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書

1931年周作人所著書籍

《雨天的書》收錄五十六篇,是周作人自編集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收錄了《故鄉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膾炙人口的名篇。

這本書最可顯示周作人前期隨筆的風格特色,也就是“極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影響深遠。

內容簡介


《雨天的書》(也許還該加上《自己的園地》中的“茶話”)最可顯示周作人前期隨筆的風格特色,這用他自己在《自序二》中講的“我近來作文極慕平淡自然的境地”來形容恰當不過。而所說“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北京的茶食》),和“偶然的片刻優遊乃正亦斷不可少”(《喝茶》),又體現了作者人生態度中一些新的因子,與《藝術與生活》等書中所顯示的面貌多少有所不同。
這裡所涉及的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文章時所持態度,一是某些文章的具體內容,似乎統可以“閑適”一詞來概括,其實二者卻有很大區別。如果從態度考慮,周氏此後幾乎所有文章都是如此,不過各個時期作品的色調與韻味有所不同罷了。從內容考慮,真正的閑適小品只佔其全部創作中很少一部分,前引文中“無用的遊戲與享樂”形容以“一點”,“優遊”形容以“偶然”、“片刻”,多年後寫《過去的工作·兩個鬼的文章》,說閑適小品“只是為消遣或調劑之用,偶爾涉筆而已”,都是一個意思。閑適小品是一種性情之作,構成周作人散文整體的一部分,但並非全部。《雨天的書》之後,此種文章繼續在寫,總的來說所佔比重不大;但是作者另有幾類重要文章,如悼亡懷人之作,“草木蟲魚”系列,均由打《雨天的書》某些篇章發展而來,卻是更值得注意的。而它們在思想上和散文美學上又有新的開拓。
其實即便《雨天的書》本身也不儘是閑適小品,只是這些文章寫得晶瑩剔透,影響深遠,乃至某些人的印象中,彷彿周氏散文一概如此,當然不是這樣。作者在《自序二》中特彆強凋“我原來乃是道德家”,以及“我的浙東人的氣質終於沒有脫去”,正提示我們不要忽略《雨天的書》總體上的思想傾向,以及藝術風格的多重性和複雜性。其中不少作品,如《我們的敵人》至《沉默》諸篇,以內容論與《談虎集》相當接近,只是“藝術”味道更重,態度也比較鬆弛,所以仍是隨筆,不是雜文。

章節目錄


目錄
自序一
自序二
苦雨
鳥聲
日記與尺牘
死之默想
唁辭
若子的病
懷舊
學校生活的一葉
初戀
娛園
故鄉的野菜
北京的茶食
喝茶
蒼蠅
破腳骨
日本的海賊
我們的敵人
十字街頭的塔
上下身
黑背心
托爾斯泰的事情
大人之危害及其他
藹理斯的話
生活之藝術
笠翁與兼好法師
狗抓地毯
凈觀
與友人論性道德書
與友人論懷鄉書
與友人論國民文學書
教訓之無用
無謂的感慨
日本的人情美
我的復古經驗
一年的長進
元旦試筆
沈默
山中雜信
濟南道中
文法之趣味
神話的辯護
續神話的辯護
神話的典故
舍倫的故事
科學小說
讀紡輪的故事
讀慾海回狂
讀京華碧血錄
兩條腿序
附錄
十五年前的回憶

作者自序


前年冬天《自己的園地》出板以後,起手寫《雨天的書》,在半年裡只寫了六篇,隨即中止了。但這個題目我很歡喜,現在仍舊拿了來作這本小書的名字。
這集子里共有五十篇小文,十分之八是近兩年來的文字,《初戀》等五篇則是從《自己的園地》中選出來的。這些大都是雜感隨筆之類,不是什麼批評或論文。據說天下之人近來已看厭這種小品文了,但我不會寫長篇大文,這也是無法。我的意思本來只想說我自己要說的話,這些話沒有趣味,說又說得不好,不長,原是我自己的缺點,雖然缺點也就是一種特色。這種東西發表出去,厭看的人自然不看,沒有什麼別的麻煩,不過出板的書店要略受點損失罷了,或者,我希望,這也不至於很大吧。
我編校這本小書畢,仔細思量一回,不禁有點驚詫,因為意外地發見了兩件事。
一,我原來乃是道德家,雖然我竭力想擺脫一切的家數,如什麼文學家批評家,更不必說道學家。我平素最討厭的是道學家,(或照新式稱為法利賽人,)豈知這正因為自己是一個道德家的緣故;我想破壞他們的偽道德不道德的道德,其實卻同時非意識地想建設起自己所信的新的道德來。我看自己一篇篇的文章,裡邊都含著道德的色彩與光芒,雖然外面是說著流氓似的土匪似的話。我很反對為道德的文學,但自己總做不出一篇為文章的文章,結果只編集了幾卷說教集,這是何等滑稽的矛盾。也罷,我反正不想進文苑傳,(自然也不想進儒林傳,)這些可以不必管他,還是“從吾所好”,一徑這樣走下去吧。
二,我的浙東人的氣質終於沒有脫去。我們一族住在紹興只有十四世,其先不知是那裡人,雖然普通稱是湖南道州,再上去自然是魯國了。這四百年間越中風土的影響大約很深,成就了我的不可拔除的浙東性,這就是世人所通稱的“師爺氣”。本來師爺與錢店官同是紹興出產的壞東西,民國以來已逐漸減少,但是他那法家的苛刻的態度,並不限於職業,卻瀰漫及於鄉間,彷彿成為一種潮流,清朝章實齋、李越縵即是這派的代表,他們都有一種喜罵人的脾氣。我從小知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古訓,後來又想溷跡於紳士淑女之林,更努力學為周慎,無如舊性難移,燕尾之服終不能掩羊腳,檢閱舊作,滿口柴胡,殊少敦厚溫和之氣;嗚呼,我其終為“師爺派”矣乎?雖然,此亦屬沒有法子,我不必因自以為是越人而故意如此,亦不必因其為學士大夫所不喜而故意不如此;我有志為京兆人,而自然乃不容我不為浙人,則我亦隨便而已耳。
我近來作文極慕平淡自然的境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國文學才有此種作品,自己還夢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為這有氣質境地與年齡的關係,不可勉強。像我這樣褊急的脾氣的人,生在中國這個時代,實在難望能夠從容鎮靜地做出平和沖淡的文章來。我只希望,祈禱,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這就是我的大願望。我查看最近三四個月的文章,多是照例罵那些道學家的,但是事既無聊,人亦無聊,文章也就無聊了,便是這樣的一本集子里也不值得收入。我的心真是已經太荒蕪了。田園詩的境界是我以前偶然的避難所,但這個我近來也有點疏遠了。以後要怎樣才好,還須得思索過,——只可惜現在中國連思索的餘暇都還沒有。
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病中倚枕書。
英國十八世紀有約翰妥瑪斯密(JohnThomasSmith)著有一本書,也可以譯作《雨天的書》(BookforaRainyDay),但他是說雨天看的書,與我的意思不同。這本書我沒有見過,只有講詩人勃萊克WilliamBlake)的書里看到一節引用的話,因為他是勃萊克的一個好朋友。
十五日又記。
(自序內容出自1925年11月刊《語絲》55期,署名周作人)

作者簡介


周作人(一八八五——一九六七),浙江紹興人。曾在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等校任教。五四運動時從事新文學寫作。他的著述很多,有大量的散文集、文學專著和翻譯作品。張資平(一八九三——一九五九),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他寫過很多小說,曾在暨南大學大夏大學兼任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