱施溪長官司,隸屬湖廣沅州衛,洪武六年(1373年),又改屬於思州慰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務程龍鰲、坪岳溪、都坪等蠻夷長官司併入黃道溪長官司,遷治武陵坪(今黃道侗族鄉街上平溪寨),仍隸屬思州宣尉司。后思州宣尉使田琛與思南宣尉使田宗鼎爭砂坑有怨,舉兵相攻,琛稱天主,朝廷敕鎮遠侯顧成以兵彈壓。事平,革除思州、思南二宣尉司,設貴州布政使司。以思州宣尉司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4府,以思南宣尉司地置思南、銅仁、烏羅、鎮遠4府,上述8府均隸屬貴州布政使司。永樂十二年三月二日(1414年),大萬山長官司划屬銅仁府管轄,黃道溪長官司,施溪長官司划屬思州府管轄。
清朝實行“土改歸流”的政策,自雍正以後,土司大部分被裁撤,大萬山長官司由銅仁府派流官直接管理黃道溪長官司和施溪長官司由思州府派流官直接管理。光緒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880年)貴州巡撫岑毓英奏准,將銅仁縣移治江口,而將省溪司(今江口縣)流官吏目改駐大萬山,於是大萬山又名省溪,治萬山城內(今解放街),仍隸屬銅仁府。
民國二年8月(1913年),設置省溪縣。省溪縣成立初隸屬貴州省黔東道(又名鎮遠道)。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黔東道,省溪縣直隸於貴州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元月(1935年),省溪縣隸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民國二十六年11月(1937年),銅仁改稱第六、七兩個行政督察區合併成立新的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鎮遠,省溪縣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撤銷省溪縣,其轄地併入玉屏縣和銅仁縣。
1949年,屬玉屏縣第六區。1958年12月划屬銅仁縣,建萬山公社。1961年8月,又划屬玉屏縣恢復萬山區。1966年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萬山特區隸屬銅仁地區。1968年9月24日,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撤銷萬山特區,建立萬山鎮,直屬銅仁地區。1970年8月8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萬山特區。仍屬銅仁地區。
2011年11月,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設立萬山區。

地理環境


交通優勢

萬山是川渝東出通江達海、滬杭西進黔滇、京津南下桂瓊、廣深北連陝甘的重要交通樞紐,滬昆、杭瑞、環省3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湘黔鐵路、株六複線、渝懷複線3條鐵路環繞四周;滬昆高鐵開通后,萬山1小時可達貴陽,2小時可達長沙、成都、昆明,4小時可達廣州、江西;半小時可達銅仁鳳凰機場,1小時可達湖南芷江機場,兩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杭州、昆明、長沙、深圳、廈門、海口、西安、福州、南寧、寧波、成都、重慶、貴陽等航班。

位置境域

萬山區,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東經109°11'-109°14'、北緯27°30'-27°32'之間。東南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西南接新晃侗族自治縣和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西與黔東南州岑鞏縣接壤,北與銅仁市碧江區、江口縣毗鄰,總面積842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萬山區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為主,集山、水、林、洞為一體。全境地勢東低西高,中部隆起。東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深谷密布,西部丘陵,地勢開闊平緩。境內的地層,絕大部分屬海相沉積,厚度巨大。地層呈北東、北北東向帶狀分佈,從東到西,依次出露有板溪群、震旦系,局部地方覆蓋有第四系。屬武陵山系,位於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的東南部,地勢東部低、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東南三面傾斜。北東南三面海拔在600米以下,西部海拔700—800米,中部858米。區內最高點米公山海拔1149.2米,最低點在下溪河出境處(長田灣)海拔270米。萬山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江南古陸西緣褶皺帶,區域構造線主要表現為北北東向,特區位置與萬山半背斜基本一致。區內地層呈北東、北北東向帶狀分佈,從東至西由老至新依次出露有:上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地層產狀一般為2350—3270∠80—100。

