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

“毒”,漢語常用字,讀音為dú,dài,dǔ。本義為: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引申義為:傷害、狠,猛烈、恨的意思。

“毒”的常用組詞有:下毒、毒害、狠毒等;包含“毒”的常用成語有:荼毒生靈、毒蛇猛獸、刮骨去毒等。

毒(讀作dǔ、dài、dǔ)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本義指毒草,引申之亦指毒物。

字源演變


會意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說文》小篆文字其上部分像是一個“山”字,下方是“母”字的篆體文字。而到了漢代時期(圖2),上方的兩邊翹起部分變成了一橫,下方的“母”字更加接近現代漢語的書寫。漢代時期以後,沒有很大變化。直至發展到了現代漢語。
“毒“字本義是指毒草。《說文》中說“毒,厚也。害人之,往往而生。”這裡指的就是本義。后引申之亦可指毒物。又可指毒害。毒害往往使人痛苦,所以後引申指苦痛。
中國漢字
中國漢字
讀音介紹
dài
筆畫部首
筆畫數:9
部首:母
筆順編號:112155414
五筆:86版GXGU

基本釋義


[中國漢字]
[中國漢字]
1.ㄉㄨˊ
● ● 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氣。~性。~餌。~葯。~蛇。吸~。販~。
● ● 害,傷害:~害。~化。~殺。莫予~也(沒有誰能危害我,即誰也不能把我怎麼樣)。
● ● 兇狠,猛烈:~辣。~計。~刑。狠~。惡~。(5)恨,以為苦:令人憤~。
● ● 有害的影響:~素。~瘤
● ● 統治:這個意思只在古文里出現。例如:“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毒在做統治時不帶貶義,應當注意類似“秦以無道毒天下”時的翻譯,應該是秦國以無道昏庸統治天下,而不是秦國以無道昏庸毒害天下
dài
● ● ㄉㄞˋ
● ● 古同“玳”,玳瑁。
“毒與篤,同韻同義。此為同韻之字代本字之例。《尚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史記·宋微子世家》引作:“天篤下災,亡殷國……”(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1962年2月)
身毒——
印度河流域古國名。始見於《史記》,為中國對印度的最早譯名。原文為梵語Sindhu,古波斯語訛為Hindhu,古希臘語更轉為Indus。其後中國古文獻中亦作申毒、辛頭、信度、身度、天竺、賢豆、印度等,皆同音異譯。其領域有時亦包括印度河以東的南亞次大陸地區。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左右到達帕米爾以西的大夏,聽說在大夏東南數千里有身毒國,並在大夏看到從身毒國販運來的邛竹杖和蜀布。張騫認為大夏在漢西南,而身毒在大夏東南,則身毒應距中國蜀郡不遠。漢武帝聽信此言,從蜀郡四道出使,企圖從中國的西南地區經身毒通往大夏,但因當地少數民族的阻攔沒有成功。據《後漢書·西域傳》所載,中國在2世紀時對身毒的地理、物產、宗教、政治情況已有初步了解;且知當時身毒許多地區皆屬“月氏”,即早期貴霜帝國(即貴霜)。這是由於東漢時佛教已傳入中國的緣故。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音譯例句例詞
名詞毒物;毒藥poison
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說文》
聚毒藥,以共醫事。——《周禮·醫師》
服毒;下毒;毒汁;毒矢;毒盡癍回;毒女;毒熨;毒弩;毒虺;毒惡;毒蝮;毒螫
禍患;禍害calamity毒患;毒亂;毒浪
苦;苦痛pain;suffering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書·湯誥》
罪惡crime毒亂
會危害身體健康的物質而蜂蠆有毒,驟失小利。——《文選·潘岳·馬汧督誄》中毒
比喻對思想意識有害的事物科舉遺毒;封建餘毒
動詞毒害poison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輕者、無罪者罹其毒。——清·方苞《獄中雜記》毒老鼠;毒人;毒化;毒癮;毒鉤
傷害;危害injure毒禍;毒螫;毒賊
怨恨;憎恨hate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毒情;毒恨;毒苦;毒孽;毒情
通“督”。治理manage以此毒天下。——《易·師》
形容詞有毒的;惡性的poisonous;noxious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毒卉;毒蟲;毒蝤;毒魚口;毒蛇螫手;壯士解腕;毒孽;毒病;毒症;毒腫;毒瘡;毒利
厚;多heavy;thick毒賦;毒熾
暴烈;猛烈fierce;violent毒毒;毒燎
指極盛的熱氣hot毒暑
厲害;甚於severe有九折坂,夏則凝冰,冬則毒寒。——《水經注·河水》毒嚴
狠;狠毒malicious;cruel毒著兒;毒切;毒惡;毒口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一】【屮部】徒沃切
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從屮從毒。
𦸕,古文毒從刀(𠚣)、葍。

