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坑鎮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轄鎮
銀坑鎮,隸屬於江西省于都縣。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北部,319國道和224省道(於銀線)交匯點,東臨該縣葛坳鄉及瑞金市下壩鄉,南與該縣仙下、寬田鄉相接,西與馬安、橋頭鄉接壤,北與興國縣樟木鄉、梅窖鄉交界,距于都縣城38公里、興國縣城38公里、寧都縣城58公里。
銀坑鎮自宋代設圩鎮已有900多年歷史,交通極為便利,319國道貫穿全境,縣域副中心,北部經濟、文化中心,是通往於都、寧都、興國三縣的中心地域,也是于都縣北部“四鄉一鎮”的中心城鎮。全鎮總面積170.88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總人口70028人(截至2010年),其中農業人口62501人(截至2010年),圩鎮佔地2.2k㎡,常住人口達1.7萬餘人,經營商住戶1100多戶。其中絕大多數為客家人,通行客家話(於桂片)。
清代,于都縣設4鄉10里,銀坑地區屬智義鄉長興里、黃金鄉安富里、長樂里。銀坑北部屬興國縣衣錦鄉卜本里。
民國初年,隸屬關係沿襲清制。民國18年(1929年)6月,國民政府頒布《縣組織法》,全縣設4鄉17區。銀坑地區屬北鄉樂區。
蘇區時期,1932年1月20日,紅三軍團攻克上寶土圍,在於北區設立勝利縣,下轄11區。銀坑地區設有河田區、平安區。1933年夏。撤銷河田區,增設銀坑區。南部地區屬勝利縣三貫區。1934年12月。紅軍撤離,銀坑地區屬於都縣。
1949年8月14日(農曆七月二十日),銀坑地區解放。全縣劃為六區,第五區駐銀坑圩,統銀坑鄉、富強鄉(今馬安鄉、橋頭鄉)。
1972年10月劃出馬安、橋頭人民公社,設立馬安、橋頭鄉。
1988年4月,銀坑鄉改為銀坑鎮。
截至2010年,銀坑鎮下轄25個行政村,365個村民小組。
新街 | 謝坑 | 冷水 | 坪腦 | 香塘 |
銀坑 | 窯前 | 營下 | 洋河 | 洋逕 |
年豐 | 河背 | 平安 | 琵琶 | 松山 |
岩前 | 上謝 | 梅屋 | 汾坑 | 富竹 |
鯉汾 | 井洲 | 周新 | 周慶 | 漢田 |
銀坑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北部,319國道和224省道(於銀線)交匯點,距于都縣城38km、興國縣城38km、寧都縣城58km,319國道貫穿全境,全鎮總面積170.88平方公里。
銀坑鎮境內地層出露較明顯的有古生界的泥盆系、石灰系、二疊系和新生界的第四系沉積。受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西:西北邊緩高山峻岭和東部邊緩高低不等的丘陵地形組成的中部長條形盆地,在東南角有一個缺口,岩前河、銀坑河向梅江傾流。
按氣候區域劃分,銀坑地處中亞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和春早、夏長、秋短、冬遲等特點。
鉛、鋅、銀礦呈共生礦產出。主要分佈在窯前村的柳木坑和河背村的松山背。柳木坑礦點,礦化面積0.5平方公里,礦體賦存在震旦系的東西向破碎帶中,呈透鏡狀,礦石含鉛1.74%、鋅0.284%、銀320克/噸。
金礦主要分佈在琵琶村龍逕河一帶。
鎢礦主要分佈在鞏前、梅屋、岩前村一帶,花崗岩侵入石炭系石灰岩,形成矽卡岩型白鎢礦床及石英脈型鎢礦床。據地質局九。九隊提供資料,礦體延伸較大,厚度1.29~2.33米,礦石.品位0.294~0.414%,儲藏量預計達5229噸。
滑石主要分佈在鞏前村一帶,礦體賦存在二疊系地層之中,呈似層狀產出,厚2~5米,品位30--80%,預計儲量200萬噸,屬不純石灰岩受花崗岩侵入所形成的接觸交代型礦床。由於白度較低,尚未開採。
透閃石,主要分佈在岩前村高嶺一帶,與滑石緊密共生。礦體賦存在二疊系不純灰岩之中,呈層狀,厚度3-7米,品位60--75%,預計儲量150萬噸。大理石主要分佈在岩前村,礦體賦存石炭系和二疊系地層之中,呈層狀產出。
可燃性礦產—煤境內含煤地層有石岩系煤層和二疊系煤層,總儲量約200萬噸。石炭系煤層分佈在刁子山、馬蜂窩、洋河等地,呈透鏡狀(雞窩狀)產出,可采l~2層,無煙煤。二疊系煤層分佈在大塘面等地,呈層狀或似層狀產出,無煙煤。
動物資源
森林過伐使野生動物的生長與繁殖失去優越環境,珍稀動物越來越少,有的已多年匿跡。獸類主要有野豬、野兔、豺狗、狐狸、豪豬、冰獺、穿山甲等。20世紀60年代,在山區常有老虎、野牛等大型動物出現。鳥類主要有野雞、竹雞、鷓鴣、燕子長尾鳥、魚狗等。蟲類主要有蛇、蛾、蝗、蟬、螳螂、蜘蛛、蟾蜍和各種蛙類等。魚類主要有黃鯰、黃鱔、泥鰍、甲魚、河蚌、河蟹、蝦等。
植物資源
竹木主要有松樹、杉樹、桐子樹、荷樹、樟樹、柏樹、女貞樹、烏桕樹、苦楝樹、楊樹、柳樹、桑樹、杏樹、枇杷樹、李樹、桃樹、梨樹、黃竹、毛竹等。藥用植物主要有七葉一枝花、金銀花、野菊花、犁頭草、金錢草:白花蛇舌草、青木香、何首烏、紅根地膽、車前草、海金沙、小葉野雞尾、仙鶴草、敗漿草、夏枯草、龍膽草、茵陳草、田邊菊、鳳凰尾草、土茯苓、五加皮、桑寄生、黃連、蒲公英、益母草、石菖蒲、金櫻子、算盤子、雞眼草、魚腥草、駁骨草、半夏、夏無蹤等。
截至2010年,銀坑鎮總人口70028人,其中農業人口62501,圩鎮人口16000人。
2010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148.2萬元,比上年增長16.3%,工農業總產值38152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2094元,比上年增長7%。
鎮域企業:松山煤礦、江西潤鵬礦業公司、銀金石灰廠,新光輝礦業公司(銀礦)、大型紅磚廠10家。農民工返鄉辦企業200餘人,開辦服裝、毛織企業60餘家,大眾、西鴻電子廠分廠各1家。
銀坑鎮
銀坑中學校門
全鎮共有初中2所:平安初級中學位於銀坑鎮平安村,距縣城約50公里;汾坑初級中學位於銀坑鎮汾坑村。
全鎮共有小學及小學教學點32個。
