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奇石
清江奇石
清江奇石是指存在於清江流域具有各種獨特形態的石物。它是大自然巧奪天工的傑作。它可為人們帶來考古價值,觀賞價值,經濟價值,收藏價值,保健價值等等。
清江奇石指的是孕育於清江流域的各種各樣的怪石,是天然屬性與人文屬性對於人類本性需求的折射,同時它集顯性價值與潛在價值於一身。它幾乎遍及整個長陽全境。可以說只要在整個長陽內,哪裡有山,哪裡就有令人心儀的石品。正是“山水長陽”
成就了清江奇石,也造福了長陽人民。清江奇石以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相合的功能屬性於一體,產生出很高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收藏價值,科考價值等。綜合價值。正因為如此,自古以來,人們對長陽奇石的關注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從考證到個人收藏把玩,從荒山野嶺到走向市場,從單家分散經營到走向集群產業化,無不演繹出清江奇石的獨特魅力。
溥江奇石主要分佈於溥江流域地區。清江古名為“夷水”,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源在《水經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撰文作記:“夷水……之經者皆石山,略無土岸,其水虛映俯視,游魚如乘空也,淺處多五色石……巡頹浪者不覺疲而忘歸矣" 就開始關注到清江的石頭不一般.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化石》主編劉時藩教授在《萬里長江源何處》一文中對長江及清江等支流的考證,清江始於中生代的三疊紀,即一億七、八千萬年前,在北京大學徐欽琦教授所繪製的《地質歷史上兩個宏年的黃道斜傾變化示意圖》上顯示,正值地質歷史上第二個宏年,是時水往西流,新生代的第三紀的漸新世約三千年前的一次大的造山運動,使清江改西向東流至今,所形成的武陵山余脈縱貫古“長楊”。隨著地殼的劇烈運動、風雨的四季浸蝕,水浪不舍晝夜的衝擊及石與石的相互磨礪,由整衝散、由大沖小、由棱磨圓、由初礪精,從崇山落入深谷,從上水捲入下游,清江的內力地質作用和風雨、冰川、溫度等外力地質作用,將山岩逐漸沖成千姿態百態和異彩紛呈的奇石精品。
清江流域在遠古時期的造山運動中,形成有山川石、河流石。清江之濱的山川石大約在三千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的漸新世一次大的造山運動后形成,有賽如長江三峽神女峰的“石美人”,據清乾隆《長陽縣誌》記載:“石美人,在東門清江南岸,晴著藍衣,雨著青衣。”姿態婀娜,風情萬種;有勝似泰山天燭峰的香爐石,晉朝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記》便對香爐石作了形象的記載,上大下小,形似香爐,岩石危危,高聳入雲,頂峰寬闊平坦,綠樹叢生,四周刀削斧劈,岌岌欲墜。還有如“旱則鞭陰石,雨則鞭陽石”的陰陽石、“水盪其穴,聲如響鈴”的響鈴石以及將軍柱、巫靈大佛都是山川石。河流石在我縣廣大奇石愛好者的大量收藏品中不勝枚舉:菊花石、流紋石、雪浪石、龜紋石、千層石、晶體石、雲錦石、貓眼石、彩畫石、五彩石等不一而足。
清江中礦物和生物在上億年的地質變遷中,形成紋理獨特的山水石、花卉石、人物石、動物石、抽象石、文字石和化石。周曉春、張祖武等收藏有山水紋理石《落日熔金》和《江山多嬌》;李道槐、李茂林等收藏有花卉紋理石《獨放》、《野菊》、《雪梅》;劉光榮、張昌勤等收藏有人物紋理石《屈子風骨》、《馬背少年》;曾令明、劉曉敏等收藏有動物紋理石《忍者神龜》、《鹿鳴金秋》;劉志敏等收藏有抽象紋理石《生命之初》;方炳龍等收藏有文字紋理石《中國萬歲》、《清江奇石》、《山水人》;呂宗林、劉明春等收藏的生物化石《遨遊太空》、《今夜星雲燦》,前者游魚之身,清晰可見,好似在靜聽水聲,仍翔淺底,後者似卵之體,依稀可辨,粒粒晶瑩,宛如燦爛星辰,鑲嵌在黑色夜幕上,巧奪天工,精妙之至。
採集奇石,可帶上鐵爪鉤、鐵杴、鐵鏟等挖掘類的器械;水壺,雨具、遮陽傘、食品、飲料之類的東西,一應俱全。在採集的過程中,最好結伴同行,以防不測,可以相互照應。
1)山體採挖
泥砂石山體極易塌方,採挖時一定要小心謹慎,最好2-3人結伴工作,以防不測。
2)河灘撿石
在河灘撿石時,適逢大款大雨,最好在大雨過後去撿石,石塊被大雨沖刷后盡現眼底。各種花紋造型一清二楚,此時可收集成堆,而後再細品琢磨。
3)山林採石
山林採石一定要結群而行,一定要遵守山林法規,不準挖掘的地方不可濫采、亂挖,要保護自然環境,國家禁採的鐘乳石嚴禁採挖。
奇石採集收攏后,還要通過劈、斬、摳、挖、填、挫、雕、磨、爛、摸壓、增退色、注膠等一系列的手法,來使其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收藏意義。
