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邊兔耳

桔梗目菊科植物

金邊徠兔耳(學名:Ainsliaea fragrans Champ.),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杏香兔兒風的全草。分佈於台灣、福建、浙江、安徽、江蘇、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虛勞骨蒸,肺癆咳血,崩漏,濕熱黃疸,水腫,肺癰,腸癰,癰疽腫毒,瘰癧結核,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異名


兔耳草(《慈航活人書》),兔耳箭、金茶匙(汪連仕《採藥書》),小鹿銜、銀茶匙、忍冬草、月下紅(《百草鏡》),兔耳一枝箭(《綱目拾遺》),撲地金鐘(《泉州本草》),天青地白、肺形草、毛馬香、牛眼珠草、橡皮草(《湖南藥物志》),大種巴地香(《貴州植葯調查》),一枝香、倒拔千金、毛鹿含草、紅金交杯、銅調羹、鐵交杯、通天草、山蝴蝶、豬心草、兔耳金邊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巴地虎、牛皮菜、朝天一柱香(《貴州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杏香兔兒風的全草。

植物形態


杏徠香兔兒風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狀較短的根莖。莖直立,高30~60厘米,具棕色長毛,不分枝。葉5~6枚,著生莖的下部,近乎輪生;卵狀長橢圓形,長3~10厘米,寬2~5厘米。先端圓鈍,基部心臟形,全緣或呈波狀,稍有短刺齒疏生,上面綠色無毛,下面具棕色長絨毛,有時下面呈紫紅色;葉柄長3~10厘米,有棕色絨毛。頭狀花序細長,有短梗或近於無梗,成總狀花叢。總苞細管狀,長約15毫米,寬約3毫米;苞片多層,外層苞片較短,卵狀狹橢圓形,長約4毫米,內層苞片披針形,長15毫米,先端尖銳,花白色,稍有杏仁氣味。瘦果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4.5毫米,寬約1毫米,扁平,基部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