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劍門關的結果 展開

劍門關

南宋陸遊詩作

《劍門關》是宋代詩人陸遊創作的一首詩詞。作者由陝西南鄭前線被貶四川成都途徑劍門關時所作,全詩別出心栽,構思新穎,抒發了詩人年近半百而報國無門的悲愴。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很悲壯的愛國詩,全詩四聯可分為四個層次。
首聯“劍門天設險,北鄉控函秦。”寫劍門關的地理形勢,指出這是北控函秦的天然險阻。“函”指函谷關 ;“秦”,指秦川,當時已被金兵佔領。
頷聯“客主固殊勢,存亡終在人。”寫當時的戰爭形勢,“客”指金兵,“主”指宋朝。“殊勢”是說勢力懸殊,相差很遠。這固然是實際情況,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國家的存亡,最終在於人的主觀努力。面對敵人的強大攻勢,詩人主張團結抗戰,並堅信抗戰必勝。這種頑強的鬥爭精神,根植於深沉的赤子之心,讀來十分感人。有人說,宋詩的議論化傾向,違背了作詩的宗旨,這說法其實是很膚淺的。比如這兩句,唱出了當時時代的最強音,有何不好? 陸遊是很懂得詩歌的形象性的。
頸聯“棧雲寒欲雨,關柳暗知春。”轉為寫景,這是結合時令,寫歲暮之景。看上去與上二聯無關,實際上貫穿一氣。“棧雲寒”正是“劍門天設險”的形象描寫。而“寒欲雨”正是客主殊勢的氣氛烘托。“柳暗知春” 與“柳暗花明又一村”異曲同工,和“存亡終在人”密切相關。眼前雖是寒風刺骨,但嚴寒過去,春天就會到來,這是鬥爭的關鍵時刻,豈能棄天險而走?
尾聯“羈客垂垂老,憑高一愴神。”詩人聯想到自己,一個身不由己的羈客,那有抗戰的自由?只能“微雨騎驢過劍門” 了,而且,年過半百,已然“垂垂老” 了,抗金復國,壯志難酬,憑高念此,豈不愴然傷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詩人由地勢寫到國勢,由景物寫到自身,採用山景及人、再由景及人的布局,將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命運密切聯繫在一起,體現了陸遊詩歌的悲壯美。

創作背景


當作於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一月。這年的九、十月間,在川陝主持抗金的主將王炎被朝廷的投降派調走,接著又將陸遊也調往成都。抗金形勢急轉直下,詩人心情沉重,在赴任成都途中路過劍門關,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

作者簡介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詞人。
陸遊出生時正值北宋滅亡之際,從小便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陸遊“年十二能詩文”,學劍,並鑽研兵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複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遊至幕府襄理軍務,使陸遊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之後陸遊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之後的二十餘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嘉定二年(1210年)陸遊去世,留絕筆《示兒》。
後人每以陸遊為南宋詩人之冠。陸遊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最多的詩人。陸遊一生力主北伐,雖然屢受主和派排擠打擊,但是他的愛國情操至死不渝,作為一位愛國詩人,滿腔救國熱忱,他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詩人”。
著作有《劍南詩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其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