氣候

萬山區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7度,年極端最高氣溫34.6度,年極端最低氣溫-10.4度,七月為最熱月,其平均氣溫24度;一月為最冷月,其平均氣溫2.0度;年較差22度。年平均降水量1378.7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263.7小時,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整體具有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冬長秋短,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春季氣溫回暖晚,夏季時有伏旱,局部有洪澇;秋季降溫快;冬季較濕冷,多霧寡照。
主要氣象要素指標(年限:1977--2015)
氣溫:年平均氣溫13.7℃(周邊縣市17—18),年極端最高氣溫34.6℃(周邊縣市39—41),年極端最低氣溫-10.4度(周邊縣市-7—-8),七月為最熱月,其平均氣溫24℃(周邊縣市27—28);一月為最冷,其平均氣溫2.0℃(周邊縣市5-6):年較差22℃。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378.7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平均比周邊縣市多150--200毫米,年平均降雨數為170天,最長連續降雨日數為24天,年平均暴雨4次,年最多暴雨7次,日最大雨量254.8毫米。
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2%,比周邊縣市多4--5%。
積雪:年均降雪15天,連續最長積雪日數20天,最大雪深28厘米。
雨淞(凝凍):年平均凝凍20天,最長連續凝凍36天。
霧淞(氣溫在零下3℃以下時,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凍結在地面物體上的現象):年均10天,屬於南方地區罕見。
風:年平均風速2.0米/秒,最大風速28米/秒,平均大風日數1.2天。
雨日:年平均180天。
霧日:年平均147天。
年雷暴日數46天。

水文

萬山區境內的河流都是山區雨源型河流。由降水補給溪河徑流,主要河流有4條,年徑流量2.22億立方米,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7公里。分水嶺為東南—北西向,東南起筆架山,向北西經上黃茶、張家灣、滾子沖、琴門,平面呈順時針倒卧“S”形。地下水年總儲量0.758億立方米,主要由降雨補給。

自然資源


資源稟賦

萬山,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這裡有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萬山汞礦遺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硐子、仙人洞、雲南梯,有國家4A級景區、礦山休閑懷舊小鎮硃砂古鎮,有木杉河濕地公園,有被國家老齡委授予“長壽村”的撻扒洞,有長壽湖國家濕地公園,有承載著“厚德鑄銅、仁義致遠”的銅仁歷史文化和城市精神的仁山文化主題公園,有江南水鄉·濱河公園,有遠近聞名的民間藝術中國鼟鑼,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夜郎谷,有黃蠟溶洞,這些自然及人文景觀與張家界、鳳凰古城、梵凈山等著名景點構成了黃金旅遊線路。這裡有鉀、磷、錳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已探明鉀礦儲量50億噸,“含鉀岩石低溫分解法”攻克了不溶性含鉀岩石難以熔解的技術難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動物資源

萬山區有野生動物資源30餘種,魚類資源20餘種。原魚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繁多。珍稀動物有斑羚(俗稱岩羊野羊)、穿山甲、林麝水獺紅腹錦雞靈貓豹貓

植物資源

萬山區自然風光
萬山區自然風光
萬山區自然植被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及灌草叢。糧食作物20餘種,經濟作物26種之多,木本植物近100種,野生牧草資源1000至1200種,藥材資源700至900種,常見的有50種之多。萬山野生中藥材較豐富,以銀花生首烏百合葛根、杜仲、半夏等為多。代表性常綠樹種有甜櫧栲、石櫟木荷、木蓮等,在混交林中有落葉樹種水青岡、亮葉水青岡、間有楓香槭樹、楊樹和板栗等。常綠林的次生林為杉木林、馬尾松林、松杉混交林、油桐、油茶林,以及次生的灌叢草坡或石灰岩藤刺灌木叢。在米公山北坡還保存有較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南坡有維C含量非常豐富的野生獼猴桃,極具開發價值。萬山也有較稀有的物種,代表為“雪花樹”,其樹在冬季下雪時開花。

礦產資源

到2013年,萬山區初步探明的礦種有汞、鉀、錳、釩、鉬、銅、鋅、大理石、磷、重晶石、石灰岩、白雲岩等30多種,其中鉀礦石遠景儲量50億噸,磷礦儲量7000萬噸,錳礦儲量1500萬噸以上,重晶石儲量218.8萬噸,石灰岩儲量10億噸,白雲岩儲量20億立方米。

