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集回族鎮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轄鎮
侯集回族鎮,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地處曹縣東部,東鄰蘇集鎮、成武縣天宮鎮,南連孫老家鎮,西接王集鎮,北臨古營集鎮。區域面積57.52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47540人。
1958年,設立火箭公社。1962年,更名侯集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侯集鎮。1984年11月,撤銷侯集鎮,設立侯集回族鎮。2020年6月,侯集回族鎮下轄20個行政村。
2018年,侯集回族鎮有工業企業2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4家。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境域屬景山裡、向善里。
1956年3月,屬曹縣孫老家區。
1957年,撤區並鄉,設立侯集鄉。
侯集回族鎮地處曹縣東部,東鄰蘇集鎮、成武縣天宮鎮,南連孫老家鎮,西接王集鎮,北臨古營集鎮。 區域面積57.52平方千米。
侯集回族鎮
2011年末,侯集回族鎮轄郜黃庄、邢廟、周庄、東張樓、智庄、北沙樓、王花樓、盧衚衕、白廟、胡樓、冉樓、西趙莊、回樓、梁堌堆、東趙莊、邵土樓、朱庄、聶庄、靳堂、謝樓、李雙廟、欒庄、王堂、閻庄、宋堂、三聯、張雙廟、孟庄、西張樓、盧庄、西沙樓、曹白庄32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侯集回族鎮下轄20個行政村:侯集村、東張樓村、智庄村、北沙樓村、王花樓村、冉樓村、西趙莊村、回樓村、郜黃庄村、張雙廟村、邢廟村、西張樓村、西沙樓村、孟庄村、和諧村、鳳凰村、李雙廟村、東趙莊村、三聯村、胡樓村, 鎮人民政府駐侯集村。
代碼 | 名稱 | 城鄉分類 |
~200 | 侯集村 | 鎮中心區 |
~201 | 東張樓村 | 村莊 |
~202 | 智庄村 | 村莊 |
~203 | 北沙樓村 | 村莊 |
~204 | 王花樓村 | 鎮中心區 |
~205 | 三聯村 | 村莊 |
~206 | 白廟村 | 村莊 |
~207 | 胡樓村 | 村莊 |
~208 | 冉樓村 | 村莊 |
~209 | 西趙莊村 | 村莊 |
~210 | 回樓村 | 村莊 |
~211 | 梁堌堆村 | 村莊 |
~212 | 東趙莊村 | 村莊 |
~213 | 朱庄村 | 村莊 |
~214 | 聶庄村 | 村莊 |
~215 | 邵土樓村 | 村莊 |
~216 | 靳堂村 | 村莊 |
~217 | 謝樓村 | 村莊 |
~218 | 李雙廟村 | 村莊 |
~219 | 盧衚衕村 | 村莊 |
~220 | 欒庄村 | 村莊 |
~221 | 王堂村 | 村莊 |
~222 | 閻庄村 | 村莊 |
~223 | 宋堂村 | 村莊 |
~224 | 郜黃庄村 | 村莊 |
~225 | 張雙廟村 | 村莊 |
~226 | 邢廟村 | 村莊 |
~227 | 孟庄村 | 村莊 |
~228 | 西張樓村 | 村莊 |
~229 | 盧庄村 | 村莊 |
~230 | 周庄村 | 鎮鄉結合區 |
~231 | 西沙樓村 | 村莊 |
~232 | 曹白庄村 | 村莊 |
2011年末,侯集回族鎮轄區總人口4.3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986人,城鎮化率22.8%。
2018年,侯集回族鎮戶籍人口47540人。
綜述
2011年,侯集回族鎮財政總收入4538萬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51萬元,比上年增長1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06萬元,增值稅210萬元,企業所得稅25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034元,比上年增長6.4%,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各項貸款餘額1.7億元,比上年增長35%。
農業
2011年,侯集回族鎮耕地面積5.5萬畝,人均1.3畝;可利用林地面積1.2萬畝,農業總產值達到1.21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3.6萬噸,人均813千克,其中小麥1.9噸,玉米1.6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其中生豬飼養量8218頭,年末存欄2342頭;羊飼養量10萬隻,年末存欄4萬隻;家禽飼養量54萬羽,上市家禽22萬羽。生產肉類1894噸,其中豬肉403噸、牛肉700噸、羊肉566噸,禽蛋2450噸。
工業
侯集回族鎮是電力設備製造、皮毛加工、工藝品加工和燈飾加工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占生產總值的55%。工業企業10家,職工750人。
2011年末,侯集回族鎮有商業網點285個,職工2705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0.5億元。出口總額60萬美元,產品銷往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許單公路橫穿東西,古南公路縱貫南北,鎮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建有110KV變電站1座和工業用電專線,電力供應充足。
引黃幹線四乾渠穿境而過,地下水位埋藏淺,地上地下水資源均十分豐富。
