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鎮
邵伯鎮
邵伯鎮,地處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政府駐地仙女鎮北部。面積12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5.37萬畝、水面面積1.2萬畝。76640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駐鎮邵喬路,距市政府駐地北12公里。東鄰丁伙鎮、真武鎮,西傍邵伯湖與揚州市邗江區相望,南接仙女鎮,北與高郵車邏鎮、八橋鎮接壤。轄艾菱、公路、南渡、崔橋、許庄、梁庄、張橋、高蓬、謝庄、馬盪、孫橋、謝樓、昭關壩、新建、東南、戚墅、北祥、京杭、紅嶺、運東、露筋、綠洋湖、漁業23個村,甘棠、高蓬、公路、北祥4個社區居委會和糧食原種場、水產養殖場2個國營場圃。邵伯古稱甘棠和邵伯埭,因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官封太保太傅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謝安於此築埭而得名,唐宋以後日益興盛,是京杭運河線上聞名遐邇的繁華商阜。明清時期設邵伯巡檢司,轄24坊8輔;民國元年(1912)至26年,設邵伯市,轄15庄5鎮。
先後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江蘇省重點鎮等榮譽稱號。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重點鎮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江蘇省重點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示範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江蘇省衛生鎮。
“邵伯”鎮名的由來,邵伯還有一個別稱,名叫“甘棠”或者是“邵伯埭”,因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謝安於此築埭造福於民而得名,百姓把謝安比作西周時的召公,為紀念謝安改原地名步邱為邵伯,古代“邵”和“召”同音,唐宋日益興盛。當年廣為植株的古甘棠,現在還有一棵(後人補栽),隱在邵伯老街之中。時值秋季,並不是甘棠開花的季節,只一些零散的葉子,懸掛在枝頭。
如此,倒更顯得古趣。(但也有人稱宜陽縣香鹿山鎮甘棠村即為古召伯聽政處原址,有清代河南尹張漢手書“召伯聽政處”石碑於此。),據史料記載,邵伯最早稱為“步丘”,在史料中記有陳勝、吳廣起義時曾經過“步丘”。1600多年歷史的積澱,使古鎮邵伯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同時又造就了斗野亭,鎮水鐵牛、謝公祠、條石街、甘棠古樹等十多處古迹,也留下孫覺、蘇軾、蘇轍、黃庭堅等文人墨客的傳奇足跡。
如今的邵伯,是全國1887家重點鎮之一,鎮域面積為98.61平方公里,人口近10萬,轄2個國營場圃,2個居民社區,21個行政村,耕地面積7499公頃。區域優勢十分明顯,東臨京滬高速公路,南卧揚粟高速和寧啟鐵路,西傍京杭大運河,北與高郵市接壤,淮江公路中貫全境,是江都區“一主兩翼”發展戰略的北翼,是鑲嵌在長江運河邊上的一顆明珠,是一座融入沿江、沿運開放、開發的旅遊名鎮,商貿重鎮,交通要鎮,經濟強鎮。改革開放以來,邵伯鎮憑藉優越的區域優勢,搶抓大開放、大發展先機,堅持以“工業強鎮、建築富鎮、旅遊美鎮、科教興鎮”總攬全局,傾力打造“三區一業(即工業集中區、邵伯淥洋湖區、商貿集鎮區、建築安裝業)”,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截止2009年,全鎮擁有建築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3家,列統企業58家,億元企業21家。實現經濟總量176.9億元,地區生產總值65.2億元,財政收入1.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68元,被評為十佳爭先進位鄉鎮,工業集中區被評為揚州市十強鄉鎮工業集中區。
