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生
少將、原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
李木生(1912年-1971年)江西吉安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方面軍連長,紅三軍團四師十團營長、副團長。1934年參加長征。後任新四軍四支隊八團營教導員、營長,新四軍二師第六旅十八團團長,華東野戰軍十二縱隊三十四旅副旅長、旅長,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一O二師師長。建國后,任南京軍區公安軍副司令員,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71年9月17日在南京病逝。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十三師三十五團四連排長、連長,紅三軍團四師十團二營營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長征中,任紅三軍團四師十團副團長,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副團長。參加了強渡烏江、金沙江戰鬥。到達陝北后,於1936年底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后,調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八團一營教導員,三營營長。1940年,任第五支隊十二團、十五團營長。1941年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二師五旅十三團參謀長、副團長,第六旅十八團團長。先後參加了金牛山戰鬥、山子頭戰役和華中1945年攻勢作戰。
日本投降后,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三十四旅副旅長、旅長,蘇北軍區第五分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一○二師師長。先後參加了漣水、淮海、渡江諸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入華東軍區軍政大學學習。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三軍六十九師師長,參加了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1958年回國后,任南京軍區公安軍副司令員,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1961年入高等軍事學院學習。
李木生(1912~1971),江西省廬陵縣(今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思敬堂村人。出身於農民家庭。1925年被送去吉安縣城一家鋸木廠當童工。1926年回鄉參加了赤衛隊。1929年初,找到吉水縣丁江村,參加了駐紮在那裡的紅四軍。並參加了九打吉安的戰鬥,戰鬥中多處負傷,住進了紅軍醫院。痊癒后,李木生任紅軍第十二軍三十五師警備連班長,后升任第一軍團十三軍三十五師排長、連長。193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調任紅三軍第四師十團營長、副團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鬥。1934年8月,在高虎腦守備戰中,表現突出,受到三軍團黨委通令嘉獎。10月,調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副團長。
紅軍長征后,1935年1月在攻打遵義城中,李木生右肩胛骨負傷,右手中指骨折,傷勢尚未痊癒又投入四渡赤水和強渡大渡河戰鬥。8月李木生率二師四團主力走出了川藏邊界的草地,當發現本團尚有一營未走出草地時,他單身匹馬,二次返回草地尋找,終於把這個營帶出了草地,毛澤東聽后非感讚賞,特地約見了他。
抗日戰爭爆發后,李木生從抗日軍政大學結業,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八團一營教導員、三營營長,進入淮南東路地區,開展皖東敵後抗日游擊戰。后調任第五支隊十五團營長,開赴津浦路東地區開展游擊戰,開闢了以來安半塔集為中心的津浦路東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后,李木生先後任新四軍二師五旅十三團參謀長、副團長,加盱嘉支隊司令員,淮西獨立團副團長,第六旅十八團團長。活動在淮南地區,先後退敵7000餘人,連克儀征北謝家集、天長南金家集等據點,打擊了桂頑的氣焰。攻佔金牛山,血戰桂子山,投入1945年華中攻勢,累挫日偽頑。
解放戰爭時期,李木生先後任華東野戰軍十三縱三十四旅副旅長,六旅副旅長、旅長,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一0二師師長。1946年6月15日,李木生率部在六合縣東王子廟、長塘營消滅國民黨七十四師五十八旅一七一團一個加強連的大部,擊斃營長凌雲以下30餘人,俘60餘人,繳獲武器若干。9月10日,李木生率部在淮陰殲蔣軍王牌軍新五軍兩個連,在漣水南殲蔣軍一個連。戰鬥間隙他還總結概括了一篇文章:“在陣地防禦戰役中如何體現積極防禦的指導思想。”
新中國誕生一周年的1950年10月,李木生接到毛澤東電傳,要他進京領命。進京后,李木生被令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三十四軍一0二師師長,赴朝參戰。不久,改任鴨綠江邊的二十三軍六十八師師長,不久,又改任二十三軍六十九師師長,先遣赴朝作戰。入朝後,連續打了5次戰役,把美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李木生為此受到朝鮮最高司令官金日成的親切接見。
回國后,任南京軍區公安軍副司令員。后改任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文化大革命”期間,主持江蘇省軍區全面工作。他說話耿直,為人誠懇,剛正不阿,敢于堅決抵制錯誤做法。他關心被錯誤對待的革命功臣,敢於為他們說話,保護他們,為他們澄清是非,讓他們重新走上工作崗位。陳克天出獄后恢復了原職,后提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木生接收了所有找到他求救的落難孩子。陳賡大將的侄女等幾十個孩子,讓李木生的老伴忙壞了。他為使這些孩子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和培養,四齣聯繫,陸續將他們送進了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