建有移動、聯通通信基站和網通分公司,通信設施齊全,技術先進,可提供寬頻網、國際網際網路等多種通信服務,全鎮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5萬多台,無線移動通信容量超過10萬門。
1、凡在鎮內新上的生產性項目,鎮政府無償提供生產建設用地,使用期限為50年,並根據企業投資規模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配套,保證企業水、電、路、電話暢通。土地使用期滿后如繼續使用,可優先續簽土地使用合同。
2、進縣工業園區的項目,投資方需要以出讓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的,縣級以下的費用全免,每畝費用總額3萬元。出讓土地在使用期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參股、入股或繼承。
3、新建生產性企業,除享受國家、省市有關招商引資的政策外,鎮財政給予一定扶持。自投產之日起,企業增值稅的地方留成部分,前二年給予70%的扶持,后三年給予50%的扶持;企業所得稅的地方留成部分,前二年給予100%的扶持,后三年給予50%的扶持,扶持資金用於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擴大生產規模。對投資數額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財政貢獻多的項目,按“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的原則,可以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
4、年納稅額在2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可以由園區管委會根據需要提供一定規模的廠房,無償使用,但不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5、對外來企業實行“一站式”全程服務,幫助企業辦理註冊登記、營業執照、自營進出口等相關手續。
6、實行“零收費”政策,凡進園區興辦生產性工業企業實行稅外無費。
7、對外來企業實行封閉管理和重點保護,不經鎮政府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入企業檢查和收費。成立經濟特警保護隊,負責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保證外來客商的人身財產安全。
侯集回族鎮是菏澤市的畜牧強鎮、黃牛改良先進鎮、秸稈養牛和青貯氨化示範鎮,全國有名的養牛大王沙德立就在侯集回族鎮。畜牧業是該鎮的一大優勢產業,歷史上就有“養牛羊,宰殺行”的傳統習慣,廣大群眾特別是回族群眾長期以來有從事畜牧養殖和屠宰加工的豐富經驗,再加上鎮黨委、政府近幾年來積極實施“畜牧富民”工程、“科技興牧”工程,畜牧養殖和畜產品加工業得到很大發展。一是飼養總量增大,並正在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2005年底,全鎮肉牛存欄量達到2.2萬頭,羊15萬隻,豬12萬頭,雞100萬隻。全鎮現有養殖專業村8個,專業戶510戶,規模養殖場36處。該鎮的三利牧業有限公司佔地面積130畝,場內存養小尾寒羊800餘只,帶動了附近8個鄉鎮35個行政村400多個養羊專業戶,並建立了牛羊調撥中心。二是科技含量提高。畜禽的良種化程度較高,被稱為“三大國寶”的魯西黃牛、青山羊、小尾寒羊存欄量大,並引進了法國夏洛萊細毛羊和波爾山羊,肉牛改良率達到80%以上,生豬生產實現了良種化,肉、蛋雞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人工授精、雜交改良、科學育肥等先進實用技術和防疫措施得到大力推廣,畜禽的品質得到很大提高。該鎮的改良肉牛肉質嫩、口感好、營養豐富,具有高檔牛肉特點,符合歐盟、美國標準和現代國際消費潮流的要求,深受外商青睞。三是畜產品加工業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養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
畜產品加工業:主要有肉類、皮革、毛紡、地毯等,畜產品加工企業達到30個,其中清真冷庫8個,全鎮從事畜產品購銷、加工的專業戶達到1500多戶,從業人員3000多人,並帶動了一批養殖專業村、專業戶、規模養殖場。主要產品有牛羊肉、皮革、純羊毛地毯、座墊等,年產牛羊肉5000噸,地毯25萬平方英尺,裘皮服裝2萬件,主要供應國內大中城市並出口國際市場。
侯集地毯廠是全國少數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產品出口日本、美國、中東、歐盟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博覽會上榮獲“特別名作獎”、“佳作獎”,被農業部命名為“全面質量管理達標企業”。
侯集鎮是菏澤市最大的畜牧生產專業鎮,現有4個屠宰專業村,8個清真冷庫,牛羊日屠宰量一般在1000頭(只)左右,旺季時可達到2000頭(只)。現有各類從事皮毛購銷及加工的企業15家,皮毛購銷專業戶100多戶,從業人員500多人,在菏澤、商丘、棗莊、臨沂、威海、山西等地區建立了幾十個牛皮收購網點,銷售牛皮40萬張以上,合1200萬平方英尺,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最大的牛羊皮交易中心和集散地。
侯集回族鎮黃牛
主要有高中密度板、桐楊木拼板、工藝品及高檔傢具等,現有加工企業20家,專業村14個,加工戶200多個。2005年引進了林森家庭用品有限公司,6000平方米的廠房建設已經完工並投入生產,計劃二期工程與日本合作,投資4000萬元,成為全鎮林木加工業的龍頭。
