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鄉

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黃金鄉

黃金鄉地處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西南邊陲。

基本概況


黃金瑤族鄉於1958年4月經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批准成立
黃金中學
黃金中學
地處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西南邊陲,東與麻林瑤族鄉相鄰,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西南與城步苗族自治縣毗連,鄉人民政府駐在黃金村,距縣城60公里。所轄行政區劃面積為14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多米。全鄉共設14個行政村,分別為:百寶村、黃茶村、黃金村、農科村、金沙村、大龍村、粟田村、菜杉村、細橋村、杉坪村、岩山村、三合村、二聯村、圳水村。共有64個村民小組,1個鄉屬自然組——九龍。
每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約為5.7‰,截止2004年底,全鄉總人口為7984人。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65%,其中瑤族人口佔54%,其餘為漢族、苗族、侗族、壯族、土家族等。有80%的中老年人能使用民族語言進行交流,自稱“峒話”,“人話”,和他們民族語言相對的稱為“客話”。每年的4月初8,瑤族人都以吃“烏飯”來祭祀當時的瑤族英雄。

地形地貌


鄉內地形複雜,屬典型的高寒山區,海拔在800米以上最高峰風雨殿海拔1883米,此外還有海拔1761米爛泥塘、海拔1843米的叢山包、海拔1788米的揚家灣。圳水村的龍鬚岩處在海拔1800米處,那裡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以花崗岩著稱。因交通等各方面原因,直到2004年底才得到正式開採。
70%的耕地位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至2004年底有5889畝,人平0.7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因屬高寒山區,全年只能種植一季中稻,附帶種植少量玉米、紅薯、馬鈴薯等農作物。到2004年底,年產糧達2600噸。2000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大力提倡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領群眾廣泛開展低產稻田改制工作,引進外商,大面積種植反季節蔬菜與反季節西瓜,使單項收入達到了種植同面積水稻5倍。

自然資源


鄉內山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3%,山高嶺陡,林木蔥蘢,竹林密布,楠竹面積5萬畝,銷售量佔全縣的40%,是全縣重要的竹木產地。有鄉屬林場兩個,分別為:大岔林場、坪坦林場。人們長期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森林資源一時受到大幅度破壞。直到1997年,在發展楠竹產業化的同時,大搞楠竹低改,退耕還林及藥材種植工作。至2005年4月,荒山造林面積超過10000畝,以種植厚朴為主。盛產冬筍、天麻
黃金牧場
黃金牧場
鄉內有豐富的草山資源,草山面積達18萬畝,養殖業非常旺,其中養牛業居全縣第一。70年代就興建了楓木坪養鹿場,從東北引來梅花鹿,是全縣最大的連片牧場,即現在的黃金牧場。該場的鹿茸製品暢銷全國。同時全鄉還湧現了4家麋鹿、梅花鹿養殖專業戶。群眾以養殖肉牛、豬、養、馬為主。
境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山高坡陡,是修建水電站的絕好地方,從2001年開始,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大搞小水電開發,修建了大龍梯級電站、百寶電站、岩頭橋電站、金粟電站、水口電站、花竹山電站、馬家坪等裝機均達到6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其中大龍梯級電站是全鄉乃至全縣的水電龍頭企業,裝機容量共計達12000千瓦。

經濟發展


交通業迅速發展,2004年底全部實現村村通公路,70%的組通公路,2005年底,鄉道實現了水泥路的夢想。摩托車的人均佔有量在2000年至2005年居全縣首位。新寧至城步的縣道貫穿全黃金鄉全境。每天有發至新寧、城步、武岡三個縣城的中巴車12車次。從1998年開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重建了鄉衛生院、中學教學樓與學生宿舍樓、手機發射塔、變電站,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修建了政府辦公樓,至2005年,90%的農戶擁有了電視機,並擁有無線電視接收機。
新寧縣黃金鄉百寶村 養殖場
新寧縣黃金鄉百寶村 養殖場
鄉里不斷加大對教育工作的投入,引進浙商陸關祥先生無償捐資100多萬元修建了陸楠中心小學,同時縣財政下撥配套資金幫助改善全鄉的教學設施。新修了一棟7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和一處120多平方米的兩層沖水式廁所。新建了鄉中心幼兒園。配備了多媒體室及遠教室等。2002年,中心學校開設了電腦課程。擁有電腦24台。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認真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日常管理工作,依法保學控流,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在校學生年鞏固率達98%,2008年順利通過了省市教育兩項督導評估驗收。
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全面進步,鄉內呈現一幅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通人和的景象。

文化傳承


瑤鄉人民充分利用各種載體,以弘揚瑤鄉文化、開展文明鄉鎮創建為主旋律,著力開發少數民族特色文化。
慶古堂已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編纂一本瑤族鄉志,組織好一台民族歌舞,配穿好一套民族服飾,建好一個民族標誌性工程,建好一個民俗風情村,建好一個民族文化廣場,修繕好一批古風雨橋”“七個一”文化工程的實施,使唱山歌迎賓客、盤王節紀念先祖、“四月八”吃烏飯紀念瑤族英雄、“六月六”嘗新等民間習俗已走出大山,架起了瑤鄉與外界交流的橋樑。

黃金瑤族鄉50周年大慶


“群山翠竹映瑤鄉,村村寨寨笠聲揚,茼蒿米酒迎賓客,醉了瑤鄉桂飄香。”金秋十月,桔黃橙熟,新寧縣黃金瑤族鄉迎來了50周年華誕,2008年10月18日至19日,瑤族鄉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瑤家同胞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唱起了動人的山歌
黃金瑤族鄉成立於1958年,一晃就走過了50年。在這風風雨雨的50年裡,瑤鄉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極大地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使得黃金瑤族鄉從一個封閉落後的窮鄉僻壤,一個遠離繁榮的山旯旮,變成了今天的信息較為發達的小鎮。不可不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瑤家同胞的生活在一天比一天滋潤、甜蜜,這當然值得高歌歡慶。
在50年過後展望下一個50年,下一個百年,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黃金將變得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