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橋鄉
雲南省麗江市下轄鄉
寧蒗縣紅橋鄉政府駐地位於縣城北27公里,海拔2435米。東臨四川鹽源縣,總面積514.31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70全自然村。其中,紅橋、莊房、大栗樹、黃臘老4個行政村在壩區,主產稻穀、玉米。在紅橋壩北面建有蓄水105萬立方米的新文水庫,還建有綠德、干壩子、任家灣、東漂落4個小二型水庫,蓄水145萬立方米。水蕖15條,全長25公里,有效灌溉面積10187畝,佔全鄉總耕地面積233024畝的30.8%,是全縣主要產糧區之一。主要礦點有金子溝鐵礦點,大水溝煤礦點、水井灣鋁礦點等。
紅橋河、拉都河、黃臘老河河流由西向東,河流量大,水能資源豐富,但尚未得到開發利用,僅利用了下游的石丫口電站、拉都河電站和天生橋電站。黃臘老河的水電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境內吉意溶洞風景區至今尚未完全開發利用。金子溝村委會的青龍海至今還是處女地,狗鑽洞的岩溶地貌和秀美的自然風光尚未開發利用。
境內蘊藏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現探明紅橋鄉的礦產資源有鐵、煤、銀、鉛、錳等。
有鄉中學一所。建有衛生院、獸醫站、林工站、農技站等。
1956年成立二區,1958年改稱“八二”橋公社。1959年將“八二”寫成“82”向雲南日報社供稿,報社將“82”誤讀成紅字,從此便稱改紅橋公社,1966年改稱東風公社,1969年恢復紅橋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1997年,面積514.3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大梨樹、紅橋、金子溝、莊房、黃臘老、大水溝、石佛山7個行政村。2005年末,全鄉總戶數4716戶,總人口18468人,其中農業人口17606人。
紅橋鄉
各民族的居住條件根據自己的習慣不同層次的安居樂業,漢族居住於壩區,彝族、普米居住於半山區或山區,藏族居住於高海拔地區,經濟生活互補,市場經濟各謀的不同層次發展格局。
紅橋鄉到2008年底糧食總產量達到5040噸,比2007年的4920噸增加120噸,增長3%,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620萬元,比2007年的1440萬元增加180萬元,增長12%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78元,比2007年的608元增加70元,增長11%。
紅橋鄉
一、堅持不懈地抓好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爭取立項和投資紅橋、大梨樹兩村的土地整治項目、紅橋鄉大水溝村委會和平、拉垮三面光工程,同時利用今冬明春儘快修復因災受損的農業灌溉設施,從而增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二、在交通建設方面,繼續鞏固原有公路的基礎上,加快寧翠公路和金子溝村級公路的建設,同時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修復翠玉丫口至石佛山村委會村級公路的改造工程。
三、積極爭取項目建設鄉街道文明衛生路,基本實現中級農貿交易市場目標。
四、繼續加強電信事業建設,在鞏固原有的基礎上建設麥黃臘老村委會移動機站,同時進一步提升程式控制、移動、數字傳輸網路,確保上令下傳,下情上達的暢通和信息服務。
紅橋鄉
紅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