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口過水關樓在河北省盧龍縣城北34公里處,地處秦皇島市西北隅,是秦皇島境內長城最後一關,始建於明洪武初年。
劉家口關實圖
劉家口兩側山勢較緩,一道河水由關口流過。因此,關口建築成高大的過水關樓。磚砌敵樓長10米,寬9米,高12米,裡面能容百人戍守。敵樓下開設高達6.36米的過水洞,即南北向關門,內側門額有石匾,書“劉家口關”。敵台北牆和南牆各開6個箭窗,東西牆各有一門一窗,門通兩側城牆頂面。今兩側城牆已不存。台頂有寬大的鋪房。樓內中間牆上嵌有一碑,記載
萬曆六年(1578年)重建情況。劉家口關,是河北境內長城上保存最好的過水關樓。
劉家口與
永樂皇帝朱棣稱帝還有一段淵源。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身為燕王,駐
北平。一天與諸將商議征討
寧王朱權。有將領說:“征寧王必經
松亭關(今
喜峰口),關隘險要,恐難過去”。朱棣說:“從劉家口出關走近路攻之,不數日可達大寧(今
內蒙古寧城)”。於是出兵劉家口,星夜北上。十月,用計攻下
大寧,活捉寧王,收編大寧和朵額三衛,南下輕取松亭關。4年後燕王廢
建文帝自立為帝。正是“金塘不解蕭牆患,粉蝶曾同束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