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同樂

漢語成語

與民同樂,漢語成語,拼音是yǔ mín tóng lè,意思是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后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遊樂,共享幸福。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見孟子》。

釋義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后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遊樂,共享幸福。

出處


《與民同樂》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 第二章》。之初,性本善。”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見孟子》:“今王四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典故


和人民一起享樂。《孟子.梁惠王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明.徐元《八義記.上元放燈》:“程嬰,今日是元宵佳節,家家點放花燈,與民同樂,為何說此話?”亦作“與民偕樂”。《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封神演義》二回:“故堯舜與民偕樂,以仁德化天下。”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註釋
⑴《詩》云:下面所引的是《詩經.大雅.靈台》,全詩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兩章。
⑵經始:開始規劃營造;靈台,台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幾天。
⑸亟(jí):急。
⑹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台。
⑺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⑽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⑾靈沼:池名。
⑿於(wu):讚歎詞;軔(ren),滿。
⒀《湯誓》:《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商湯王討伐夏桀是的誓師詞。
⒁時日害喪:這太陽什麼時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何,何時;喪,毀滅。
⒂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面顧盼著鴻雁麋鹿,等飛禽走獸,一面說:“賢人也以此為樂嗎?”
孟子回答說:“正因為是賢人才能夠以此為樂,不賢的人就算有這些東西,也不能夠快樂的。《詩經》說:‘開始規劃造靈台,仔細營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來干,幾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來不著急,百姓起勁自動來,國王遊覽靈園中,母鹿伏在深草叢。母鹿肥大毛色潤,白鳥潔凈羽毛豐。國王遊覽到靈沼,滿池魚兒歡跳躍。’周文王雖然用了老百姓的勞力來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興,把那個台叫做‘靈台’,把那個池叫做‘靈沼’,以那裡面有麋鹿魚鱉等珍禽異獸為快樂。古代的君王與民同樂,所以能真正快樂。相反,《湯誓》說:‘你這太陽啊,什麽時候毀滅呢?我寧肯與你一起毀滅!’老百姓恨不得與你同歸於盡,即使你有高台深池、珍禽異獸,難道能獨自享受快樂嗎?”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指地位高的人

例句

人人都到五鳳樓前,端門之下,插金花,賞御酒,國家~。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