說文解字注

厚也。毒厚疊韻。三部四部同入也。毒兼善惡之辭。猶祥兼吉凶、臭兼香臭也。易曰:聖人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列子書曰:亭之毒之。皆謂厚民也。毒與竺篤同音通用。微子篇。天毒降災。史記作天篤。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從屮。字義訓厚矣。字形何以從屮。葢制字本意。因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往往猶歷歷也。其生蕃多則其害尢厚。故字從屮。引伸為凡厚之義。毒聲。毒在一部。毒在三部。合韻至近也。
徒沃切。古文毒。從刀䈞。從刀者、刀所以害人也。從䈞為聲。䈞、厚也。讀若篤。𥲮字、鍇本及汗𥳑、古文四聲韻上從竹不誤。而下譌從副從(冨+刂)。鉉本則竹又誤為艸矣。古文築作𥴀。亦䈞聲。

康熙字典

【辰集下】【毋字部】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徒沃切。音碡。《博雅》:惡也。一曰害也。《書·盤庚》:惟汝自生毒。《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又深害曰漸毒。《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又痛也,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註:毒,苦也。
又恨也。馮衍《顯志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註:毒,恨也。《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又藥名。《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鄭註:毒藥,葯之辛苦者。葯之物恆多毒。
又《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註:今醫方有五毒之葯,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又魚毒,木名。見《爾雅·釋木》。《急就篇》注云:芫華,一名魚毒。漁者投之水中,魚即死而浮出,故以為名。芫,或作杬。
又雞毒,烏頭別名。《淮南子·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然良醫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又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疏。
又置毒於物曰毒。《左傳·襄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
又治也。《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註:王云:毒,役也。馬云:治也。《莊子·人閑世》:無門無毒。註:毒,亦訓治。
又同育,亭育化育之意。《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質。毒,徒篤反。今作育。《唐代宗詔書》:中孚及物,亭育為心。張說《撰姚崇?》: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為亭育。古毒育者義通。
又《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篤。身毒,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為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為竺音。《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天毒,其人水居。郭璞註:天毒,卽天竺國。
又《集韻》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前漢·地理志》:多犀象毒冒。註:師古曰:毒,音代。冒,莫內反。通作玳瑇。
又葉昌石切,音尺。曹植《思歸賦》:何曾雲之沈結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憤悁以凄毒。 《說文》:?,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從屮從毐。《廣韻》:本作?。今經史?省屮,從作毒。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
王力系統duk
董同龢系統ôk
周法高系統dəwk
李方桂系統dəkw
兩漢西漢
東漢
ok
ok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屋沃燭覺wok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uok
擬音/王力系統duok
擬音/董同龢系統uok
擬音/周法高系統duok
擬音/李方桂系統duok
擬音/陳新雄系統uk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入聲合口呼全濁徒沃切dʰuok
集韻去聲開口呼全濁待戴切dɒi
入聲𣵽合口呼全濁徒沃切dok
韻略入聲徒沃切
增韻去聲徒耐切
入聲都毒切
入聲徒沃切
中原音韻入平魚模全清tu
中州音韻入作平聲魚模東盧切
平聲皆來於開切
上聲皆來葉哀上聲
洪武正韻去聲全濁度耐切d‘ai
入聲全濁杜谷切d‘uk
入聲全清都毒切tuk
分韻撮要陽入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毒烈、染毒、毒霾、憒毒、毒女、殘毒、鼓毒、毒口、毒焰、毒熱

相關成語

荼毒生靈、以毒攻毒、人莫予毒、五毒俱全、宴安鴆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