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

詞語

經義,漢語詞語,讀音是jīng yì。釋義是經籍的義理。

介紹


【詞義】:
1.經書的義理。
2.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宋 代以經書中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義理,故稱。明 清 沿用而演變成八股文

解釋


1.經籍的義理。
2.科舉考試的一種科目,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

引證詳解


清·袁枚祭妹文》明經義諳雅故。
《漢書·張禹傳》:“宣 之來也,禹 見之於便坐,講論經義。”
《後漢書·儒林傳下·鍾興》:“光武 召見,問以經義,應對甚明。”
《魏書·世祖太武帝紀下》:“詔諸有疑獄皆付中書,以經義量決。”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八章二:“元璋 不但知道一些儒家的經義,能寫通俗的口語文字,並且還能作詩。”
宋 代以經書中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義理,故稱。明 清 沿用而演變成八股文。
嚴復 《原強》:“記誦詞章既已誤,訓詁註疏又甚拘,江河日下,以至於今日之經義八股,則適足以破壞人才,復何民智之開之與有耶?”
葉聖陶 《倪煥之》二:“不上兩年,作經義、作策論居然能到三百字以上。”
科舉考試科目之一
宋 代以經書中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義理,故稱。明 清 沿用而演變成八股文。
陳亮 《書後》:“學者又習於當時之所謂經義者,剝裂牽綴,氣日以卑。”
《宋史·選舉志一》:“神宗 始罷諸科,而分經義、詩賦以取士。”
嚴復《原強》:“記誦詞章既已誤,訓詁註疏又甚拘,江河日下,以至於今日之經義八股,則適足以破壞人才,復何民智之開之與有耶?”
葉聖陶《倪煥之》二:“不上兩年,作經義、作策論居然能到三百字以上。”

其它含義


“經義”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重要文體,它萌芽於漢唐,形成於北宋。經義與選舉制度的變革和學術風習的變化有密切的聯繫。在北宋熙寧貢舉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經義作為統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對北宋後期的學風和士風產生了諸多影響。在古代文體史上,宋代經義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雛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題型、結構等方面已經具備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