淥洋湖村被確定為江蘇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2010年以來,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大幹三五年,建設新邵伯”的宏偉戰略目標,著力在工業轉型升級、高效農業發展、旅遊開發建設、城鄉環境改善、和諧社會建設上取得新突破。致力打造實力邵伯、人文邵伯、生態邵伯、精緻邵伯、幸福邵伯,努力把邵伯建設成為沿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全市城鄉統籌發展的領頭雁。
邵伯鎮
明清時期設邵伯巡檢司,轄24坊8輔;
民國元年(1912)至23年,設邵伯市,轄15庄5鎮;
民國34年(1945年)12月至次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邵伯建立政權,初置區政府,后建市政府,領轄邵伯、青雲、蟾宮3鎮及昭關、永橋、兩渡、孫橋、水西5鄉;
民國38年(1949年),邵伯再次解放,初設邵伯市政府,後設鎮政府;
1952年9月邵伯鎮政府升格為邵伯區政府,轄原邵伯鎮及公路村;
1954年6月恢復邵伯鎮機構,改稱為邵伯鎮人民委員會;
1958年9月建立江都縣第一個人民公社——邵伯人民公社,為政社合一的行政機構,基層設8個工區;
1959年5月調整公社規模,劃出丁伙地區;
1961年再次調整,轄5個居委會,2個大隊,另建艾菱公社,轄18個生產大隊;1964年11月改邵伯鎮人民公社為邵伯鎮人民政府;
1968年9月,建邵伯鎮革命委員會;
1973年4月,鄉鎮合併,艾菱、邵伯並為邵伯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1年5月,改公社革命委員會為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5月,複名邵伯鎮人民政府;
2005年5月行政區劃調整,昭關、邵伯鎮合併新建邵伯鎮。
現有轄艾菱、公路、南渡、崔橋、許庄、梁庄、鎮南、高蓬、謝庄、馬盪、孫橋、謝樓、昭關壩、新建、東南、戚墅、北祥、京杭、紅嶺、運東、露筋、綠洋湖、漁業23個村,甘棠、高蓬、公路、北祥4個社區居委會和糧食原種場、水產養殖場2個國營場圃。
邵伯城隍廟位於邵伯鎮鎮北,明洪武三年建。原為搜鹽所,明季所移於儀征,鎮人捐資以遺址建廟祀城隍。歷史上的邵伯城隍廟,殿宇巍峨,氣勢宏偉。
第一進山門殿,第二進四值曹公殿,殿內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殿旁有廂房五間。第三進審事廳,兩側有七八間執事用房。
第四進正殿,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疏密得當,刻鏤精緻,紋飾典雅。正殿供奉城隍爺神像,金臉,五綹鬍鬚,神態儒雅。腰系玉帶,腳蹬烏靴,頭戴鉤金彩冠,身著繡花紅袍。正殿廊柱上有一楹聯:作事姦邪任爾焚香無益;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
在邵伯,邵伯埭應該算是國內非常古老的水利設施了,它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自身從興建到棄用,也經歷了630多年的滄桑。埭,是一種攔阻水的土堤壩,又叫堰。它能有效地防止河水下泄,起到蓄水利農的作用,也不影響航行。
據晉書記載:晉太元十年(385年)太傅謝安為避奸出鎮廣陵步邱,築壘日新城。他見那裡“地勢西高東下,春夏湖水漲漫,東侵濃田,西又苦旱,便立埭以界之”,這樣,“隨時蓄泄,高下兩利,田獲其收,民被其澤”,“後人思安德,比於邵伯,因以立名”。這埭就是邵伯埭,這城亦名邵伯。
