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雲

國民黨陸軍中將

王凌雲(1899年9月27日~?)男,小名新成,字仙峰;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蔡店鄉蟒庄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著名抗日將領;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畢業,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五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三期畢業。抗戰期間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美國銀質自由勳章。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1920年10月,王凌雲與同村同學趙大盈入洛陽吳佩孚的西工兵營當兵。三個月後,王凌雲借故從兵營回到伊陽縣投奔恩師許學義,經許學義介紹入伊陽縣立高等小學堂念書,其時,新任伊陽縣知事鄭國翰兼任校長。
1924年,王凌雲從伊陽縣第一高等小學堂畢業后,恰好鄭國翰與鎮嵩軍憨玉琨接洽,被憨玉琨委任為混成旅旅長,王凌雲被鄭國翰收入麾下,為馬弁(衛兵)。
1925年,王凌雲被被35師師長憨玉琨提升為上尉副官。
1927年6月混9旅改編為伊陽城防總隊後任第3隊隊長。 1929年7月升任總隊長。
1931年2月第225旅改稱第20路軍特務旅(旅轄兩團),仍任少將旅長。1931年春,二二五旅被調汝南。不久移駐臨汝,協同第九師在臨汝、郟縣登封、禹縣一帶“剿匪”(即剿滅那些沒有被收編的桿眾武裝)。7月又移南陽“剿匪”。
1932年3月,王凌雲的特務旅改番號為第227旅(旅轄兩團),仍任少將旅長。
1933年6、7月間,調回洛陽整訓。之後,在嵩縣、伊陽、伊川、臨汝一帶“剿匪”。
1934年初,調駐南陽,任南陽警備司令;7月,隨76師調駐江西。先駐資溪,后駐南城。所部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1934年10月,進南京高等教育班受訓,1935年10月畢業。
王凌雲於1936年2月3日敘任陸軍少將;
1937年3月,王凌雲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受訓。6月,畢業返部。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后,王凌雲率部隨第20路軍總部被調參加了上海抗戰,擔任構築福(山)嘉(興)線的國防工事。
1938年2月,76師被編入第79軍夏楚中部;之後率部轉戰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無數次與日軍激戰;參加南昌會戰、桂南會戰。
1940年1月,王凌雲部76師劃歸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李延年部,參加桂南會戰。
1942年1月升任第2軍中將副軍長兼第76師師長。經湖北、四川、貴州、西康進入雲南,6月25日升任第2軍(轄第9師、第76師、新編第33師)中將軍長。9月,赴重慶中央訓練團受訓。
1943年元月返部,3月,第2軍改屬中國遠征軍序列,王率部參加滇緬抗戰。
1945年元月1日,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后又獲得美國銀質自由勳章。
1944年5月,洛陽淪陷,王凌雲的母親輾轉來到重慶,蔣介石又親自為之題寫“廣慈博愛”。
1946年7月,第2軍整編為第9師(轄整編第9旅、整編第76旅、整編預備第2旅),王凌雲任中將師長。7月升任雲南警備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總司令為何應欽之侄何紹周)兼整編第9師師長。
1948年9月22日,王凌雲敘任陸軍中將。
1948年11月4日,王凌雲率部放棄南陽撤退到襄陽。
1949年初,被宋希濂奪權,后又到四川,依靠張群胡宗南成立新軍,布防在大巴山一帶。11月任豫陝邊區挺進軍總指揮兼豫西行署主任。
1950年,王凌雲化名張克明在四川通江找一村姑結婚,準備了其終生做一普通百姓,后被此村姑告發,遂被解放軍俘虜。被俘后被押解到北京功德林戰犯所改造。
1961年12月25日特赦獲釋后,被安排在北京郊區大興縣紅星公社蘋果園學習栽培水果技術。
1963年移居河南鄭州后出任河南政協秘書處專員。
1968年9月,因在文革中遭到衝擊而離家出走,就此失蹤,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