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蒲菜
淮安蒲菜
蒲菜尤以古城淮安(今淮安區)西南隅天妃宮所產為肥美,菜體潔白如玉,食之肥嫩清香,素有“天下第一筍”的美譽。淮安蒲菜食用部分為幼嫩葉鞘包裹而成的假莖。假莖乳白色,圓潤飽滿,長度不低於35厘米,基部直徑不小於1.5厘米。生食鮮嫩多汁,清香微甜,無澀味;熟食爽嫩柔軟,無渣。
2014年5月,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淮安蒲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外在特徵
淮安蒲菜
•內在品質
每100克蒲菜嫩莖中含蛋白質0.9-1.2克,碳水化合物大於1.5-1.8克,膳食纖維0.08-0.25克。
剛採摘的蒲菜
蒲菜入宴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周禮》上即有“蒲菹”的記載,《西遊記》稱之為蒲根菜。
淮安名菜:蒲菜欽工肉圓
天啟《淮安府志》卷二《物產》中,蒲菜列於第四類“蔬菜”的第十一種,用的是古名蒲蒻,可見明代淮安人已意識到蒲菜是地方特產。
在淮安,蒲菜又被稱為“抗金菜”。南宋建炎五年(公元1131年),金國十萬精兵攻打淮安,梁紅玉領兵鎮守淮安,卻被金兵長期圍困。在內無糧草、外無軍援的情況下,偶然發現馬食蒲莖,因而取蒲菜代食,解決了糧食盡絕困境,軍民同心協力,終於打敗了金兵,故淮安民間又稱蒲菜為“抗金菜”。自此,食用蒲菜便在淮揚一帶廣泛流行開來。
2014年,淮安蒲菜種植面積5000畝,年產量7500噸。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淮安蒲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特定生產方式
淮安蒲菜
2、品種選擇。選用天妃宮蒲菜等當地優質農家品種和具有淮安蒲菜特徵特性的優質蒲菜引進品種。將種藕留在原田內過冬,於春季種植前隨挖、隨選、隨栽。
3、生產控制:蒲田選擇,土壤淤泥層在30厘米以上,有機質大於20克/千克,全氮大於3毫克/千克,鹼解氮大於300毫克/千克,速效鉀大幹60毫克/千克,常年水深在30厘米以上。一般在6月份進行栽插,秧齡5葉-6葉,水淺宜早、水深宜遲。新拓蒲菜區,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一次施足,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肥5000千克以上。每667平方米栽插密度在600株。以栽后秧苗不易上浮為度,一般深度在25厘米左右。等行、株距栽插,行株距在1.0米-1.1米。蒲菜一生水份管理以由淺到深再到淺為原則,栽插期水層在0.5米-0.6米,不宜超過心葉、葉稍,隨著蒲菜生長、水位漸高,控制在0.8米-1米,水位最高不宜超過1.5米,在8月後逐漸降低水位。第一年新栽田以適度採收為主,採收期在8月以後,以後每年可全年採收,一般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主采期。採收時夾花抽行收,留壯株待發。冬季要採收的田塊,立秋前一茬不宜采,以留冬發采菜。
•質量安全規定
淮安蒲菜產地環境應符合NY5331-2006無公害食品水生蔬菜產地環境要求。淮安蒲菜生產根據(NY5238-2005)無公害食品水生蔬菜種植技術規範,制定了“淮安蒲菜生產操作規程”。
凡在本規範規定的地域內種植的淮安蒲菜均可申請使用本地理標誌,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標註“淮安蒲菜”及其農產品地理標誌編號和組合圖案,標註時可採用耳標、標牌、印刷等方法,但均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設計使用手冊》的規定和要求。
淮安開洋蒲菜
賈島《南池》詩云:“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范成大《送別》詩云:“賴得溪流通尺素,蒲根仍有一雙魚。”戴復古《江濱曉步》詩云:“津頭曉步落潮痕,行盡蒲根到柳根。”這裡寫蒲根,僅僅是為了描寫環境而已。淮安文人的詩就不是這樣的,純粹為了歌頌蒲菜。
家在新城古剎旁,小橋流水浴斜陽。
月明鶴影翻鬆徑,風暖鶯聲鬧草堂。
一筋脆思蒲菜嫩,滿盤鮮憶鯉魚香。
病多欲去增慚愧,未有涓埃報聖皇。
這首詩中提到了淮安的兩樣佳肴:蒲菜與鯉魚。
淮城蒲菜
清末段朝端《椿花閣詩集》卷六有《春蔬》詩七絕七首,歌詠淮安地方七種蔬菜,即以蒲菜為首開篇。詩云:
艷說青泥坊底芹,少時下筆有餘欣。
春蔬那及吾淮好,入饌蒲芽不論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