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誇風
浮誇風
浮誇風1958年至1960年間大躍進時期的產物,運動中,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浮誇風”作為“大躍進運動”的癥結之一,首先在當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農民的餓死。在大躍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虛報產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縣,號稱一年收穫糧食12億斤。
人民日報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宣傳。依照這種報告制定的國家徵收糧食額度嚴重超出實際產量。也是導致後來災荒的主要原因。
浮誇風
“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
衛星滿雲霄,一個卻比一個高
浮誇風
浮誇風
農業生產的高指標,提出1958年鋼產量翻番,作為實現“大躍進”的重要步驟,達到1070萬噸。
會後全國形成了全民大鍊鋼鐵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底,把鋼產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鋼為綱”的口號,號召全民鍊鋼。但由於技術不合規格,只是煉出大量的廢鐵,造成極大的浪費。鍊鋼需要鐵礦、焦炭、燃料等材料。由於鐵礦不足,於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採礦,使糧食產量大減,還去把家裡的鐵器丟到爐火中,卻煉成一個個的鐵疙瘩。由於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發日後的天災。其實這些天災都是人為的。傳聞增城掛綠荔枝樹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爐的建築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築拆了,把磚塊拿去建爐,還說文物也要為鍊鋼服務。
運動中,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中共中央從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廬山會議前期,曾努力領導全黨糾正已經察覺到的錯誤。但廬山會議後期,由於對彭德懷等人的錯誤批判,在全黨開展了“反右傾”的鬥爭,使錯誤延續了更長時間,造成了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
之後的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飢荒。在農村,經歷過這一時期的農民稱之為過苦日子,過糧食關,歉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則多稱其為三年自然災害,后改稱為三年困難時期。海外一些學者則稱之為三年大飢荒,西方學者也稱其為大躍進飢荒
評教授以產量為標準:“大躍進”、“浮誇風”是全方位的,教育界自然也不例外。關於教授評級,當時中央文教小組副組長康生在“大躍進”中另有高論。他在視察北京農業大學時指示:學校最少要掛五塊牌子——學校、工廠、農場、研究所、農業局。如能掛十幾塊牌子更好。教授要按所種農作物產量評級,畝產1000斤只能當五級教授,2000斤的當四級,3000斤的當三級,4000斤的當二級,5000斤的當一級。可想而知,當時狂熱到何等地步。
現在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海外,大躍進都被廣泛地視為一場空前的經濟災難。由於計劃部門使用誇大的數據,人力資源從農業被轉移至工業。
浮誇風
貝克爾(Jasper Becker)—一名長期觀察中國的新聞工作者—在他的《餓鬼:中國的秘密飢荒》一書中說,大部份對大躍進的批評來自於“在香港觀察中國的”國外評論家。而當時有在國內生活過的外國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這也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間關於大躍進的爭議的主要來源。
杜波斯(W.E.B. DuBois1959年,著有《中國》一文)大躍進時期到訪過中國。
“浮誇風”作為“大躍進運動”的癥結之一,首先在當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農民的餓死。另一方面其影響甚遠,大躍進之後的幾十年甚至直至現在,在大陸社會主要體現在政界,為了追求政績,不少黨政領導特別是有些主要領導,仍舊使用虛報數據,如財政收入、GDP總量、國民收入,甚至計劃生育玩數字遊戲。
在大躍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虛報產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縣,號稱一年收穫糧食12億斤。人民日報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宣傳。依照這種報告制定的國家徵收糧食額度嚴重超出實際產量。也是導致後來災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