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5條詞條名為關帝廟的結果 展開

關帝廟

山東省泰安市關帝廟

又徠稱關帝祠、山西會館,位於泰山岱宗坊北,創建年代無考,明清曾多次整修。廟依山層層疊起,錯落有致,紅牆青瓦,掩映在綠林叢中。主要建築有山門、戲台、拜棚、正殿、過廳、東西廂房等。正殿中原祀關羽像,已毀。院中有漢柏一株,樹冠覆蔭60餘平方米,堪稱一絕。

第1組建築


第1徠組由影壁、南山門(戲樓)、戲台、配殿、拜棚、正殿等組成。
影壁立山門南,青磚建築,單脊筒瓦雙面頂。寬10米,高4.55米,厚0.8米,北為露台。
山門,為上下兩層,拱形門洞,兩側各為方窗,洞后與戲台下端券洞相連,其 上南端3間,七檁卷棚頂,兩牆各開一圓窗。兩層通高9.5米,進深7.8米。戲台接 山門:下層磚石砌就,拱形門,四面相通;上層是四柱方亭式卷棚歇山頂,四翼角 飛起,西側有台階相通,為舊時祭神賽會的演戲場所。其南即山門,上層3間,原 為藝人化妝室。
茶廳在戲台西10米,4間,四柱七檁前後廊式,卷棚硬山頂。東面有廊,坐西 朝東,闊11米,進深6.35米,通高5.65米,是茶客觀戲處。
拜棚在山門北石階之上,3間,面闊9.56米,進深7.1米,通高6.4米,五架梁 七檁前後廊式,單脊懸山頂,四角用方形石柱,是祭拜場所。
配殿在拜棚兩側,3間,闊10.75米,進深7.7米,通高7米,五架梁七檁前後步 廊式,五脊硬山頂。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創建。
正殿在拜棚北,3間,面闊12.05米,進深11.2米,通高10米,四柱五架梁九檁 前後廊式,五脊硬山頂,柱頭及補間施影作斗拱,一斗二升交菊花頭。

第2組建築


第2組由東門、憩廳、東廂房、過廳、西廂房組成。
東山門在正殿東側與配殿相連,單間五架梁,五脊硬山頂。塞板門框,雕石門 枕,木板門。
憩廳在與東山門相對的盤道東側,坐東朝西,闊3間,四柱五架梁九檁前後廊 式,五脊硬山頂。為遊人休息場所。
東廂房在東山門北,面闊2間6.45米,進深4.7米,通高4.6米,五檁五架梁,單脊仰瓦灰埂山頂。
過廳在東廂房北,西接正殿的東山牆,面闊3間8.7米,進深4.3米,通高5米,四柱五架梁七檁前廊式,穿過此廳可直達後院。後殿(堂)在後院北部,面闊10.15 米,進深6米,通高7.3米,單脊硬山仰瓦頂,前步廊式。
西廂房在後殿前西側,面闊4間10.1米,進深4.5米,通高4.35米。

第3組建築


第3組原稱山西會館,占整個建築群的二分之一,大部分已改造,今存南山門、正殿和左右配殿。
南山門,單間,面闊2.4米,進深2.54米,通高4.25米,磚砌角柱,卷棚歇山 頂。
正殿在第1組正殿的西面,面闊5間15.5米,進深8.1米,通高7.3米,四柱五架 梁七檁,五脊硬山頂。
東西配殿在正殿前兩側,均面闊3間7.2米、進深5.8米、通高6.3米,單脊仰瓦 灰埂硬山頂。
以上建築均飾彩繪交清式墨線小點金和墨線大點金。3組建築年代各異。第1組 較早,清初又建第2、第3組。1983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