水力資源

萬山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07億m,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5.78億m(含入境水量),按2014年年末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水資源量5035m。全區河道外可利用水量為2.24億m,水資源可利用率38.7%。萬山區多年平均地表水水資源量為57800萬m³。小(1)型水庫4座,小(2)型水庫26座,總庫容1523萬m。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6年2月22日,建立萬山特區,明確“萬山特區的行政區劃為現屬玉屏縣萬山區的高樓坪、黃道、新莊三個公社和現屬銅仁漾頭區的敖寨公社,隸屬貴州省銅仁地區”,同年5月1日建立萬山特區人民委員會。
2011年11月,原縣級銅仁市的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划入萬山區。
2013年5月,撤銷萬山區茶店鎮建制,設置茶店街道。
2016年,銅仁市人民政府對萬山區謝橋街道行政區劃調整作出正式批複,同意將萬山區謝橋街道析置出仁山街道。仁山街道轄原謝橋街道的唐家寨社區、楚溪社區、撻扒洞村20村(居)民小組,國土面積26.63平方千米,仁山街道駐唐家寨社區。謝橋街道轄原謝橋街道的謝橋社區、謝橋中心社區、沖廣坪社區、牙溪村、石竹村、龍門坳村、瓦屋坪村83個村(居)民小組,國土面積77.06平方千米,謝橋街道駐地不變。行政區劃調整后,萬山區轄謝橋街道、仁山街道、茶店街道、萬山鎮、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鄉、魚塘侗族苗族鄉、黃道侗族鄉、高樓坪侗族鄉、敖寨侗族鄉、下溪侗族鄉,共3個街道、1個鎮、6個鄉。
2019年,成立丹都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41.68平方千米,轄撻扒洞社區、旗屯村、大坡村和6個易地扶貧搬遷小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萬山區轄4個街道、1個鎮、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地謝橋街道楚溪路329號。
轄區詳情
丹都街道仁山街道謝橋街道茶店街道萬山鎮
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鄉魚塘侗族苗族鄉黃道侗族鄉高樓坪侗族鄉敖寨侗族鄉
下溪侗族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年末全區戶籍人口15.3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00萬人,非農業人口2.31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6‰,人口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長率5.89‰。
2013年年末,萬山區總人口16萬人,其中侗族主體少數民族8.3萬人,佔總人口79.4%。
2015年年末,萬山區總人口17萬人。
2017年,萬山區總人口27萬人。
截徠至2019年10月31日,全區戶籍人口為172988人,其中城鎮人口為66926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萬山區常住人口數為160624人。

民族

萬山區以侗族、漢族為主。同時有土家族、苗族、回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白族瑤族等16個少數民族聚居。

經濟


綜述

2019年,全年生產總值完成71.25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一產完成11.11億元,同比增長5.6%;二產完成25.28億元,同比增長9.9%;三產完成34.86億元,同比增長14.3%
2018年,萬山區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1%。按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第一產業同比增長242.6%;第二產業同比下降7.11%;第三產業同比增長20.21%。按投資構成劃分,建築安裝工程同比下降0.53%;設備工器具購置同比增長117.27%。
2018年,萬山區實現財政總收入8.97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0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73億元,比上年增長8.8%,非稅收收入0.77億元,比上年下降4.2%;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77.9%。一般預算支出21.09億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0億元,比上年下降22.0%,教育支出4.56億元,比上年增長7.9%,科學技術支出0.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3%,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1.75億元,比上年下降6.5%,農林水事務支出2.14億元,比上年下降31.0%,交通運輸支出0.21億元,比上年下降55.0%。
2018年,全年實現稅收收入8.23億元,比上年增長9.35%,其中:實現國稅收入5.42億元,比上年增長6.16%;實現地稅收入2.81億元,比上年增長16.09%。
2018年,萬山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6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工資性收入20847元,比上年增長41.5%;經營凈收入2923元,比上年下降18.6%。人均消費性支出16826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食品消費支出3317元,比上年下降3.1%;衣著消費支出1043元,比上年增長53.1%;居住消費支出4256元,比上年增長23.5%;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335元,比上年增長21.0%。
2018年,萬山區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1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工資性收入5977元,比上年增長25.1%;經營凈收入1885元,比上年下降47.2%。人均生活費支出8861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544元,比上年增長5.1%;衣著消費支出498元,比上年增長27.7%;居住消費支出2015元,比上年增長19.6%;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412元,比上年增長22.3%。

