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

1880年

傳統紀年:年號:清德宗光緒六年;庚辰年(龍年);日本明治天皇明治十三年。法國入侵馬里的一年。

大事記


6月——凱利等人被警察包圍在維多利亞格蘭盧旺鎮,全鎮60多人被押入旅館做人質。在這裡,凱利口授了一封7000多字的長信。信中,他曆數法律的不公、被“逼上梁山”的經過、要向當局報仇等。這封信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對老百姓和對政府的衝擊都非常大。奈德·凱利是澳大利亞19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俠匪,曾讓英國殖民政府疲於奔命,成為“羅賓漢”一樣的人物,他的故事曾被數度拍成電影。
6月29日——法國佔領馬里大溪地。
9月5日——在俄國聖彼得堡,成功試驗世界上第一次的電氣電車。
10月18日——美國阿拉斯加州礦業城市朱諾建城。
1880年,人們終於達到了目的,牙買加倉鼠滅絕了。

出生


1880年出生的世界壽星圖蒂·尤蘇波娃
博克,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1880年出生在屈斯特林的一個軍人世家。
1月25日——國民政府主席,著名書法家,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的譚延闓出生。
1880年出生的世界壽星圖蒂·尤蘇波娃
1880年出生的世界壽星圖蒂·尤蘇波娃
1月26日——美國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出生在美國阿肯 色州的小石城
5月29日——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德國歷史學家及哲學家(1936年逝世)
6月27日——海倫·凱勒,美國盲聾學者(1968年逝世)。
7月1日——世界最長壽的老人女壽星圖蒂·尤蘇波娃,2009年在烏茲別克百歲以上老人普查中,發現了1880年7月1日出生的女壽星尤蘇波娃。在這次發現之前,全世界現存最長壽老人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14歲的黑人婦女格特魯德·貝恩斯。
7月8日——安蒂莎·赫韋莎娃,被稱為“世界最長壽”的老人。(2012年10月06日逝世)
7月31日——普列姆昌德(Premchand),印度印地語、烏爾都語作徠家(1936年10月8日逝世)
10月23日——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佛家著名高僧,中國文化巨匠。(1942年10月13日逝世)
橋口五葉(Hashiguchi Goyō),日本畫家(1880~1921)
12月31日——喬治·馬歇爾,美國二戰著名將領,195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59年逝世)

逝世


1月8日——諾頓一世,自封“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和墨西哥攝政王”
5月8日——居斯達夫·福樓拜,法國文學家

歷史記載


光緒六年(1880)八月中旬,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奏准籌設津滬電報線時,在天津成立官辦的津滬電報總局,委派盛宣懷為總辦。光緒七年(1881)十一月津滬線完工前,正式命名為中國電報總局。津滬電線通報后,經營四個月,虧損甚大。自光緒八年(1882)三月初一日起,改為官督商辦,招股集資,分年繳還官辦本銀(湘平銀十七萬八千七百餘兩),聽其自取報資,以充經費。盛宣懷、鄭觀應、經元善、謝家福、王榮和等集股湘平銀八萬兩,是其創辦資本。(1882)十二月,李鴻章奏設蘇浙閩粵電線,光緒九年(1883)六月,兩江總督左宗棠奏設江寧至漢口的長江電線,均准由中國電報總局辦理,於光緒十年(1884)建成;同時擴大招股,兩年後資本合計八十萬元。光緒十年(1884)春,總局由天津移至上海,一方面與外商公司交涉折衝電報利權事宜,另一方面統籌各路電線的架設,陸續建成幹線多條,如廣東廣西線、江西廣東線、直隸陝西線、湖北四川線以及北京恰克圖線等。又協助官府架設官線若干條。商線官線遍布各省,殊方萬里,呼吸可通。還幫助鄰邦朝鮮興建電線二千餘里。光緒三十四年(1908),商線共計四萬一千四百一十七里,佔全部電報線的百分之四五點五六。光緒二十年(1894)開始,盈利顯著增加,一部分轉化為資本,光緒二十五年(1899)資本總額達二百二十萬元。每年除照章支付股東官利一分外,發放紅利數厘至一分不等,成為眾所歆羨的投資對象。光緒二十八年(1902)十一月,北洋大臣袁世凱奏准電報收歸官辦。十二月(1903),清廷派袁世凱為督辦電政大臣,吳重熹(直隸布政使)為駐滬會辦大臣,飭將電局收回,認真辦理。光緒二十九年(1903)三月初一日,吳重熹在滬接辦各省電報商局,釐訂章程八條,令各分局遵辦。光緒三十三年三月(1907),郵傳部奏派楊文駿(前署廣東臬司,雷瓊道)督辦電政;次月改中國電報總局為上海電政局。光緒三十四年五月(1908),郵傳部尚書陳壁奏請由部備款收贖商股,在確定每股(票面為一百元)贖價問題上,官商雙方爭執不下,發生了一次“電股風潮”。郵傳部初定每股給價一百五十元,加上年息洋二十元,計一百七十元。后加價十元作為優待。股商根據上年帳略,實存資產五百二十八萬餘元,每股應分二百四十元。鄭觀應主張公估,則資產總值肯定超過帳面金額,每股價值當在二百四十元以上。有的股商提出,照上年及近期的股票市價每股二百元作為贖價。均未被郵傳部採納。最後仍以郵傳部所定每股一百八十元收贖,於八月基本辦理結束。宣統三年(1911)四月,上海電政局移至北京,為電政總局;原上海電政局改稱上海電報分局。
《中美續修條約》簽訂
十九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先後有數十萬華工在美國從事最繁重的勞動,對美國西部的開發和建設起了很大作用。七十年代以後,美國國內排華風氣日盛一日。光緒三年(1877),美國國會要求美國政府與中國改訂同治七年(1868)簽訂的《中美續增條約》(即《蒲安臣條約》,美國曾利用該條約擴大招募華工,開發西部資源)。光緒五年(1879),美國卸任總統格蘭物(U.S.Grant)利用調停中日關於琉球問題的時機,迫使清政府答應對華工赴美可以“改章辦理”。光緒六年(1880)十月十五日,美國駐華公使安吉立(J.B.Angell)與清總理衙門大臣寶鋆在北京簽訂了《中美續修條約》。共四款,另有“續約附款”。規定:對華工赴美,美國“可以或為整理,或定人數、年數之限”。光緒七年(1881)六月二十四日在北京互換該約的批准書。自光緒八年(1882)起,美國制訂出一系列排華法案。到光緒三十年(1904)更提出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激起中國人民強烈反對,掀起一場反美愛國運動。
"海防"與“塞防”的艱難抉擇
1880年,大清帝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西北新疆和東南海疆同時陷入危機。西北方向,沙皇俄國乘新疆叛亂之際,“主動幫助”中國從叛軍手中“收復”了伊犁地區,歷經10年卻並不歸還,而是索要高額贖金及大片土地。左宗棠率領西征平叛得勝之師,屯兵六萬,厲兵秣馬,與俄軍對峙,全世界的軍事專家都預料中俄戰爭將難以避免。
東南方向,正在飛速崛起的日本,加快了吞併琉球的步伐,此時悍然宣布將琉球撤蕃立縣,改名為沖繩,下一步的野心就是朝鮮和中國台灣。琉球國王派出的秘密使節,向中國政府“泣血”求援,要求中國儘快出兵。抗日情緒同樣充滿了大清朝野,主戰的奏摺雪片般的飛進紫禁城。但是,激情並非實力,口水絕非拳頭,大清國根本沒有兩線作戰的實力,只能在陸地與海洋、“塞防”與“海防”“固疆”與“保藩”抗俄與抗日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