一般是用鋼斧,鋼錘等工具,對肥厚的觀賞石進行瘦身減肥。通過劈、斬,石的表面往往留下較明顯、有規律的加工痕迹,形成其特別的稜角和石質差異。未徑加工的石質表面或輕或重都有一些風化層或叫石皮,而經過劈、斬之後,這些痕迹喪失。
是用鋼鑿、鋼鑽進行透、漏的加工,一塊普通石頭經加工成為具有通透、明朗等特徵,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摳、挖同樣會在石頭表面留下痕迹。摳、挖會使石頭上留下不規則的鑿痕,
是在摳、挖工序過後的充填和修整。通過填充、鑲嵌、挫修整理,使加工的偽石更加自然。
一般是在工藝石中的常用的技法。通過刀刻、噴沙、拋磨等工藝,使其加工石頭的觀賞性突現。雕、磨常用在葡萄瑪瑙石、圖案石等造假的加工上,人工痕迹明顯,有的可以光滑如鏡,粒粒珠璣。
是現在製造偽石的常用做法。在初步加工成形的石頭上,通過用強酸,弱酸的沖刷、浸泡,來洗刷人工的製作痕迹,緩和加工中出現的稜角和生硬的點、線、面。
就是用模具,通過模壓加工的方法,把製作的圖案粘貼到主體石頭上,使之成為具有觀賞性的觀賞石。材料一般選用工業聚脂或可溶性化工材料,經模壓成型后再加工,不仔細鑒別很容易造成誤藏。
退色:是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溫增色和酸洗退色等做法的總稱。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部分熱衷於奇石文化研究的老同志的帶動下,長陽賞石文化熱潮蓬勃興起。收藏、開發清江奇石的氣候逐漸形成。早在1995年,由龔發達等一批長陽文化人發起,成立了長陽奇石協會,到目前為止,組織機構日益健全,隊伍不斷壯大,會員達160餘人。在協會的推動下,一批奇石愛好者紛紛上山下河,收藏了大批清江精品石,后又帶動了幾千農民和上百城鎮居民搶救奇石資源,使清江奇石的發現、收集、整理、展示、交流活動尉然成風。一是賞石藝術協會成功舉辦六屆石展,還有意地組織外出考察參觀;二是家庭收藏成館的百餘人;三是編撰出版了大型畫冊《清江石》,受到韓國、台灣、香港及各省的好評,還組織專家撰寫各種論文,進行賞石理論研究;四是大力宣傳清江賞石文化,擴大了清江奇石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在三峽奇石熱興起后,一大批專家把長陽清江作為他們搜尋奇石的基地,宜昌、武漢、廣東、廣西、山東、河南、韓國、台灣、東北、上海等地來長陽尋覓清江奇石者達數萬人次之多。可以說,清江奇石文化極大地拓展了巴土文化的內涵,豐富並滿足了人們精神生活需求。清江奇石正與根藝、盆景一起成為長陽民族文化“新三寶”。
長陽奇石壯大了清江流域文化產業,促進了清江兩岸地方經濟發展。清江的長陽奇石也有眾多採集專業村(街、市場。現在已有龍舟坪鎮的渡口坪村、西氏坪村、白氏坪村、永和坪村、津洋口村以及漁峽口鎮的招來河村,其中奇石產業專業戶達百餘家,渡口坪全村家家戶戶采奇石。全縣總計有採集、收藏奇石的人數達數萬人以上,全縣境內現有大、中、小集石輪藏共200萬枚以上,估價在2000萬元,交易的最大畫面石達15噸重,單體最大價位達20萬元,交易人數達10000人次,專業村戶均年收入達3萬元。清江奇石收藏的帶頭人楊遠壽採石年收益30萬元左右,據不完全統計,長陽奇石現已銷往韓國、美國、德國、東南亞等國家和港、澳、台等地區。長陽奇石的規模與效用,與根藝、盆景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藝術價值可與柳公權的字、畢加索的畫、泰戈耳的詩等量齊觀。清江奇石的後來居上,無疑壯大了文化產業,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形狀是人們觀賞奇石的第一要素。天然的外在形狀如圓、橢圓、起伏狀、豎、橫、斜等千奇百怪,無所不有,耐人回味。
色澤美。奇石的色澤大多以奇彩為主。她將赤、橙、黃、綠、青、藍、紫混為一體。奇石的色澤貴在多色,給人以美的享受。
紋理美。奇石的紋理是組成奇石圖案的重要元素。奇石上的點、線、面構成了人文山川、花鳥蟲魚、場景故事等圖案。時而呈浮雕、透雕、陰雕;時而組成水彩、國畫、油畫;時而又變成素描、速寫;時而如影視寫真。線條節奏明快,韻律深厚,變幻無窮,妙趣橫生。
美麗的奇石,首先引起人們視覺上的震撼。賞析時,品其瘦漏透皺之秀,看其形質色紋之美,觀其變幻無窮之奇,韻其大小雄雅之體。通過觀賞,達到人與石化、石化人品的境界。另外,上品奇石往往音鳴或有迴音且有悅耳之感。聲音越亮,說明石質越好,自然石品越高,表示她不會被風化且有永久的收藏性。將奇石拿在手上賞析或者用手直接觸其表體,可以與奇石對話。手感細膩、圓潤、光滑,可促使人的血液加速流動,使神徑發生微妙變化,達到賞心的境地。聞其氣味。有少數石品本身就散發出香味。
通過觀聽觸聞,奇石的審美關鍵環節是悟道。通過賞析,悟出人生的哲理,悟出事物的原理,悟出天地的法理。通過悟道,達到主客體之統一,感悟人生哲理。形成對奇石的獨到認識,真正達到人石共語、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