現有曹臨、九九、明珠、星星等骨幹企業4家,廠外設立加工點22個,從業人員達到4000多人,產業規模迅速膨脹。在美國、沙特設立了貿易公司,開拓國際市場,燈飾業年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侯集回族鎮位於曹縣東部。北臨古營集鎮,西鄰王集鎮,南接孫老家鎮,東南與蘇集鎮相連,東北一隅與成武縣接壤。面積57.6平方千米,鎮政府駐侯集村,距縣城17.6千米。四乾溝在其西部邊界南北縱流,迎春河自西向東穿過其腹地,南有五乾溝,北有六乾溝與迎春河平行東流。許(河)單(縣)公路橫穿中部。
侯集回族鎮
2011年末,侯集回族鎮有許單、古南公路過境,鎮區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60班次,日均客運量800餘人次。
2011年末,侯集回族鎮有幼兒園(所)14所,在園幼兒860人,專任教師36人;小學12所,在校生3900人,專任教師1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30人,專任教師6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0萬元,比上年增長13.7%。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的6.6%,比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
2011年末,侯集回族鎮有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處,學校體育場18處,其中籃球場7處、足球場2處,其他健身活動場所9處,有線電視用戶6000戶,入戶率60%。
2011年末,侯集回族鎮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級甲等醫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個,另有衛生院2所病床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8張。專業衛生人員46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人、執業(助理)醫師0.5人、註冊護士0.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4萬人次,住院手術25台次,出院病人0.33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011年,侯集回族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90戶,人數1153人,支出103.8萬元,比上年增長11.1%,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長11%;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78人次,共支出8.9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0人,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1人,支出7.7萬元,比上年增長2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5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救災支出8萬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5萬元,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1家,床位1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20人;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使3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2萬人,參保率96.7%。
景山
鎮政府東北3公里處梁堌堆村,是歷史上著名的景山(又名丕山),也是大汶口、龍山、岳石、商、周、漢文化村落遺址,有夯築檯面,長寬各一里余,雖屢遭破壞,遺址仍存南北長160米,寬200米,高出地面7米。早在夏朝之前,黃帝後裔顓頊的後人,從今河南滑縣東的楚丘遷到這裡,仍名楚丘,楚人就把這裡當作宗廟之地。其時這裡遍地桑林,人們稱作桑台或台桑。大禹與塗山之女在此成百年之合。在塗山女的啟發下,大禹才有了變堵為疏,取得治水成功的壯舉。此後桑台便成了春日男女相會的地方。商湯繼位后,將都城遷到亳地,住在先王大禹住過的地方,表示承天命,繼承大禹基業,並將居住在這裡的楚人趕往南方,把楚丘改名為景山,又名丕山,並在這裡大會諸侯,祭拜天地,曆數夏桀無道,宣誓推翻夏桀的殘暴統治,稱“吾甚武”,即歷史上有名的“景亳之會”。景山東側是商湯居住的地方,稱作武城。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後,遇大旱,連續7年無雨,商湯在景山上把自己作為犧牲(祭天的貢品),一身白衣,剪髮斷手(剪掉頭髮、修掉指甲)敬天祈雨,大雨降下,久旱解除。史書稱為“商湯桑林祈雨”,把祈雨儀式稱之為“桑林之舞”,所以,商人把景山視為帶來吉祥和興盛的“聖山”。周代,景山屬宋國,但楚人仍然把這裡作為宗廟前往祭祖。楚靈王甚至與諸國之君到其東面的武城打獵。秦設武城縣,項羽改為楚丘縣,西漢劉邦改為成武縣以紀念其武功告成。
梁堌堆遺址
境內有梁堌堆遺址,即《詩經·商頌》中的景山(又名丕山),所謂“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即指此處,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