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駒
薛駒
薛駒,男,漢族,1922年3月生,山西省運城市人,1937年在上海學生界參加抗日活動,1938年12月在南方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大同大學肄業。
曾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浙江省省長,中共浙江省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
參加革命
1938年至1941年4月,在上海南方中學學習,任中共地下黨支部委員、校學生會主席;在上海大同大學附中、大同大學學習,任中共地下黨上海學委中學區委委員、區委書記。組織領導上海學生進行各種抗日救亡活動。
1941年4月至10月,由上海黨組織派赴蘇中根據地,先後任蘇中四分區軍政幹部學校政治指導員、分區學聯主席。負責培訓青年、學生工作,在根據地開展各種抗日宣傳活動。
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任中共蘇中四地委如中分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如中分縣縣委書記。組織領導當地的民運工作,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抗日救亡、“二五減租”和民兵鬥爭。
解放戰爭中
1945年至1947年5月,任中共蘇中地委青工委書記。
1947年5月由中共上海分局派赴浙東工作。
1947年8月至1948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姚虞縣工委書記。
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浙東四明工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長。在四明山區開展歷時兩年的游擊戰。
餘姚解放后,1945年5月至9月,任餘姚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寧波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
新中國成立前後
1949年9月至1952年11月,任中共浙江省寧波地委秘書長、宣傳部部長。
1952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副主任、主任。
1955年1月至1961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書長。
1961年至1966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書長兼省委政治研究室主任。
1966年至1972年7月“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隔離審查,並下放“五·七”幹校勞動。后恢複名譽。
恢復工作后
1972年7月至1978年,任中共浙江省委派赴溫州聯絡組組長,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室負責人,中共浙江省委副秘書長。
1977年至1979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1979年2月至1983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兼省委秘書長,浙江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
1983年3月至1987年3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浙江省省長,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浙江省省長。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
1988年12月至1989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顧問委員會主任。
1989年6月至1993年7月,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
1993年3月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8年5月離休。
離開工作崗位后,回浙江杭州定居。
是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六、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憂心農村發展的曲折和艱難
十八大之前,薛駒和幾位老同志一起,在杭州、安吉等地就城鄉統籌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並和調研組的同志一起撰寫了數萬字的調研報告。
薛駒說,“三農”問題和統籌城鄉發展事關國家全局,這些問題不解決,和諧社會無從談起。他還提出,要重視信息化在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中的作用。“農業也需要信息化,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薛駒說,他一直很關心農村問題,因為我國的農村發展道路比起工業等領域,特別地曲折和艱難。農村問題不僅關係到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也是我們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環節。
實事求是的風格從未改變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薛駒同志一貫的工作作風。
1961年,時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書長的薛駒,參與了我黨歷史上著名的“和合調查”。這是當年全國糾正“五風”(浮誇風、共產風、瞎指揮風、命令風和幹部特殊風)和為制訂人民公社“六十條”而做的一次十分重要的農村調查。
當年1月,毛澤東坐鎮杭州劉庄,親自派出全國3路調查組,分赴浙江、湖南、廣東農村開展調查。
浙江組的組長是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浙江省委也派出薛駒等三人參與,調查組趕赴和合生產隊(當時是嘉興縣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產隊)調查。
薛駒同志回憶,田家英和他很熟,兩個人經常討論當時錯綜複雜的農村問題。
2月,毛澤東聽取調查組彙報。當他聽說地處江南杭嘉湖平原魚米之鄉的和合生產隊1960年的糧食每畝產量只有291斤,比解放前還低時,非常震驚。毛澤東當即作出“七點指示”,要求迅速貫徹執行。
3月,毛澤東在廣州要求制定“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又稱“六十條”)。
此後,全國農業形勢迅速好轉。
“和合調查”,可以說在當時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此後,毛澤東多次在中央會議上提到“和合調查”,以告誡全黨要實事求是。
50多年過去了,回想起當年那次調查,薛駒同志語重心長地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事求是這一黨的優良傳統決不能丟。”
重視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
薛駒同志一向關心“三農”和鄉鎮問題,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為浙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8年1月29日,鄧小平再次來到浙江。
鄧小平關切地問:“浙江總的經濟發展怎麼樣?”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薛駒回答:“從1982年到1987年,工農業生產總值增長了3倍。”
鄧小平很高興。他對薛駒說:“5年之間,一個浙江變成了三個浙江。”
薛駒還向鄧小平彙報了當時鄉鎮企業的發展:“鄉鎮企業吸收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農民亦工亦農,白天到工廠做工,晚上到農業方面加班,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鄧小平說:“這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中國農民的一個創造,是群眾的創造。的確,鄉鎮企業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開闢了一條新路。”
離開杭州時,鄧小平還提到:“杭州真是個美麗的城市,一定要把西湖保護好,建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