第一產業

2018年,萬山區實現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7.07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9.31億元,比上年增長8.6%;林業產值1.97億元,比上年增長2.8%;牧業產值4.30億元,比上年增長4.2%;漁業產值0.37億元,比上年增長5.5%;農林牧漁服務業1.12億元,比上年增長5.1%。
2018年,萬山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74萬畝;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40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9.05萬畝;果園面積4.09萬畝。
2018年,萬山區實現糧食總產量8.19萬噸,其中稻穀產量3.59萬噸。油料產量0.59萬噸;水果產量1.18萬噸。
2018年,萬山區肉類總產量1.23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08萬噸;牛肉產量450噸;羊肉產量218噸。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個,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5.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3%,工業經濟對GDP的貢獻率24.2%。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來看:鐵合金產量9.39萬噸,比上年增長17.8%;汞產量1997噸,比上年增長34.8%;精製茶產量9734噸,比上年下降16.4%;錳礦石產量64.53萬噸,比上年增長21.2%;化學試劑產量1.13萬噸,比上年增長18.3%。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68億元,比上年增長19.0%。
2018年,萬山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5%;全區資質以上登記施工單位簽訂合同額達13.92億元,比上年下降2.9%;房屋施工面積20.5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房屋竣工面積15.87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2.36%。

第三產業

2018年,萬山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5億元,比上年增長8.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645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全區旅遊總收入12.57億元,比上年增長57.1%,接待遊客數178.1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3.0%。
2018年底,萬山區全區全部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3.6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全部金融機構貸款餘額52.80億元,比上年增長68.2%。
萬山區[貴州省銅仁市市轄區]
萬山區[貴州省銅仁市市轄區]

文化


萬山鼟鑼
萬山鼟鑼,是100多萬侗族同胞中目前最為獨特、古老、保存最為完整的民族文化藝術之一。此俗盛行於境內黃道、下溪、敖寨侗族鄉,至今已有千年歷史,1994年黃道侗族鄉被貴州省文化廳授予“鼟鑼藝術之鄉”。鼟鑼以鑼、鼓為主,輔之其它樂器和用具。侗鄉人民在長期的風雨歲月中,共演練成鬧年鑼、喜慶鑼、敬神還願鑼、辭誦鑼、充鑼、喪鑼、“三錘鑼”、“九錘鑼”、“兩頭忙”、“三道齊”等60餘種不同形式和曲調。最具觀賞價值和表演形式的是新春佳節鼟鑼,村寨之間,少則數十人,多則上千人,黃毛孩童、古稀老人,青壯勞力、翩翩少女,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委婉處柔媚萬千,激越時鑼鼓震天。現在,這一民族文化藝術已得到深入挖掘和開發,遊人也可一飽眼福,北京的鄧敏文研究員、楊進銓教授看后讚歎:“不愧為一枝奇葩,比西北的威風鑼鼓還威風!”,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講吉令
生活在萬山境內的侗族同胞,在婚喪嫁娶、修房建橋、出行動土前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祈求神靈消災賜福。侗族很多祭祀活動中都有“講吉慶”這一重要環節,它是主持人(寨中有威望的長輩或道士)為信士(主家)祈禱神靈賜福的一個祭祀過程。在“講吉慶”中有祈福語言和祝福語句,當地人叫“吉令”。祭祀不同的神靈,講不同的吉令;操辦不同的事,送不同的祝福。
請七姑娘
請七姑娘,就是將天上七姊妹的七姐請下凡間來,在萬山侗鄉又叫猜七姑娘。猜七姑娘是一種帶有神話傳奇的娛樂活動,一般選在天氣比較晴朗的夜晚舉行。地點選在農家堂屋比較寬敞的人家,參加活動的人數有七到十個不等。其中一位主持者(多為年長的婦女),叫猜七姑娘的師傅,其餘為被猜者,但被猜者必須是未結過婚的少男少女,就是人們說的童子娃娃。
龍燈,又叫保龍、燈龍,大都盛行在劉姓族聚居的集鎮。在怒溪十里畫廊巴人古寨大灣,一般是農曆正月初三出燈,十五結束。
刨湯肉
“刨湯肉”是侗族人民每年冬至後到元旦、春節期間,殺年豬請客飲酒、慰勞鄉親的俗稱,也是該地人招待客人的一種禮節。
儺堂戲
儺堂戲起源於古代人群驅逐瘟疫、祈求甘雨的一種“跳神”活動。在這種迷信活動中,需頭戴木刻面具,妝扮成神祇模樣,邊唱邊舞,舞唱結合,頗具娛樂性質,后逐步演變成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侗族“儺堂戲”。

