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高級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梅州徠市梅縣區高級中學創辦於1954年,是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創辦的一所廣東省重點高級中學。

1995年4月,學校被評為省一級學校;2007年11月,學校通過了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暨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確認,成為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是首批全國綠色學校、首批全國詩教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國家級足球傳統項目學校、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曾獲得首屆高考居“中南五省第一”的輝煌成績,先後培養了廣電部原副部長、中央電視台原台長楊偉光,工程院院士梁春廣,“嫦娥一號”火箭發射專家黎定璜,中國隧道專家之父李檜祥,及國家足球隊前兩任隊長王惠良、池明華、國腳李健華等一大批社會各領域的傑出人才。

該校被譽為“梅州市區校風最好的學校”。

歷史沿革


該校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五個階段——艱苦創校-初試鋒芒-遭遇浩劫-艱難崛起-再創輝煌。
1954年,經省政府批准,在廣東梅州創辦一所重點中學——廣東梅縣區高級中學。校址選在梅州市東郊崗子上,征地120000平方米。學校當年籌建,當年招生600人,來自梅縣區、梅江區興寧五華大埔平遠蕉嶺豐順等區縣,分12個教學班。先借用程江古塘劉屋“威遠第”為校舍,半年後遷入新校。師生一邊上課,一邊參加建校勞動。
1957年,首屆高考升學率居中南五省之冠。
1959年,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該校題寫校名“廣東梅縣高級中學”。
1968年9月,學校因受文革衝擊而停辦,校舍被駐梅部隊使用,教職工調離該校,所有教學設備分散撥給其他學校。
1972年8月,駐軍撒離,學校復辦,更名為“梅縣中學”,兼設初中,由“革命委員會”管理。
1975年8月,學校改稱“梅城鎮第二中學”。
1979年8月,學校複名“梅縣高級中學”。
1980年,經省教育廳批准為梅縣重點中學。
1983年,學校改稱“梅縣市高級中學”。
1988年8月,學校復稱“梅縣高級中學”。
1990年,時任廣東省省長葉選平為新校門題寫校名“梅縣高級中學”。
2013年10月,因梅州市梅縣撤縣設區,學校改稱“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
該校校名幾經變換,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作育英才弦歌不斷,砥礪前行薪火相傳。歷代高級人繼承和發揚了“艱苦奮鬥,勤教勤學,團結創新”的傳統校風,為祖國和梅州地區經濟建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近年來,更以鮮明的辦學特色、卓著的教學業績和優良的校風飲譽梅州城鄉。
如今的梅縣區高級中學,經歷了旗開得勝的輝煌,熬過了打壓洗劫的艱難,終於迎來了復甦的一絲曙光,高考中考成績連年創造輝煌,但前路並不是一片坦途。“我們的生源並不好,學校的軟硬體也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們有信心對學生進行‘深加工’,加以足球、詩教特色,走出一條‘高級’特色之路!”校長李卓榮說。

硬體設施


學校位於梅州市區,毗鄰中國客家博物館、東山教育基地,交通便利,人文氣息濃厚。全校共建有實驗室
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
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
14間,實驗設備室7間,有地理園和生物園各一個,語音室2間,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和勞技室各1間。學校建有1000兆的校園網,配有較現代的信息技術設備設備,有電腦624台,(每位任課教師都備配了手提電腦),配備電教平台74個。計算室5間,多媒體多功能室2間,課件室2間,電子閱覽室1間,閉路電視監控系統一套。
圖書館藏書總數122320冊。學校運動設施完善,有高標準的400米跑道運動場1個,高標準天然草足球場1個,多功能體育館1個,標準籃球場6個,排球場4個,羽毛球場6個。場館數量充足,功能齊全;可容3000名學生住宿的公寓宿舍,全部安裝了太陽能供水系統;膳堂設備齊全,管理嚴格。

師資力量


該校被譽為“梅州市區校風最好的學校”。班級設置合理,每班學生人數為45人左右。師資隊伍齊整,有312位任課教師,達標率為100%,95%以上的教師具有高中三年教學循環的經歷。其中高級教師164人,占任課教師的53%,本科學歷295人,研究生學歷15人,省級以上優秀教師9人,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4人,嘉應名師11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25人。
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
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
被梅州市梅縣區教育局教研室聘為兼職教研員的19人。一批年輕教師參加了研究生課程或教育碩士進修,一批骨幹教師活躍在省、市級各學科課題研究或教學研究活動中。
高級教師:凌志、謝榮華、李寶、溫國文、劉燕麗、梁瑞霞、廖志雄、王春松、鄧鴻斌、林熾元等。
一級教師:郭榴紅、王一苑、洪海芳、曹卉、劉靜泉、葉一舟等。