直至宋仁宗天聖中(1023年-1032年)“監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鑒,始議復閘節水以省舟船過埭之勞。時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張綸為發運副使,錶行之。始為真州閘,歲省冗卒五百人,雜費二十五萬……自后,北神堰、邵伯諸埭,相次廢革,至今為利”。
這樣,邵伯埭在經歷了630多年的滄桑,算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古鎮的後街旁邊有一條綠色的小河,形如玉帶,人們稱之為:“玉帶河”,是古鎮上的一條護鎮之河,小河曲曲彎彎,粼粼流淌,隔不遠就有一橋,有小木橋,條石橋,石頭拱橋,一字排開,橫跨小河,從東河頭向南數,就有淳子橋,楊公館橋,中橋,五福橋(又名鐵橋),南橋(又名多子橋),河東岸是一片綠色的梯田,是專門生產蔬菜的。
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之前,就沿運河設市裡,成為運河古鎮之一,到清乾隆已是萬家燈火、商旅如織的重要商埠。現在邵伯現在還保存著蘇北、蘇中地區少有的條石街,它是邵伯的一張名片,有不少的電影、電視劇到此拍攝,是不可多得的影視基地。
建於康熙年間的古街,南北走向與運河平行,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條石頭街寬不足2.5米,全長1500公尺,全由整塊的青條石鋪就,中間交叉橫排,下有磚砌水下道,兩旁為豎條石,設有陰中和地溝。在街的南北兩頭砌有圓門,上有更樓,設有木製柵欄,非常古樸壯觀,南北兩圓門是南鄉、北鄉居民進鎮的必經之路。
南園門更樓叫“青雲樓”,又叫“文昌樓”即取“青雲得路”之意。現還保存有門樓上的石頭一塊。北園門上更樓叫“真武樓”,鎮民是想得到真武大帝的庇護,求個國泰民安。
邵伯鎮
邵伯三里長的條石街,好似一條長龍,頭南尾北,鎮南的南塘,好似龍飲水的仙池,而與條石街構成垂直的巷子,就像龍的爪子,向東西延伸,一一對稱,西連古運河,東接里下河。
古老的街巷中散落一些古宅,它猶如珍珠閃亮,那些深宅大院,經典名庄,其建築和風格很獨特,是豐富的旅遊資源。在南大街133號,145號等,位於大馬頭和朱家巷之間,有一群明代建築,古房屋又40餘間,規模宏偉,結構緊湊嚴謹,細緻精緻,布局優雅,這些明代建築有較高的文物和人文價值。
邵伯因運河而生存,水上運輸異常繁忙,因而各碼頭,不僅多,而且各具功能。沿古鎮市中心向西,拾級而上,就能看到大運河線上遠近聞名的貨運碼頭——大馬頭。人們稱它為“運河第一渡”,“水上城坊”,大馬頭對岸就是古代的潘家古渡,與河西大街遙遙相望。運河興旺,邵伯繁榮,大馬頭自然成為運河線重要商埠之一,而且素有“鎮江小馬頭,邵伯大馬頭”的美稱。
據查,現今邵伯鐵牛、運河碼頭等遺跡被列入大運河申遺正式名錄
江都區邵伯鎮斗野亭,始建於宋熙寧二年(1069),因亭的位置“於天文屬斗分野”而得名。斗野亭雄踞高丘,面臨邵伯湖,憑眺湖光浩渺,遠觀帆影點點,近看田家炊煙,都有無窮的樂趣。數百年來,斗野亭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來此觀景賦詩,尤以北宋年間文人為最,孫覺、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張耒等來此作詩,堪稱絕妙。
最先來的是孫覺(高郵人),曾竭力提拔秦觀,並將其介紹給蘇東坡,高郵文游台便是當年蘇軾、秦觀、孫覺、王鞏飲酒論詩之所。如果說文游台是他們會聚的史冊,那麼斗野亭即是他們友誼的豐碑。孫覺寫的是五古:“淮海無林邱,曠澤千里平。一渠閑防瀦,物色故不清。老僧喜穿築,北戶延朱甍。檐楯斗杓落,簾帷河漢傾。平湖杳無涯,湛湛春波生。結纜嗟已晚,不見芙蓉城。尚想紫芡盤,明珠出新烹。
