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奎
貢奎
貢奎,字仲章,號雲林子。父親貢士瞻是宋末進士,宋亡后隱居南漪湖畔貢村。貢奎天資聰穎,容儀端重,勤奮好學,十歲就能寫詩作文,博通經史。成年後,江浙行省聘請他為池州齊山書院山長。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貢奎擔任太常奉禮郎,兼檢討,他上書談論朝廷政事,很多建議都被採納。大德九年(1305)遷任翰林國史院編修,至大元年(1308)任翰林文學,後任翰林院待制。泰定三年(1326)任集賢直學士。貢奎在京城寫的《居庸關》、《夜坐》、《賦牡丹》等詩篇,“盡洗宋金余習,詩學為之一變”;從此名聲大振,並與當朝名士吳澄、虞集、袁桷等結下深厚的友情。大德八年春,貢奎與虞集、周儀之、袁伯長、劉自謙等登長春宮之閣,用“蓬萊山在何處”為韻分別作古詩;貢奎的詩得到大家的一致讚賞,於是一起唱和,又寫了律詩十三首,編成一卷詩集,被當時文人爭相傳誦。
不久貢奎丁父憂離開大都,姚燧等詩友都以詩詞贈別。貢奎回鄉教子侄讀書,閑時吟詩會友,漫遊山水田園。在李白多次遊玩的雙溪,貢奎作詩道:
雙溪溪上路,重到五年遲。
桑柘成陰處,鶯花向老時。
泊舟隨岸曲,坐石看雲移。
政愛沙鷗狎,驚飛底見疑。
樹木炊煙綠,人家住澗西。
風輕鶯語滑,泥重燕翎低。
塵渴憐新釀,郊吟憶舊題。
小庄蠶最熟,喜欲報山妻。
貢奎對本邑前賢梅堯臣深為敬重,曾專門到城南梅溪梅家探訪,並寫了《題梅溪深處》等詩。這一時期是貢奎創作的高峰期,寫了很多詩歌作品。守孝期滿后,貢奎出任江西等處儒學提舉。他“敷明性理之學,諸生皆竦聽不懈”。有一次學校報事遲誤,屬下官吏抓捕了幾個當事人準備處罰,貢奎說:“吾以天子命提舉儒學,職在教,何以刑為?”立即命令釋放他們。又在自己座位后的屏風上題字:“讀書之中,日有其益;飲水之外,他無所求。”貢奎對待儒生非常和善,他不用官場禮節,而是像老師和學生一樣相處,士子們反而更加敬服他。貢奎轉任翰林院待制,編修《仁宗實錄》。
貢奎生性至孝,多次請求辭官奉母。英宗至治元年(1321),貢奎終於歸鄉,次年母親病故。這時他的侄兒貢師道已考取茂才。貢師道(生卒年不詳),字道甫,在當時很有文名,後來擔任翰林學士兼國史編修。朝廷修宋、遼、金三史時,丞相脫脫要求以遼、金為正統,貢師道力爭正統在宋。得罪了權相,被排擠為嘉興路總管府治中,憂憤而亡,但三史最終仍以宋為正統。泰定三年(1326),貢奎起複為官。他的兒子貢師泰隨同進入國子監,第二年也走上了仕途。
文宗天歷二年(1329)秋,貢奎回家養病;到了十月,他對侄兒貢師文說:“吾夜夢賦詩不祥”,說完就溘然而逝。噩耗傳出,詩友紛紛寫詩悼念他:“才優如貢禹,經行復精純。海內多知已,江東尚有人”。惠宗初年(1333)被追封為廣陵郡侯,謚“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