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2009年高考,該校600分以上54人,上重點線107人;上本科線767人,比2008年增加101人,本科入圍率達57.5%,600分以上人數、重本率和本科率均高居全市各區縣重點中學第二;上三A線1133人,入圍率高達84.9%。
梅縣高級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2012年高考,該校1179人報考,600分以上17人,進入全市前50名的有3人;上重點線的83人,比2011年增加11人;本科線以上的811人,比2011年增加60人,本科率達68.79%,三A以上1051人,比2011年增加75人,入圍率達89.14%;重點率、本科率均居全市區縣重點中學三強。
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
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
2013年高考,600分以上63人,比2012年增加17人;上重點線135人,比2012年增加45人,上重點線人數居全市第三;上本科線918人,比2012年增加33人,本科率達70.02%,本科率居全市縣(市、區)重點中學第二。
2014年高考,該校600分以上人數在全省大幅銳減的情況下仍達37人;上重點137人,比2013年增加2人,上重點線人數居縣(市、區)重點中學三強;本科人數首次突破千人大關達1075人,比2013年增加157人,本科率為73.7%,本科率居縣(市、區)重點中學第二;總分進入全市前50名的有1人,單科進入全市前50名的有16人次。
2017年,體藝術科聯考成績率先出爐,該校體藝生早傳捷報。音樂科的顧文同學以252分居全市第一;體育科的沈斯鍇、丘雯柱兩位同學以術科總分290分和281分分獲全區第一、第二名,全市第二、第五名的好成績。
教師成績
梅縣高級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教師共承領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2項,有5項課題已通過結題驗收。該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先後承擔省子課題《中學心理實驗》(已通過結題驗收)和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學生心理檔案系統的建設》,編製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心路導航》(“高級叢書”之十四),曾在梅州市倡導開展感恩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曾在《梅州日報》作介紹。

學校榮譽


省級以上主要榮譽:
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全國貫徹體育條例先進學校
全國先進體育系統項目學校
全徠國開展毽球運動先進學校
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
全國詩教先進單位
全國校園足球傳統項目學校
廣東省一級學校
七獲廣東省中學生毽球賽女子組冠軍(1990——1998)
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中學生足球賽冠軍
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
廣東省冬季體育運動先進單位
廣東省僑資學校辦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廣東省文明單位
廣東省綠色學校
廣東省創建“美麗校園”先進單位
廣東省全國統一考試先進考場
廣東省“弘揚國粹,詩化校園”先進單位
“新人境”文學社評為廣東省十佳文學社
學校足球隊獲省少年足球賽冠軍
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
共青團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
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
國家級足球傳統項目學校
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