交通


萬山是川渝東出通江達海、滬杭西進黔滇、京津南下桂瓊、廣深北連陝甘的重要交通樞紐,松桃—從江高速公路(黔高速S15)穿境而過;湘黔鐵路、株六複線、渝懷複線3條鐵路環繞四周;經滬昆高鐵由萬山1小時可達貴陽,2小時可達長沙、成都、昆明,4小時可達廣州、江西;半小時可達銅仁鳳凰機場,1小時可達湖南芷江機場,兩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杭州、昆明、長沙、深圳、廈門、海口、西安、福州、南寧、寧波、成都、重慶、貴陽等航班。

社會


教育

2015年年末,全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99所,小學62所(其中教學點22個),初級中學8所,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學1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幼兒園26所(公辦園19所,民辦園7所)。在校(園)學生(幼兒)總數27282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0149人,初中5849人,普通高中3421人,中職在校生2725人,學前教育在園(班)5138人。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把我區第八中學、第六中學、第四小學和仁山學校作為“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實驗學校”進行打造。
2018年,萬山區各級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達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年末,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人數2627人;普通中學12所(民辦1所),在校生13118人;共有小學62所,在校生12539人;幼兒園37所(公辦園20所,民辦園17所),在園人數6293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5年,萬山區有文化館、圖書館各1個,有鄉鎮文化廣播電視站9個;建成農村地面衛星接收站14523戶,已於2015年全面完成建成工作。
截至2019年7月底,萬山區有文化館、圖書館各1個,有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站9個。

衛生

萬山區[貴州省銅仁市市轄區]
萬山區[貴州省銅仁市市轄區]
截至2015年,萬山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9個。其中:綜合醫院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所,新農合經辦機構1家、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所,衛生院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民營醫院2家,個體診所3家,村衛生室90個。有衛生技術人員665人,其中:醫師254人,註冊護士267人。衛生機構床位數694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31113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9.85%。投資新建區人民醫院,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進行基礎施工,明年5月將建設完成並營運。同時,在區人民醫院旁邊啟動了區中醫院建設。投資2700萬元啟動了婦幼保健院綜合業務大樓項目建設。投資3.8億元,建設以康復醫院、養老服務為主的康復、養老中心。
截至2019年7月,萬山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22個。其中:鄉鎮衛生院6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區直醫療機構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民營醫療機構4個,個體診所2個,村級醫療衛生機構102個。全區編製床位775張,公立醫療機構衛生人員1029名。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13.5035萬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萬山區城鎮養老人數6.6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3309人。
截至2019年8月,萬山區共減少貧困人口24306人,其中產業幫扶脫貧8759人,教育資助幫扶1529人,生態補償脫貧1624人,醫療救助脫貧2208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7380人,專業就業培訓幫扶脫貧1582人,社會保障兜底脫貧1224人,貧困人口發生率從19.66%下降到1.16%,共實現37個貧困村出列,2018年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實現整區脫貧“摘帽”。

