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驛道

秦漢驛道

秦漢驛道,又稱南方絲綢之路,在四川成都邛崍市平樂鎮騎龍山城隍崗,有一段長約兩公里的秦漢驛道遺址

發現經過


秦漢驛道遺址
秦漢驛道遺址
2005年4月,當地百姓在平樂鎮騎龍山城隍崗拓荒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距離地面40公分的泥土下面,呈平麵線狀鋪列著許多鵝卵石,后經考古人員挖掘,順著鵝卵石的蹤跡發現了一條古道,並根據出土的漢代“五銖錢”推斷該古道的年代應在漢代,這就是秦漢驛道遺址。

驛道概況


秦漢驛道
秦漢驛道
秦漢驛道長約兩公里,路面寬約4米,呈魚脊形。中央用平頂大鵝卵石砌成一條筆直的中心線,兩旁鱗次 櫛比地用鵝卵石鋪砌路面,十分牢固,顯示出當時設計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后經專家研究,說這條路是當時由成都、經邛州雅州通往吐蕃、黨項南詔等少數民族地區的交通要道之一,當地老人稱驛道遺址為“劍南道”或“馬道子”,而現在一般稱之為中國的“南方絲綢之路”。
南方絲綢之路(也作西南絲綢之路),形成於2000多年前,比西北絲綢之路的形成早200多年。在西漢時稱為“蜀——身毒道”,它起於成都市,止於現在的印度。身毒(Juān Dǔ) 是印度河流域古國名,始見於《史記》,是中國對印度的最早譯名。
秦漢驛道甬道
秦漢驛道甬道
古驛道兩旁壘有高牆,猶如秦漢以來的“甬道”。《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作甘泉殿,築甬道。”注說:“謂於馳道(大路)外築牆,天子行中間,外 人不見。”邛雅驛道兩旁的牆垣,將大路夾在中間,和秦漢時代“甬道”的規模構制完全一致。邛雅驛道兩邊的牆垣用河卵石壘砌,道高1.4米,牆垣原為防止敵人抄掠運輸物資而設。從築路史的發展來看,牆垣又起著養路如排水抵擋塌方的功用。正如現在的山區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側,築一段堅固的石坎。
驛道中間通車馬的大道鋪著巨大的卵石,順著山勢蜿蜒前行。《漢書地理志》說,“靈關道屬越嶲郡,司馬相如通零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唐韋皋攻吐蕃,分兵出西山靈關,即此。”即是說,公元前2世紀,史稱“漢賦之聖”的成都才子司馬相如就是經由此驛道出使西南夷的,也是韋皋出兵與吐蕃作戰的路線之一。
通過古西南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蜀布、筇竹杖、工藝品、鐵器等源源不斷的輸出,而國外的琉璃、寶石、翡翠、光珠等又不斷輸入。

城隍廟


城隍廟
城隍廟
古道旁,有一座城隍廟,供奉著城隍爺和城隍娘娘。“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 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最早的城隍廟只有城隍爺,到元代,朝廷才讓城隍爺配享夫人的。
平樂城隍廟始建於宋代,北宋元年(970年),邛州火井縣縣治遷到這裡,於是修建了城隍廟。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解放后在原址上重建的,保存有部分宋代遺址和石階。據說,每年的三月十一,這裡的廟會熱鬧非凡,香客如雲。城隍廟雖然不夠堂皇,但佔地還不小,城隍殿後面還有兩座大殿,這裡還供有關二爺呢。
因為城隍是城市的保護神,所以自古以來,城隍廟都建在城裡,但不知這座城隍廟為何建在平樂古鎮外的山上,或許,原來這裡的驛道旁原本就有集鎮,只是後來和古驛道一樣,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相關鏈接


秦漢驛道上的古鎮
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平樂古鎮,位於四川邛崍西南19公里,早在漢景帝時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鎮,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鎮青山層疊,竹樹繁茂,白沫江自西向北穿鎮而過,風景如畫。
“九古”老鎮江邊座
進入平樂,最先迎接遊人的是一座高大牌坊,上書“秦漢驛道”,說明這裡是古秦漢驛道——南方絲綢之路起點。古鎮有九古,即“古街、古寺、古橋、古樹、古堰、古民居、古作坊、古驛道、古風俗”,可謂一幅活脫脫的中國西部“清明上河圖”。
古鎮不大,街道沿白沫江東西排列,幾條南北走向的橫街貫穿其間;街上民居為土木結構,二層樓房,看得出年代很久了。街頭有一家已經傳了三代的老鐵匠鋪,至今還保持原始的打鐵風貌,手動風箱,人工大鎚敲打,製造鋤、刀、鈀、釘等。樂善橋是古鎮的標誌之一,建於清同治元年,為七孔石橋,橋洞桃形,清風流水從洞中掠過,有吹簫奏笛之聲。
古鎮的靈氣全來自澄清的白沫江。黃金堰乃先民為灌溉西岸萬畝良田而修建。來到堰邊,租一竹筏,慢慢地把竹筏往上游撐,江水不深,沒有水草的地方水清可見底,半躺竹筏的馬架椅子上,江風拂面,耳邊水聲潺潺,偶爾從岸上林子里傳來幾聲清脆鳥叫。下船上得岸來,觀整個堰口,陽光下,江面金光閃閃,如一池碎金,黃金堰名副其實。
興樂橋頭有兩棵黃桷古樹,樹齡1500年,樹冠遮天蔽日,當地有拜乾親的習俗,即將自家的兒女托拜給黃桷古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托拜儀式要燃香燒紙,往往還祭上一碗油亮爽口的臘肉,以此保佑子女平安長大。平樂古鎮彷彿是一個夢境,遊人到此便進入時光隧道,重溫農耕時代的質樸。漫步街道,人家的燈火從窗口透出,木排門的縫隙里,飄出肉香、酒香,很溫馨呢。
平樂崖畫華彩樂章
在平樂獅子山南,有一岩洞,洞上有楷書“屏岩”二字,入內一幅幅崖畫呈現眼前,有大肚羅漢、牧童返家、樵夫砍柴等,還有各種牛、鹿、鳥,動感極強。平樂崖畫,是先民的生活圖景,讓現在的人得以穿越歲月隧道,了解過去的生活。
平樂是休閑的天堂,古鎮有茶園,你可坐在榕樹下,品著平樂綠茶,微苦后齒頰留香,讀小說、發獃、打望過往行人,讓時間純粹流過,度過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