學校文化


校徽
學校校徽由“高”、“級”兩字的聲母組合而成,明快曉暢;催人警醒的“1”,激勵學校爭創一流;直衝雲霄的箭,導引學校奮發向上。
詩教
學校一貫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詩化校園,營造高品位的人文環境”是該校環境育人特色的一大亮點。我們在創建綠色學校的同時,非常注重人文環境建設。校園內豐富的文化設施,不僅為美麗校園增添了景點,而且為學生增加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充分發揮了“文化育人”的功能。
“霹靂鈴雷俱鳴,喜訊卷盡積慮。十年磨劍今終成,怎懼灰土千層覆。但見前路明。”這首詞牌名為“破陣子”、題為《聞高考金榜題名》的詞出自梅縣區高級中學學子楊天穎之手。
梅縣區高級中學的高吟詩社成立於2000年10月,詩社經常有詩詞交流、鑒賞活動,吸引了不少學生和老師參加,常年有社員350人左右,其中教職員工30多人,隊伍浩大。此外,該校堅持舉辦詩詞創作培訓班,運用校園計算機網路、校園閉路電視開設“中華詩詞閱讀鑒賞”專題講座,在各年級開設詩教課程,每周1節課,由詩教老師指導學生學詩寫詩,並開展背詩、默詩活動。
目前高級中學已出版詩集《高吟五百首》、《高吟》三集和《高吟》詩刊51期,裡面收錄了師生的優秀詩篇。開展詩教活動以來,全國各地報刊紛紛刊發該校師生詩作,至今已發表1264首。
學校在“弘揚‘國粹’、詩化校園”方面領先全國,是全國“詩教先進單位”。梅縣區詩社就設在該校;學校辦有“高吟”詩社、出版《高吟》詩刊;與梅縣區詩社聯合舉辦過“歌頌十六大”、“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詩詞吟誦會;在高中各年級開設了自編的校本課程《詩詞格》。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梁東、秘書長林叢龍先後專程來校講學,並為詩社題詞。全國4家出版社、27種報刊登載過該校師生詩詞作540多首;詩社出版了師生詩詞作品選《高吟五百首》。通過開展詩教活動,中華文明得以傳承,學生文學素養得以提升,卓有成效的詩教活動,充分發揮了詩教育人的功能。
校歌
詞:曹杜榮/曲:佟厚雪
—梅江流萬里,
載我周溪情。
春風化雨崗上綠,
辛勤園丁育精英。
艱苦奮鬥,
勤教勤學,
團結創新好校風。
勤勉誠信,
與時俱進,
校訓勵我遠行。
為我人民造福,
為我中華飛騰,
要用唐風宋韻醉桃李,
敢向科學高峰攀登再攀登。
前進,前進,
我們攜手向前進,
創新,創新,
奔向日新月異美好的前程。
梅縣區高級中學足球隊
2016年,5月4日《南方日報》(梅州觀察)整版刊登該校辦學情況——“梅縣區高級中學:中南榜首以足球重拾昔日榮光”
高級中學是國家級足球傳統項目學校,曾培育出了國家足球隊兩任隊長王惠良、池明華和國腳李健華,該校足球隊曾5次獲省冠軍並一直蟬聯全足球聯賽冠軍,2014年,該校足球隊在全省中學生足球錦標賽中獲第四名的成績。十年來,為省市足球隊和各高等院校輸送足球苗子達130多人,足球運動已經成為梅縣區高級中學辦學的一大特色。
該校足球隊以“市長杯”亞軍的資格參加了在梅州市舉行的2016年“省長杯”足球聯賽高中組的比賽。在比賽中,該校足球隊充分發揮“艱苦奮鬥、勇爭第一”的高級人精神,團結協作,奮力拚搏,勇奪高中組亞軍,成為全省32支參賽隊伍中唯一一支在決賽前保持全勝的隊伍。市委常委、市統戰部長、梅縣區區委書記張文廣,副市長陳麗霞,市政府副秘書長曾海新,梅縣區區長鍾光靈,梅縣區副區長賴啟忠等市、區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觀看了在東山中學足球場舉行的決賽,並為獲獎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和比賽隊伍頒獎。
該校足球隊在小組賽中分別以1:0戰勝吳川一中,以4:3點球戰勝深圳實驗中學,以5:1戰勝南海實驗中學。在隨後舉行的淘汰賽中,分別以4:1戰勝惠州龍門中學,以1:0戰勝英德一中,順利挺進四強。在半決賽中,該校足球隊迎來了廣州富力足球隊掛點的學校廣州玉岩中學,敢打敢拼,最後以3:0完勝對手,殺進了決賽。在決賽中,該校足球隊再次與實力雄厚的深圳實驗中學對壘,雖拼盡全力,最終以0:3惜敗。
該校是國家級足球傳統項目學校、全國首批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一直以來,學校都高度重視足球運動的開展,並把它當作辦學特色來打造。今年,該校還主動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擴招了足球特長生,並在小升初的學生中也挑選足球苗子,組織系統訓練,積極參加各級比賽,不斷錘鍊隊伍,取得了可喜成績。
問及為何高級中學的足球如此出色,常年在教學第一線的謝郁教練表示,高級中學的足球訓練是系統的,“我們從初中開始培養,廣招足球特長生,每天保持一個小時的訓練,苦練基本功,用比賽檢驗隊員的水平,補齊短板”。由於校園足球的開展出色,2015年高級中學入選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據了解,特色足球學校有基本標準要求,如配有專項足球體育教師、足球場所和配備要達國家標準、有專項體育經費投入、開設足球課程等,在這方面,高級中學一直走在梅州各所足球特色學校的前列。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梅縣區高級中學校長李卓榮
副校長、年級結合校長謝坤炬
副校長、學校理科支部書記、工會主席、年級結合校長黃妙輝
副校長、年級結合校長曹勝祥
副校長、年級結合校長黃代春
校長助理、教導處主任、學校黨總支副書記俞育方
辦公室主任、學校文科支部書記劉榮煥
以上資料來自:

知名校友


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梁春廣
全國三八紅旗手、梅州移動公司市場部總經理:邱影玲
原廣電部副部長兼中央電視台台長:楊偉光
“嫦娥一號”火箭發射專家黎定璜
中國隧道專家之父李檜祥
國家足球隊前兩任隊長王惠良、池明華、國腳李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