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平原鎮的結果 展開

平原鎮

雲南省盈江縣平原鎮下轄鎮

平原鎮是由原平原鎮、崗勐鄉及蓮花山鄉合併而形成的一個鎮,全鎮國土面積386.3平方公里。東與新城、舊城兩鄉 鎮相接,南與弄璋鎮相鄰,東南的山樑林地與隴川縣的護國鄉接壤,西與昔馬、太平兩鄉鎮相連,北與勐弄鄉接壤。

平原鎮地處縣城,地勢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境內旅遊景點勝多,民族風情濃厚。是盈江縣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連接15個鄉鎮的橋樑和紐帶。同名的還有福建省平潭縣平原鎮。

2021年4月26日,福建省政府發文同意撤銷蘇澳鎮、平原鎮、大練鄉、白青鄉,設立蘇平鎮。

簡介


雲南省對外開放邊境口岸。省道公路北連梁河縣、騰衝縣,南接隴川縣、瑞麗市。跨國公路可通緬甸聯邦八莫、密支那。古迹有允燕塔,主塔高15米,並有附塔47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平原鎮 3張
平原鎮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蓮山設治局,1951年為蓮山縣府駐地,1958年蓮山、盈江兩縣合併,設縣城於平原。1974年建平原鎮。1997年,面積53.89平方千米,人口2.8萬,少數民族人口佔40.05%,其中傣族8498人,景頗族1701人,轄新建、勐盞、勐町、永勝、勝隆5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崗勐鄉和蓮花山鄉,其行政區域併入平原鎮管轄。
附:盈江農場 始建於1952年,地處盈江縣城內。總面積1955.76公頃,總人口6776人。農場下屬四個分場、30個農業生產隊。農場場部駐平原鎮永勝路56號。郵編:679300 代碼:533123401
附:蓮花山鄉位於盈江縣中部。距縣城7.5千米。原與平原統一建制,至1984年建蓮花山區,1988年改為蓮花山鄉。1997年,面積279.57平方千米,人口1.3萬,少數民族人口佔63.91%,轄新蓮、興和、高里、拱撒、隴中5個行政村。
附:崗勐鄉位於縣城東2千米。1987年建崗勐鄉。1997年,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0.8萬,少數民族人口佔79.66%,轄芒仗、那勐、丙輝、富聯4個行政村。
2021年4月26日,福建省政府發布《關於平潭縣撤併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同意撤銷蘇澳鎮、平原鎮、大練鄉、白青鄉,設立蘇平鎮,鎮政府駐原平原鎮政府駐地平原村,行政區域界線隨原蘇澳鎮、平原鎮、大練鄉、白青鄉行政區域界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原鎮位於盈江縣中部,縣政府駐地。東與新城鄉、舊城鎮相接,南與弄璋鎮相鄰,東南的山樑林地與隴川縣的護國鄉接壤,西與昔馬、太平兩鄉鎮相連,北與勐弄鄉接壤。
平原鎮是由原平原鎮、崗勐鄉及蓮花山鄉合併而形成的一個鎮,全鎮國土面積386.3平方公里。東與新城、舊城兩鄉鎮相接,南與弄璋鎮相鄰,東南的山樑林地與隴川縣的護國鄉接壤,西與昔馬、太平兩鄉鎮相連,北與勐弄鄉接壤。
平原鎮是盈江的重要交通樞紐,市場完善,商品交易繁榮,是盈江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具有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通訊設施,有較好的投資環境。

氣候特徵

平原鎮地勢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各種亞熱帶農作物栽培和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盈江和盞達河貫穿境內,水能資源豐富,民族風韻濃厚。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平原鎮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信息靈通,是盈江縣糧、蔗主產區之一。大盈江兩岸風光秀麗,依山傍水,素有天然公園之美稱,鳳尾竹環繞的自然村寨,具有濃厚的傣族風情特色。平原鎮具有很好的旅遊業開發前景,且森林覆蓋率比較高,動植物種類繁多,具典型的亞熱帶氣候。
大盈江和盞達河貫穿境內,境內水利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山地地形千姿百態,光、溫、水、氣、熱的分佈不同,形成的氣候環境不同,自然氣候有垂直性,山壩具有光照好、地勢平坦、熱量高、雨量充沛、氣候條件優異,適宜發展糧食、甘蔗、香蕉、咖啡、堅果等多種亞熱帶、溫帶經濟作物。

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電話區號
533123101001新建居委會0692
533123101002永勝居委會0692
533123101003盈東居委會0692
533123101004盈湖居委會0692
533123101005允燕居委會0692
533123101006盈墾居委會0692
533123101201門町村0692
533123101202勐盞村0692
533123101203勝隆村0692
533123101204新蓮村0692
533123101205興和村0692
533123101206拱臘村0692
533123101207高里村0692
533123101208隴中村0692
533123101209芒璋村0692
533123101210拉勐村0692
533123101211富聯村0692
533123101212丙輝村0692
面積384.31平方千米,人口5.35萬人(2006年)。轄3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小平原。
序號名稱
1永勝
2新建
3盈東社區
4門町
5勐展
6勝隆
7芒璋
8拉勐
9富聯
10丙輝
11新蓮
12興和
13拱臘
14高里
15隴中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鎮轄15個村(居)委會,85個自然村,160個村民小組,52個居民小區,14388戶54040人(1269名黨員)。
現有耕地面積64275畝(人均耕地面積約1.19畝),其中水田45981畝,人均水田面積0.85畝,旱地面積18294畝,人均旱地面積約0.34畝。農業人口30477人,佔總人口的56.40%;城鎮人口23563人,佔總人口的43.60%。