旅遊


硃砂古鎮(萬山國家礦山公園
萬山區[貴州省銅仁市市轄區]
萬山區[貴州省銅仁市市轄區]
於2015年7月2日引進江西上饒吉陽實業集團投資3億元開發建設,原身是萬山國家礦山公園是2005年國土資源部批准的首批28家國家礦山公園之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硃砂古鎮(萬山國家礦山公園)項目依託礦山公園悠久的硃砂文化和豐富的自然景觀,圍繞丹砂文化藝術主題,以建設文化萬山、生態萬山、度假萬山、避暑萬山、休閑萬山、科普萬山為目標,並努力建為銅仁旅遊發展新引擎、貴州文化名鎮、國家5A旅遊景區乃至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區、世界知名旅遊景區,從而使之成為促進城市旅遊發展、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營造新興產業、解決資源枯竭轉產等問題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典範。結合區內地形條件和建設用地分佈情況,將重點打造“一心一廊四區”的空間格局。
“一心”即中心廣場休閑核心區,充分利用原汞礦職工主要生活區域,建設中心休閑廣場、綜合服務中心、礦山博物館、丹砂酒店、丹砂購物街、礦山公社食堂、影視禮堂、臨崖天池等景點。
“一廊”即文化觀光景觀廊道,將沿著區內主交通軸線打造景觀帶,對沿道兩邊山體、主幹路和水系景觀進行整治美化,包括自行車綠道、直升機坪、文化長廊、萬山紅藝術創作基地等建設內容。
“四區”即遺址公園遊覽體驗區、丹砂文化歷史感悟區、萬山之巔性靈養心區、入口廣場集散服務區。
八景:仙女望夫、瑞象躍梯、雲霧天台、萬山天池、丹砂礦魂、食人黑硐、玻璃天梯、威靈晨鐘。
萬山區硃砂古鎮前身為國家4A級景區——萬山國家礦山公園。古鎮位於萬山區萬山鎮核心區,面積5平方公里,延伸區域面積達105平方公里。2015年7月,銅仁市萬山區引進江西吉陽集團,投資20億元,對現有遺址和文物進行修繕性開發利用,建造硃砂古鎮。該景區於2005年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9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被省科協、省科技廳列為“貴州省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5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5年4月被貴州省委、省政府列為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已建成玻璃棧道、景區大門、廣場、電影院、博物館改建、洞內燈光、會議中心、健身房、咖啡廳、商場、賓館、硃砂O2O線上線下展示銷售中心、那個年代一條街、放下雲居、硃砂大觀園、雲頂天台、懸崖泳池、玻璃天橋、空中滑索等項目,並正式投入營運;下一步將重點開發峽穀穀底,以十八坑水庫的水上娛樂項目為主,建設薰衣草觀賞園、賽馬場等。
仙人洞遺址
在通往仙人洞的山樑上有一個佛道合一的小寺廟——威靈寺。威靈寺即是一位白髯飄飄的道長傳道、煉丹之處。長年累月,在儒道釋相互滲透的歲月中,形成了一座寺廟,是礦工進洞前必拜的場所。威靈寺往下百餘米,有一尊獨峰拔起的仙女石。仙人洞內可容納千人的廳堂大體分為上、中、下三層。廳堂內壁坑道縱橫交錯,枝蔓橫生,與黑硐子遺址連成一體,形成巨大的地下網路。坑壁有許多標記,是古人用以標明礦床及掘進方向的記號,並便於礦工在漆黑、幽深的洞中不致迷途。頂棚碩大的疤痕,就是當年“以火攻石”的印記,是明代“大萬山汞辦局”科技狀況的真實記錄。
黑硐子遺址
黑硐子採礦遺址是始自秦漢時期的重要開採場所。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深切的峽谷地貌,使峭壁上形成了較多汞礦露頭,為古人采砂煉丹提供了先決條件。遺址絕壁高約100米,凹槽的弧長約150米;絕壁上開鑿有數十個洞口,洞口的裡面層層疊疊,上下貫通,形成巷道27條,有些地方的採礦坑道多達5層;10餘條主巷道綿延數百米,與新中國貴州汞礦一坑的采場連為一體;洞內有古代礦工遺留的石梯、隧道、刻槽、標記、礦柱等遺跡。
雲南梯
雲南梯也叫雲南洞,位於萬山鎮解放街北800米處的懸崖上,因600多年前雲南人在絕壁上開鑿成一條長73米、寬1米余的79級石梯和開採的21個礦硐,雲南梯即由此得名,是萬山古代採礦遺址之一。
