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961~1023)
北宋政治家。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自幼喪父,家境貧寒,發奮讀書,十九歲登進士第,當了一個時期地方官后即被召入朝任職,以其政治才能深得
宋太宗趙炅器重。三十一歲時任樞密副使。后因剛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趙恆即位后,召寇準回朝,先後任權知開封府、三司使等職。景德元年(1004)六月,任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其年冬,遼承天皇太后和遼聖宗
耶律隆緒率大軍入侵宋境,直趨黃河沿岸的
澶州(今河南濮陽附近)。宋廷大臣
王欽若等多主張遷都以避敵鋒,唯寇準力排眾議,極力促成宋真宗親臨澶州前線抗擊,宋軍士氣為之一振,促使遼聖宗決意同宋議和,訂立和約後撤兵(見
澶淵之盟)。后因受王欽若的挑撥,寇準逐漸失去宋真宗的信任,於景德三年罷相,到陝西等地任地方官。
天禧三年(1019),因順應宋真宗意旨,奏言天書下降,再度被起用為宰相,不久罷為太子太傅,封於萊,故世稱寇萊公。后遭副相
丁謂誣陷,被一再貶逐,直至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於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閏九月死於貶所。寇準早登政柄,性豪奢,喜歌舞,有“寇萊公,柘枝顛”之稱。詩多清新之句,著有《寇忠愍公詩集》(亦即《巴東集》)傳世。
寇準(96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