平生有微尚,一舟聊寄行。遇勝輒偃蹇,霜須刷澄明。可待齒牙豁,歸歟謝浮榮。”從孫覺的詩可看出斗野亭確實怡人。首先是氣勢雄偉。“檐楯斗杓落,簾帷河漢傾”,結構彷彿天上落下的北斗星,其帷幕猶如天上傾瀉的銀河。其次是周圍的景色美,邵伯湖內荷花盛開,藕香洋溢,如果在斗野亭上,面對湖水,吃上“紫芡”、喝上“新烹”,其樂何及?即使他這個老翁也陶醉其間了。
清朝康熙年間,淮河水災,江蘇揚州市邵伯鎮南更樓決堤,決口長達180米,水深13米多,康熙皇帝見到奏章,大為震驚,責令漕河總督張鵬翮迅速堵塞決口。因決口太深,一時難堵,故避開決口,開越河一道,自倉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廟接運河,又築南北二壩。康熙四十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處共設置了十二隻動物,即“九牛二虎一隻雞”,安放於水勢要衝,以祁鎮水。
如今“雞飛虎跑”,只剩下幾隻鐵牛散落於河堤上,邵伯鐵牛便是保存比較完好的一隻。邵伯鐵牛長1.98米,高1.10米,腹空,橫卧在厚約10公分的聯體鐵座上鑄工精細,造型生動,重約2噸。咸豐二年《甘棠小志》作者董恂,奉命督運楚南漕糧路過邵伯,見邵伯鐵犀尚完整,獨無銘,特補撰曰:“淮水北來何泱泱,長堤如虹固金湯。冶鐵作犀鎮甘棠,以坤坎柔克剛。容民畜眾保無疆,億萬千年頌平康”。
邵伯鐵牛鑄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300餘年。據說千里運河線上共有九牛二虎一隻雞。但保存完好者僅邵伯鐵牛而已。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淮河再鬧水災。邵伯鎮南更樓決堤,決口長180米,深13米,漕運一度中斷。康熙帝接到奏章,大為震驚,責令剛剛接替病逝的于成龍(小于成龍,康熙年間另有一被康熙贊為“天下廉吏第一”、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的同名于成龍)任河道總督的張鵬翮前往治理。可是,因為決口太深,一時難以堵住,只得避開決口,開越河一道,自倉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廟接運河,又築南北二壩,始得控制。
康熙四十年(1701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處設置十二隻動物塑像,即“九牛二虎一隻雞”,安放於水勢要衝,以期鎮水安瀾,同時亦作為水位測定之標識,人們通過水位上漲到動物腳、身、頸的位置,判斷水患發生的可能性。
董醇所著《甘棠小志》云:然有此棣,即當有此祠。《元豐九域志》言:“甘棠廟即謝公祠也”。也就是說,棣,廟,祠為同一時期。原甘棠廟有廟碑,據《董山谷外集》記載為“唐太時顏真卿書”。《雍正江都志》言,“甘棠廟舊祀晉太傅謝安,歲久廟塌,鎮民肖像於五聖祠前殿”,嘉慶元年,學使耿定向謂安宜正位於堂,檄揚州知府遷安像於後殿”。到嘉靖六年(1523年),公祠嘗改額曰車山書院。據此,兩府言安石書院,謝公書院,當亦即此祠。”
古甘棠廟前值有甘棠樹,現有的甘棠樹是明洪武年間,邵伯在原甘棠廟的舊址設巡檢司,在司署門口補植了一顆甘棠樹,這稀少的甘棠樹長得老枝枯乾,皮老如鱗,夏日濃蔭蔽日,樹葉質潤特厚,當你仰望高聳挺拔,參天摩雲的風姿時,你心裡一定充滿讚美和崇敬之情,當你看到那鬱鬱蔥蔥,冬干虯枝的甘棠古樹,你就會情不自禁的思念謝公了,它見證了謝公築棣為民的功績。
蔣桂同在《清平樂甘棠古迹》中寫道:“謝公承禹,世代傳佳譽,治理洪流曾伏虎,鬱郁甘棠千古。”邵伯人民稱頌謝公,將比作治水聖人大禹。謝安築棣后逐步形成集鎮。鎮民飲水不便,謝公就在鎮內鑿井取水,造福於民。相傳,邵伯鎮北頭,緊靠堤下的的潘家巷就有一古井,為謝公築棣時所鑿。
古邵伯湖畔有一古剎——梵行禪院,俗稱西寺。古寺為晉寧康三年(383)年僧人行密所建,明洪武初,以寺基為水驛。三年(1370年)僧人妙用遷寺於惠政橋西。惠政橋,磚石結構,跨鐵牛港。橋在西寺東,俗稱西寺橋,亦叫隱棠橋。因東晉謝安施政惠民而得此橋名,這是邵伯人民懷念謝公,感其恩德的又一歷史見證,1958年因建船而毀。