明朝初年,一位姓馬的雲南人,得知黔東萬山出產硃砂后,就辭別父母妻兒,帶上幾位隨從,不遠千里翻山越嶺來到萬山,在萬山一處懸崖峭壁上,姓馬的雲南人發現硃砂礦苗,就在萬山雇傭了大批礦工,首先在陡峭的石壁上開石築路,前後一共開鑿出了79個石級。從1368—1393年前後的30年間,馬老闆在石壁上共鑿了21個礦硐。幾十年風雨歷程,馬老闆從血氣方剛的青年步入了中老年,一生融入了萬山這塊土地上。他在懸崖上的洞穴中,掘硐上千米,容納千人的采場,十餘個相連。馬老闆究竟開採了多少硃砂水銀不得而知,但在石梯的出口處還留有馬老闆當年的刻槽記數,79級石梯至今猶存,開採的21個礦洞仍在,硐門口一根碩大的礦柱與周邊山體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景觀,活脫脫一個巨大的象鼻嘴;後來人們把這些遺跡稱之為雲南洞或雲南梯。
明代時期,萬山有了第一個官辦硃砂場所,同時,萬山的硃砂水銀也是各地淘金者蜂擁而至的爭戰場所,馬老闆就是當年外來淘金成功者的一個代表。雲南梯見證了600多年前明代時期萬山的繁華,也見證了歷代封建惡霸和土司官僚對萬山礦產資源的摧殘和掠奪。
硃砂古鎮影視城
影視城位於硃砂古鎮汞礦職工住宅區,在規劃設計上嚴格按照因地制宜、修舊如舊的原則,在整體保留原建築的基礎上進行局部修整,重點打造了人文廣場、演藝廣場、運動廣場、民俗廣場、紅星廣場等五大主題廣場,修復了主幹道兩側的技術工人住宅區房屋、技工學校、醬油廠等地標性建築,完整保留了上世紀50至80年代礦工住宅及蘇式建築風格。
該基地通過人文塑造,還原生活場景等表現方式,讓人們充分感受到礦區職工艱苦奮鬥,樂於奉獻的奮鬥精神,認識和了解那段為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光輝歷史。
硃砂古鎮懸崖游泳池
萬山懸崖泳池臨懸崖而建,距懸崖底部200餘米,從泳池朝下眺望,景區棧道、遠處風光盡收眼底。泳池在太陽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據悉,游泳池總用地面積8000平米,建築面積1500平米。設有大小成人池760平米,水深1.5米;兒童池300平米,水深0.6米。同時匹配了160平米的砂池供兒童玩耍。
為保證泳池內整體衛生安全,館內還專門配備了先進的石英砂濾料和臭氧消毒水處理系統,通過殺毒、過濾、循環來確保水質安全。館內專業游泳教練、救生員和專職服務人員將為你提供更加優質、貼心的服務。
仁山文化主題公園
位於萬山謝橋新區的仁山文化主題公園項目於2015年4月開工建設,由銅仁方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原武陵星
萬山區
萬山區
城·天街美都(代門坡)項目上再投資2億元全力打造。該項目依託獨特的自然山體,著力把佔地2800餘畝的代門坡城市綜合體打造成銅仁市“武陵之都·仁義之城”的重要文化載體,從而成為銅仁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客廳。項目整體規劃為“一路、二帶、三點”,一路即銅仁文化復興之路,也是公園的主要遊覽線路;兩帶即汞都丹砂文化景觀中軸帶和丹砂王國文化商業帶;三點則是以“儒、道、佛”思想內涵設計建造的仁亭、德樓、凈閣三個文化體驗區,著力打造成為以“仁”為根,以“德”為魂,以以丹砂文化為滲透的仁山文化主題公園。
萬山九豐農業博覽園
萬山九豐農業博覽園項目是2015年4月20日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辦的萬山區招商引資推介會上引進的重點項目,該項目位於高樓坪鄉大樹林村至小灣村交界處,由貴州九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按照“園區景區化,農旅文一體化”思路,形成集設施蔬菜種植、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品種實驗示範、集約化育苗、技術研發與示範推廣等為一體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致力於打造西南片區最大蔬菜集散中心和國內一流高端山地特色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和農旅文一體化的旅遊景點。項目分三期建設,全部建成后,園區面積將達2000畝以上,核心區功能互補、形式多元,分為綜合辦公培訓區、現代農業觀光區、精深加工區(食品谷)、新品種研發區、成果展示區、採摘體驗區、餐飲服務區、休閑娛樂度假區等,其中,擁有佔地40畝的全國最大智能觀光大棚和1650畝的連體多功能大棚,智能觀光大棚是目前全國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智能大棚;在建海洋水族館、花卉大世界和養老小木屋成為綜合體農旅文一體化亮點工程。
目前,園區已篩選種植瓜類、茄果類、豆類、葉菜類等100餘個最新蔬菜品種,年可生產優質蔬菜3000萬公斤,年繁育蔬菜種苗1000萬株,實現年產值1億元以上。
萬山·彩虹海
萬山區彩虹海項目,地處銅仁市萬山區謝橋新區,由中行世融(北京)投資集團出資,貴州省恆海文化旅遊置業
萬山區彩虹海
萬山區彩虹海
