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源流考

清代阿桂等編纂的民族史地誌

《滿洲源流考》是一部民族史地誌,也叫《欽定滿洲源流考》,一共二十卷。清阿桂等奉敕纂修。

作者介紹


阿桂(1717—1797年),字廣庭,姓章佳氏。初為滿洲正藍旗人,后改隸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以父蔭授大理寺丞,歷遷吏部員外郎、江西按察使、內閣學土。二十四年,清廷平定南疆集占的叛亂,受命在那裡駐軍,處理善後事,建策督造農器,實行屯田。后赴西南邊疆,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名,今屬四川)叛亂,因功授武英殿大學士。四十二年,奉旨和于敏中、和坤、王傑、董浩等同任總裁,主持編纂此書。另由平恕、戴衢亨任總纂校官、麟喜等十二人任纂修,負責具體編寫工作,書成后,經乾隆帝審定才頒布,所以題“欽定”兩字。

書籍簡介


《滿洲源流考》體例近於方誌,分部族、疆域、山川、國俗四門,歷考有關東北也區少數民族的各類記載,以求辨明滿族史、語言、地理、風俗源流。每門首列滿有關事迹或御制詩文等,以示尊崇。然後彙輯歷代史書文獻中涉及肅慎、夫餘、挹婁、三韓、勿吉百濟新羅、榦褐、渤海、金初完顏部、明建州諸衛等清以前東北地區諸主要部族的記載,分考其族源、名稱、居地、活動、風習沿革。其編次之法,凡資料皆分部族、按朝代排列,各為標目,如部族門之“肅慎”、“夫餘”,疆域門之“興京”等,間加夾注,每標目之末復為案語,考其流分合之跡,並據遼、金、蒙、滿語辨其古今音讀之訛及諸書記載之異同。
此書在學術研究上的價值:
一、對歷史書特別是正史中的有關資料作了較系統的爬梳整理。如疆域門中,“凡史冊所載諸城鎮村寨之屬,各按原書方位,證以現在地理形勢,件系條分,悉加辯證,務圖經所紀,條貫咸該。至遼金宮室建置,一切古迹應行考據者,均即載入”(凡例)。為後人研究提供了便利。二、辨析史事,糾正了某些古史記載的誤會。如指《後漢書》及《三國志·魏志》夫餘傳均稱其國“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加等官,實為誤解,以為此種官稱,當系主管某類畜牧者,,而非“以畜名官”。又謂《後漢書》記辰韓之習,生兒欲令頭扁,以石壓頭,並不可信,證之滿洲舊俗,生則置卧具使仰卧,久而頭形呈扁,辰韓習,當與此相類。其餘在地理、山川的沿革考證方面,對舊史所記,也有所是正。、提供了不少有關古今東北少數民族風的資料。其國俗門分騎射、冠服、政教、祭祀、祭天、祀神、雜禮、官制、語言、物產、雜綴諸目,不僅臚列了周以來東北部族的民俗學資料,對滿族風俗事物也不少記載,如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法喇(雪中扒犁)、霞綳(照明物,俗稱“糠燈”)、豁山(一種韌性紙)、斐闌(小兒習射用的柳小弓)等。又如卷二十記滿族的一種獸骨遊戲說:“舊俗以蹄腕骨隨手攤擲,其偃仰橫側為勝負,小者以糜,大者以鹿,瑩澤如玉,兒童婦女圍坐擲以相樂。以薄圓石擊之則日帕格。”皆可參考。
由於此書完全秉承清帝旨意而作,記及考證的主題又圍繞著清代統治民族族及其祖先,編修者頗受束縛,故使不地問題的深入考察受到影響。

版本


有乾隆武英殿刊本及1932年奉天大同學院鉛字排印線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