清《甘棠德志》言:“義學創於順治三年(1646年),先世必昌公偕潘,蔣兩紳士有事,廳后本茅屋,迨汝梅公易以瓦,乾隆初,屋頗傾坯,前廳蔣春和修,后宇龔聯甲修,義學位於鎮中(土真)巷之南,竹巷之北,緊靠雙旗杆。義學為免費教育,面向窮苦鎮民,為當地培養人才,這乃實屬善舉。人們辦義學自然是受謝公惠政於民思想的熏陶和影響,自然而然的就加上甘棠二字。
寺廟名稱 | 地址 | 創建年代 | 備註 |
甘堂廟 | 后東街 | 東晉 | 紀念謝安 |
梵行寺 | 運河西 | 東晉寧康三年 | 亦稱西寺 |
來鶴寺 | 神路(今甘棠路) | 隋大業三年 | 原名法華寺 |
寶公寺 | 鎮南郊 | 宋元豐五年 | 亦稱釋迦教 |
五聖祠 | 后東街 | 明代遷謝安像於祠,亦稱謝公祠 | |
城隍廟 | 鎮北 | 明洪武三年 | 當時全國唯一一座受國家承認的鎮級城隍廟 |
大悲閣 | 廟巷口 | 明洪武六年 | |
都土地廟 | 街北蔡家巷 | 明洪武七年 | |
東嶽廟 | 鎮東郊 | 明洪武二十九年 | |
玉皇閣 | 神路 | 明天啟初 | |
泰山行宮 | 鎮北 | 明洪熙初 | |
祐聖觀 | 來鶴寺側 | 元至正年間 | |
羅令祠 | 來鶴寺側 | 宋元豐年間 | |
印心堂 | 祐聖觀側 | 始建年代無考 | |
關帝廟 | 鐵牛灣 | 清康熙三十九年 | |
關帝廟 | 東河頭 | 清康熙六十一年 | |
關帝廟 | 館驛前 | 清乾隆十七年 | |
火星廟 | 北河頭 | 明玄德年間 | |
都天行宮 | 倉巷北 | 清乾隆年間 | 祭祀役 |
多寶院 | 竹巷口 | 清康熙元年 | 齋僧歇息處 |
准提庵 | 玉帶河邊 | 始建年代無考 | 東晉寧康五年修建 |
接引庵 | 南濟孤壇東 | 始建年代無考 | 東晉寧康五年修建 |
南大王廟 | 鎮北運堤東 | 清代 | |
北大王廟 | 鎮北運堤西 | 清代 | |
中大王廟 | 今邵伯船閘 | 清道光年間 | 亦說今歷史陵園邊 |
如來庵 | 鎮北運堤東 | 清咸豐年間 | |
前地藏庵 | 街北運堤東 | 清道光年間 | |
后地藏庵 | 街北運堤東 | 清道光年間 | |
甘露庵 | 街北運堤東 | 清代 | |
三元宮 | 鎮北 | 宋代 | |
龍王廟 | 運河西 | 清代 | |
財神廟 | 鎮南運堤東 | ||
財神廟 | 東街 | ||
三茅宮 | 城隍廟側 | ||
銀俺 | 銀錠橋東(今甘棠路) | 清代 | |
南濟孤壇 | 寶公鄉(今高蓬村) | ||
護國寺 | 大碼頭 | 唐代 | 清代重修 |
文昌宮 | 銀錠橋東 | 清代 | 舊稱斗壇 |
太平庵 | 城隍廟碼頭 | 又稱觀音庵 | |
清真寺 | 后東街 | ||
劉猛將軍廟 | 后東街 |
邵伯宗廟、寺院很多,有歷史記載的有99座,不一一記錄,上面表格為主要寺廟。
邵伯鎮
邵伯鎮域面積為98.61平方公里,人口8.58萬,轄有2個國營場圃,4個居民社區,2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7499公頃。鎮區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建成區4.5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達20%以上,環境清新優美。
邵伯鎮
全鎮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3億元;經濟總量103.47億元,其中農副業產值4.47億元,工業產值62.3億元,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44億元,建安業實現施工產值25.26元;財政收入1.21億元,其中鎮級可用財力38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97元,比上年凈增885元。