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是一所公辦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創建於1951年3月,初名銀坑衛生所,1961年,改稱銀坑衛生院,1976年2月,衛生院改稱中心衛生院,1987年1月,銀坑中心衛生院升格為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成為縣屬二級機構。內設內科,急診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及中醫科,擁有病床150張。2002年,有正式職工130人,專業技術人員113人。醫院是于都縣北部重要的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於都北部四鄉一鎮近20萬人口。
銀坑鎮是典型的客家古鎮,據有關資料記載,唐朝始有人類遷入銀坑,唐,凌氏由尋烏縣安子前遷入洋河橋,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鍾岩由興國縣竹壩遷入琵琶村貫前,這是客家人最早遷入銀坑的記載,大量客家人遷入銀坑定居是在明清之際,遷入人口數量遠超前期。客家人在銀坑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出了燦爛的客家文化,於都嗩吶、於都半班戲便是其中傑出代表,而銀坑甑笊舞以其獨特魅力,已於2008年入選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甑笊舞1
甑笊舞2
鄉俗規定,每年正月初六,各屋場的頭人先集中商議演出順序。定下“坐案”屋場,並由最先演出的屋場準備甑笊等道具。
甑笊舞3
甑笊舞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進行表演,反映了贛南客家人的生產、生活、文化演變,是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天華山
雲霧籠罩的天華山
竹篙寨
竹篙寨
宋代煉銀遺址
宋代煉銀遺址
岳飛寨
岳飛寨城牆
牛皋井
牛皋井
佛剎記碑
皇帝岩
方槐
原名賴芳槐,曾用名賴世祿。1917年出生於銀坑鎮平安寨。1932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方槐是“航空火種”之一。歷任紅一軍團野戰醫院幹事、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師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洪道葵
榜名基號磷邛,窯前村人。生於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歿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科第四十六名舉人,授豐城縣知事,不願赴任i在於都城郊創辦“昌村中學”,自任校長至終。
鍾起煌
1943年10月生,銀坑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88年9月任中共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1990年6月任中共九江市委書記;1992年3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1995年8月至2001年12月任第十屆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2002年1月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3年1月任江西省政協主席;2003年1月,不再擔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務;2007年2月28日任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謝裕民
窯前村人。1932年10月出生,1949年12月參加工作,195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寧都地委土改工作隊隊員,寧都團地委幹事,中共寧都地委幹事,中共興國縣委幹事,中共江西省委城市工作部幹事,省委工業部幹事、副科長,豐城礦務局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坪湖煤礦黨委副書記、代廠長,省委工交政治部科長,新華煤礦“五七”大軍連長,江西省計劃委員會物資計劃處負責人,省金屬材料公司副經理,省化工建材公司副經理、經理、調研員。1993年3月退休。
鍾明(1916年--)于都縣銀坑鎮營下村人,1916年出生。1933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松花江專署建設局局長、民政局局長。
劉義榮(1915—),銀坑鎮周慶村人。1968年起任北京軍區炮兵副司令員、顧問。劉繼德(1917—)原名劉時綏,銀坑鎮冷水村人。建國后,任西南軍區衛生部工人醫院院長(正團級)、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正師級),1978年8月任第三軍醫大學顧問(副軍職)。1983年12月離職休養。
陳祖江(1917—),銀坑鎮香塘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北京中央縱隊團參謀長,北京公安二師五團副團長、四團團長,中央警衛師副師長,北京衛戍區副參謀長。
黃華炳(1918—),銀坑鎮岩前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北京任軍委情報部五局副局長、軍委三局一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