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城縣

甄城縣

甄城,先秦古甄邑,在今山東省鄄城縣北12公里舊城鎮。秦置甄城縣,屬東郡。西漢改屬濟陰郡。關於甄城改鄄城,據出土文物以及正史史料考據秦始置甄城縣,至少到晉朝仍作甄城而非鄄城,之後約在南宋與唐之間改甄城縣為鄄城縣

歷史文化


鄄城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古鄄”之稱。境內出土的文物探源到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六千年四百前的母系氏族社會晚期。
鄄城旅遊景點
鄄城旅遊景點
鄄城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人文薈萃,人類遠古先祖華胥伏羲女媧顓頊、堯、舜曾長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名聖古迹遍布,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據《山海經》記載:“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故曰“雷澤”,《太平御覽》載:“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因此鄄城是中國龍文化的發祥地。《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自古就有“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說;據《史記》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因此鄄城又是著名的堯舜之鄉。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先後六次在鄄城與各路諸侯會盟。
公元前632年,這裡發生了著名的晉楚“城濮之戰”。因此鄄城又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千年古縣孕育一代兵師,西方樂土緣成禪宗佛都”。鄄城是國務院命名的千年古縣,是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東漢末年,曹操任兗州牧,在鄄城屯兵四十萬,並以鄄城為根據地完成了統一中原大業。黃初二年,封曹植為“甄城王”,即“陳王”。
鄄城境內現存文物古迹有華胥部落遺址、雷澤湖帝堯陵、丹朱城、舜耕歷山遺址、孫臏故里、孫臏墓、億城寺、羊左全交合葬墓、莊子釣魚台、城濮之戰古戰場、東漢亘古泉、陳王讀書台、葵丘會盟台、劉忠古墓群、蘇氏家祠、蘇御史牌坊、舜王城等;革命遺址有鄄南戰役戰場、劉鄧大軍渡黃河舊址、鄧小平逝世隕石雨降落處等,境內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鄄城孫臏故里、劉鄧大軍渡河舊址被國家旅遊局列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
鄄城境內有105華里的黃河大堤、70華里的金堤,是全國著名的生態環境示範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現有映潭明月、沙河蛙鳴、碧水雷澤、春柳楊花、杏崗春色、谷林晚鐘、黃河夕照等八大自然景觀。鄄城縣人發、中藥材、林產品等特色產業加工優勢凸顯,魯錦、磚雕、商羊舞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抬閣、二洪拳、擔經等6項民間藝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鬥雞、斗羊、武術、戲曲、馬叉、抬閣、舞獅等民俗文化淵源流長,豐富的旅遊資源為我縣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地名考略


文物依據

從出土的西漢文物《張家山漢簡》 以及西晉的文物《辟雍碑》 可見至少到晉朝當時依舊為甄城而非鄄城。
晉朝《辟雍碑》拓本為甄城而非鄄城
晉朝《辟雍碑》拓本為甄城而非鄄城

史料依據

南宋史學家范曄在編寫《後漢書》時仍寫作甄城,唐時李賢作注稱:甄城【縣名,屬濟陰郡,今濮州縣也。“甄”今作“鄄”,音絹。】可見南宋時依舊是甄城,到了唐朝改成了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