農副產品中邵伯老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譽為“運河三寶”之一,水產及特水養殖星羅棋布;工業產品中有化工及高分子材料、玩具及玩具配件、機械、電子、輕紡、造船等六大系列;建築大軍遍布神州,擁有建安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1家,二級資質企業2家,被譽為“建築之鄉”。服務業中,有鋼材、建材、農貿等十大專業市場;挖掘“古”、“水”、“文”、“食”資源,做好美食餐飲文章是主要工作之一,邵伯湖風景旅遊區已開發景點十餘處,年遊客量已逾十萬人次,邵伯湖、邵伯船閘和邵伯龍蝦、邵伯香腸等特色景區和美食的知名度不斷擴大。
地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西氣東輸”工程大型儲氣庫建於境內。經濟以工業經濟為主,2004年三大產業產值分別為3.2、33.8、6.1億元。有江蘇江佳電子、揚州華藝集團、揚州亞通機械、揚州科進船業、峰業電力、毛紡織、非凡制衣、倍斯特化纖、顯業集團等39家重點骨幹企業。有江佳牌陶瓷濾波器、江液牌液壓件、顯業牌塔式麥芽設備、三元牌套筒扳手、長運牌汽車燃油箱、三洋牌複合穩定劑等,出口產品有數控機床、服裝、玩具及玩具配件、手工工具等。
邵伯是全國1887家重點鎮之一,鎮駐地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有甘棠路、銀杏路、建設路、工農南路、美食街、邵伯老街等主街道,其中甘棠路全長1.6公里,為鎮區主街道;邵伯老街全長1.5公里,為明清條石街;美食街新建店鋪83間19360平方米,是品嘗邵伯龍是的好去處。有2萬平方米市民廣場,有東花園別墅區,桃園、銀杏、工農等新型住宅區。有明清古居10餘處。邵伯東臨京滬高速,南卧揚溧高速和寧啟鐵路,西傍京杭運河,淮江公路【327省道】穿境而過,公路、水運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七部委日前聯合下發通知,公布最新一批3675個全國重點鎮名單,其中江蘇96個鎮、揚州9個鎮入選。江都區小紀鎮、邵伯鎮榜上有名,將在小城鎮建設領域獲得國家政策優先支持。
小紀鎮、邵伯鎮是江都區小城鎮建設的樣板。此前,兩鎮已被確定為揚州市重點中心鎮,小紀鎮還被確定為全省強鎮擴權試點鎮。據了解,2004年公布的1887個全國重點鎮名單中,江都區僅邵伯鎮一家,此次新增小紀鎮。與2004年主要看GDP不同,此次入選全國重點鎮的考評更加全面,包括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潛力大、服務功能較完善、規劃管理水平較高、科技創新能力較強6項內容。
據悉,全國重點鎮是小城鎮建設發展的重點和龍頭。入選全國重點鎮將獲得政策上的紅利,有望在政策、土地和項目等方面獲得優先扶持。根據國家七部委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將按照提高質量、節約用地、體現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項目安排上對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予以扶持。
邵伯鎮
全鎮初中普及率100%,有中學4所,小學7所,幼兒園7所,邵伯小學是江蘇省實驗小學,邵伯鎮中學和邵伯鎮昭關中學為江蘇省示範初中。有醫院4所,其中1所為國家二類醫院。有自來水廠3家,污水處理廠1家。有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邵伯湖和揚州市級自然保護區淥洋湖,有成立於1928年的中共邵伯特別支部舊址和邵伯保衛戰指揮部舊址、邵伯保衛戰紀念碑等革命勝跡;有斗野亭、“大馬頭”、條石街、巡檢司、大王廟、雲川閣等歷史遺跡,有清代鎮水鐵牛、稀世古木甘棠樹和清代石獅、石羊、石馬等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