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王
東漢末著名大臣
陳蕃早年在汝南郡任郡吏,后獲舉孝廉,先後換任郎中和豫州刺史周景的別駕從事,后在太尉李固表薦下任議郎。陳蕃任樂安太守時,李膺上任青州刺史,因著他以嚴厲聞名,青州領下城池的官吏都因而自請離職,但陳蕃為政清廉而留任。
陳蕃及后曾升任尚書,但因反對武力鎮壓零陵、桂陽的山賊,建議查找逼令平民為山賊的貪官和治理失當的官員而觸怒其他官員,貶為豫章太守。后再歷任尚書令、大鴻臚、光祿勛等官,任光祿勛時曾經諫請桓帝不要亂封官爵、裁汰宮女和不要沉迷狩獵。任內與五官中郎將黃琬共典官員選舉事,但因為不偏不倚,不為權貴富人偏私而被權貴中傷,因而被免官。但陳蕃後來又再任官,先後任尚書僕射和太中大夫,終於延熹八年(165年)升任太尉。
主條目:黨錮之禍
但在陳蕃上任后,宦官和朝中士大夫的矛盾漸漸激化,陳蕃亦多次上書諫請赦免被宦官中傷的官員,但漢桓帝都不接受,而宦官更痛恨陳蕃,但因是當朝名臣而不敢加害,卻對其他士大夫加以報復。次年,第一次黨錮之禍爆發,李膺等人被宦官所誣,漢桓帝下令將李膺等下獄考實的詔命經三公府時被陳蕃以“罪名不章”為由不肯平署,桓帝大怒,直接將李膺等收於黃門北寺獄。陳蕃同時亦向桓帝切諫,因過於懇切,以陳蕃辟召的人才不好而罷免其太尉一職。
永康元年(167年),漢桓帝死,竇太后臨朝,因念當日陳蕃堅持要漢桓帝立竇太後為皇后,於是下詔任命陳蕃為太傅,錄尚書事。次年,漢靈帝即位,竇太后再下詔封陳蕃為高陽鄉侯,但陳蕃堅決辭讓,終不受封。陳蕃於是與身為外戚的大將軍竇武共同掌政,徵用名士賢才,令天下士人都有太賓士世的希望。同時,陳蕃因中常侍曹節和王甫等與靈帝乳母趙嬈勾結,取得太后信任而獲得權勢,縱容家族同黨為非作歹,於是打算謀除宦官。同時竇武亦有這圖謀,於是二人同心準備盡誅宦官。竇武曾向竇太后表示要盡誅宦官,但竇太后不認同全數誅殺,雖已誅除了中常侍管霸和蘇康,但及后竇武多次要求誅除曹節等人時卻始終猶豫,陳蕃亦曾上書給太后勸她支持,但都不被接納,令計劃懸而未決。
建寧元年九月辛亥日(168年10月25日),竇武打算內奏誅除宦官的奏章被盜,事機泄漏,曹節於是以刀脅逼尚書官屬為他寫作詔令,以此誅除竇武。陳蕃知道事情敗露、曹節有所行動后,帶領屬官和門生八十多人拔刀沖入承明門,大呼:“大將軍忠心保衛國家,宦官則是反逆,怎可以說竇氏無道呀?”王甫當時和陳蕃相遇,說:“先帝不久才去世,皇帝新立,竇武又有何功勛令他們兄弟父子一門獲封三侯呀?而且又常常擅取宮中人手,十個月之間就用了上億的的錢。這樣的大臣,是有道嗎?你是國家棟樑,卻去依附黨人,還怎麼找反賊!”於是下令收捕陳蕃,當時陳蕃拔劍叱責王甫,令王甫手下兵眾不敢接近,王甫於是加派人手圍困陳蕃等人達數十重,最終將陳蕃執送黃門北寺獄。當日陳蕃就被殺,家屬流放到比景,宗族門生和舊屬都被免職禁錮。
陳蕃少已有掃除天下奸佞的志向,這點其父的朋友薛勤就因其“大丈夫處事,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而知道其志向,並大感驚奇。
陳蕃為人方正嚴厲,早年任州別駕從事時就因諫爭不合而離職。任樂安太守時揭發人稱守喪至孝二十多年的趙宣在期間生了五個孩子,因而大怒並告發治罪。大將軍梁冀掌權時寫信對陳蕃有所請託,陳蕃卻拒絕收下,其使者於是詐稱大將軍前來,最終令陳蕃大怒,將使者鞭笞至死。后典選舉事時亦不偏不倚,及至黨錮之禍時亦不宦官強盛,堅持要為那些因懲處有罪的宦官宗族黨羽的官員求情亦可見其方正。最終陳蕃亦因圖謀為國誅除宦官而死。
《後漢書》論曰:“桓、靈之世,若陳蕃之徒,咸能樹立風聲,抗論惛俗。而驅馳嶮阸之中,與刑人腐夫同朝爭衡,終取滅亡之禍者,彼非不能絜情志,違埃霧也。愍夫世士以離俗為高,而人倫莫相恤也。以遁世為非義,故屢退而不去;以人心為己任,雖道遠而彌厲。及遭際會,協策竇武,自謂萬世一遇也。懍懍乎伊、望之業矣!功雖不終,然其信義足以攜持民心。漢世亂而不亡,百餘年間,數公之力也。”
《後漢書》贊曰:“陳蕃蕪至,志清天綱。人謀雖緝,幽運未當。言觀殄瘁,曷非雲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