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水庫
信陽市的大型水利工程
風景優美的信陽南灣水庫位於淮河支流浉河上。水庫工程開工於1952年,建成於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其功能當初第一考慮的是防洪,其次是灌溉,然後是發電和水產養殖等,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水庫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集城市工業與生活供水、水利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南灣湖附近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區,具有過渡氣候特點。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低山環抱,皇陵起伏。南灣水庫上承浉河(發源地雞公山、四望山),五道河(發源地:攔箭是垛北側豫鄂兩省交界處),董家河(發源地:天雲寨東麓),小泗河(發源地:天雲寨北部),飛沙河(發源地:湖北省應山境內)。五條河流之水匯聚一湖,水質清澈,碧波萬項。南灣湖上游聳立著李先念戰鬥過的四望山;下游連著歷史文化悠久的賢隱山。賢隱山上有迄今1400多年的“梁王壘”遺址;有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南陽玄觀廟齊名的賢隱寺;有奇異的仙人床、丈人石、動人神奇的平頂松傳說。登此山,東可眺信陽城貌,西可觀南湖煙波。
南灣水庫
南灣湖處在南北氣候過渡帶,青山疊翠,綠洲點點,山深林密,季相多變。由於地理位置稍偏南,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頗有江南水鄉之美。年平均氣溫為15.1°C,夏季炎熱之時,林內最高溫度在35°C以下。動物種類達1000餘種,其中脊椎動物200餘種,屬國家級保護動物有獼猴、揚子鱷、大鯢、小靈貓、白冠長尾雉等;種子植物有116科525種,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
南灣水庫
南灣魚馳名天下。
南灣湖上游的車雲山、集雲山、雲霧山、連雲山、天雲山等“五雲”茶山和黑龍潭、白龍潭是信陽毛尖茶的正宗產地。信陽毛尖屬名貴綠茶,早在唐代就已成為供奉朝廷的貢茶;被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譽為“淮南第一”;1915年獲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
現在茶的生產更具規模,已形成產茶、採茶、制茶、銷茶、茶藝表演一體化。來這裡不僅可親眼目睹制茶過程,還可隨處買到正宗的信陽毛尖。
南灣水庫:
主壩816米、壩頂高程114.1米、最大壩高38.3米、壩頂路面8米
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
流域面積:1100平方公里
總庫容:16.3億立方米
興建於:1955年
主要建築物:大壩、溢洪道、土門堵壩、輸水洞、泄洪洞、電站
位於淮河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陽市城市規劃區內,位於信陽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灣風景管理區,大壩距市區中心7公里,是建國后首批興建的大型治淮骨幹工程。浉河.全長141.5公里,流域面積2070平方公里,南灣水庫控制了76.5公里,佔54%,控制流域面積1100平方公里,佔53%。水庫工程開工於1952年,建成於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水庫原設計百年一遇水位106.9米高,9.8億立方。萬年一遇校核水位110.5米,高13.1億立方。後於1979-1982進行第一次除險加固防洪提高到千年一遇108.9米高,11.7億立方,可能最大洪水校核112.8米高16.3億立方。水庫設計合理,施工質量優良,經53年運用,2007年7月14日達歷史最高水位105.89米,庫容8.8078億立方。經鑒定可按萬年一遇標準運用。
氣候為南北氣候過渡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浉河流域平均年降雨量1195.9毫米,全年無霜期222天,壩址以上1144mm。降水特點:雨量年內分配不均勻,汛期為6-9月份,降雨量佔全年50%—60%。
南灣水庫
本區位於秦嶺—崑崙東西複雜構造帶之南亞帶東延部分與淮陽山字型步弧兩翼銜接地帶。東西向構造在本區起控制和主導作用,地質土與南灣水庫較密切的是片麻岩,片岩岩組和第四系鬆軟組。水庫壩址地層為震旦系,下古生界信陽群龜山組是一套淺變質岩系,石英雲母片岩,鐵質雲母,炭質雲母,其次為少量中生代晚期侵入的火山岩,第四系鬆軟堆積物。走向,呈東西狀,傾向30—50度。壩址斷層破裂帶19條,寬度為2cm—44m,處理措施:挖滌基礎,截水槽向上游加寬,心樣上游的粘土鋪蓋。輸水洞圍岩為石英片岩,炭質片岩,火成岩和炭質葉岩。節理髮育沿線大小斷層35條,寬度5—7.7米,與洞軸線15-90度。溢洪道為斷裂構造發育,表層風化嚴重,斷層內夾有斷層泥和膠結不良礪岩,地質情況複雜。常常導致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