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總投資31.4億元,總佔地485畝,規劃建設水上樂園和陸地公園,是一座集旅遊、休閑、購物、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旅遊體項目。水上樂園主要包含大喇叭、海浪池、大型水寨、空中大迴環、漂流河等大型水上遊樂設施,已於2017年5月28日正式開園。陸地公園主要包含大擺錘、摩天輪、太空梭、三環過山車、回回棒、飛行影院、礦山驚魂、冰雪世界等大型遊樂設施,2018年7月21日正式開園。
木杉河濕地公園
木杉河是銅仁城區的三大河流之一,位於銅仁南部。木杉河流域綜合開發建設項目總面積684426平方米,其按照木杉河的河床演變規律,以因勢利導、合理開發、綜合治理、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為原則,將河道生態改造、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結合。整個項目分為兩期建設,一期總投資1.5億元,於2013年11月啟動,2014年12月底全面完成;二期總投資約6.3億,自龍生水庫大壩起,止於市體育館北側大橋,於2015年9月1日破土動工,建設內容包括音樂噴泉、自行車道、步行棧道、小品雕塑、風雨橋及休閑廣場等娛樂設施,著力打造成為一條水藍、岸綠、景美、人文景觀豐富的特色城市濱河景觀帶。項目建成后,將兼具防洪排洪和城市濱河景觀的功能,從而成為銅仁市的城市陽台和會客廳,對於提升銅仁城市形象和河道治理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萬山長壽湖國家濕地公園
萬山長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銅仁市萬山區謝橋街道辦事處撻扒洞村境內,距銅仁市區10.2公里,距萬山新城區不足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9°05′46″~109°08′48″,北緯27°37′15″~27°39′38″,素有“長壽福地、世外桃源”之稱,是銅仁市民公認的“南郊花園”。公園呈西南沿東北走向帶狀分佈於山川河谷之間,規劃面積為480.12公頃。境內有維管植物107科、248屬、321種;有針葉林、闊葉林、灌草叢及水生植被等多種植被類型。境內分佈有魚類27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43種、其中包括大鯢、鴛鴦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0種。
江南水鄉·濱河公園
江南水鄉·濱河公園項目總投資1.6億元,全長約6公里,規劃範圍為郭家生態停車場至九豐農業綜合體風雨橋河道及兩側綠地。按照“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的原則,對沿途的水體、地貌、民居進行改造,著力打造人文與自然、歷史與現代、民俗與風情交相融合的多維度景觀。秉承“重文脈、延綠脈、承水脈、歸自然”理念,項目總體規劃為“一帶、五區、多景”。即,一條濱水景觀帶,歷史人文區、娛樂風情區、生態教育區、運動健康區,自然風光區五個功能區,多處特色景觀點。
濱水景觀帶主要以濱水植物景觀為主,通過不同植物的種植,形成“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多層式綠色景觀長廊。
道路設計採用隨坡就勢原則,根據地形設置電瓶車道路和濱水游步道及自行車慢車道,分別從高低兩個不同視角觀賞整體河道景觀。
項目的實施將硃砂古鎮、萬畝花海與九豐農業融為一體,催生周邊更多商業業態,促進全域旅遊提檔升級,實現“快旅慢游”的目標。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萬山區被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二批)》。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小康》雜誌社發布的“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排行榜排名71。
2020年8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2020中國城市創新百佳示範縣市”。
2020年12月,文旅部公布,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名單,萬山區入選。
2020年12月,榮登“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榜單,排名4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