民族

其中:漢族15714人,傣族19971人,景頗族13702人,傈僳族3638人,其它民族1015人。

經濟


綜述

平原鎮生豬存欄23358頭、大牲畜存欄7194頭、羊存欄3016頭、家禽存欄75071隻,比2006年增幅1.4%、11.7%、
0.7%、1.1%。2007年12月6日,全鎮完成私營企業收入796萬元;完成個體工商戶收入6504萬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208.99萬元,占縣下達任務數的128.16%;完成上划中央兩稅收入2420.69萬元,占縣下達任務數的61.43%。
平原鎮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8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64元。種植業和養殖業仍然是農村經濟的主要產業。
1、種植業。2007年種植水稻34005畝,總產1463.4萬公斤;甘蔗46821畝,總產甘蔗23.8萬噸;小麥4249畝,總產118.2萬公斤;包穀14734畝,總產385.2萬公斤;冬季馬鈴薯5124畝,總產1205噸;香料煙292畝,總產3.65萬公斤。瓜果3861畝,總產37176噸;蔬菜7314畝,總產4656.9噸。油菜3403畝,總產380噸。2007年種植管理茶葉1902畝,總產干茶13.25萬公斤;小粒咖啡3316畝,總產鮮果33.42萬公斤;澳洲堅果2647畝,其中收乾果1.2萬公斤;核桃2180畝,總產2.31萬公斤;草果1954畝,總產乾草果17.14萬公斤;八角90畝,總產4400公斤。種植業總收入6720萬元。
2、養殖業。2007年全鎮生豬存欄20031頭,出欄肥豬25213頭;黃牛存欄1545頭,出欄278頭;水牛存欄4869頭,出欄467頭,其中:摩拉擠奶水牛存欄54頭,年產水牛奶52100公斤;山羊存欄3147頭,出欄1200頭;禽只存欄102184隻,出欄129603隻;產蛋618.48萬公斤。實現養殖業總收入3025萬元。
3、交通運輸業收入為490萬元。
4、餐飲服務業收入為114萬元。
5、勞務輸出183人,創造收入133萬元。
6、個體工商收入達238萬元。
7、其他收入達384萬元。

文化


特產美食

1、優質稻:2007年種植面積11116畝,總產412.6萬公斤。
2、冬季馬鈴薯:2007年種植面積5124畝,總產1萬噸。
3、香料煙:2007年種植面積805畝,產量10.4萬公斤。
4、小粒咖啡:2007年末面積3871.42畝,已投產2941.76畝,總產為2500噸。
5、澳洲堅果:2007年末面積7309.6畝,投產1000畝,產量25噸。
6、在畜牧業上主要有:摩拉擠奶水牛,2007年存欄375頭,其中產奶牛54頭,年產水牛奶54000公斤。

社會


教育

平原鎮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1、教育資源豐富,轄區內共有縣級中學4所;鎮級中學1所(蓮花山中學),在校學生550人;小學31所(其中完小21所,教學點10個),在校學生4515人;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1200餘人。
2、“兩基”工作通過州、縣驗收,小學生完學率為98.83%,初中升學率為38.6%,初中毛入學率78%,輟學率為3.5%。
3、2006年至2008年共在6個村10個村民小組開班,培訓家長1200人次,其中:棒腮家長學校成為州、縣典型試點,並受到高度讚揚與評價。

文化事業

平原鎮文化事業逐步繁榮:
1、擴大衛星閉路電視覆蓋面,有衛星地面接收用戶807戶,天線813口;崗勐、蓮花山片區有10個娛樂場所。
2、新建文化活動室16個,投資65.6萬元,改擴建文化活動室15個,投資37萬元,極大的豐富了群眾的娛樂生活。

醫療衛生

平原鎮有鎮級衛生院3個,鎮級計劃生育服務所2個,村級衛生所33個。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室)的建立為平原鎮群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新農村建設

全鎮共有各類科技人員114名。其中從事農業技術推廣24名;農機技術推廣17名;畜牧獸醫技術推廣8名;林業技術推廣18名;甘蔗種植技術24名;香料煙技術推廣13名;咖啡技術推廣14名;沼氣能源建設技術推廣7名;醫療衛生6名;食用菌技術推廣10名。其中有高級職稱的50人;中級職稱的11人;初級職稱的1人;一般技術員52人。
在農村推廣普及和農業科技項目主要有:水稻高產栽培綜合技術;甘蔗“三高”種植和管理技術;冬季馬鈴薯、香料煙、冬包穀、小春、油菜高產栽培技術;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咖啡、堅果規範化種植和管理技術;茶葉、草果、規範化管理技術;畜禽品種改良和防病技術;新型農機具的推廣應用技術;沼氣能源建設和應用技術;食用菌栽培技術;農村衛生保健等方面。
2007年共召開各類農村科技培訓會263次,參加人數達25610人次。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15期,參加人數達80人次。發放各類科普資料31000份。

旅遊


大盈江風景區是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允燕佛塔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盈湖公園是縣城中一個美麗的景點;還有聞
名盈江壩的戶勐溫泉度假村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一、大盈江風景區
發源於雲南騰衝縣的大盈江,流入盈江縣舊城區下拉線之後始叫大盈江。從盈江縣境南奔江口流出國境,進入緬甸的分伊洛瓦底江。大盈江全長204公里,盈江縣境內長145.5公里。兩岸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特產豐富,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二、允燕佛塔
位於盈江縣城以東1公里的允燕山上,是雲南小乘佛教最重要的佛塔之一。
允燕塔坐南朝北,從參天蔭綠的榕樹旁,順著4米寬、80米長的水泥台階上至塔的前沿就可通覽塔的全貌。這是一座緬式佛塔,塔基平面呈正方形,該塔底部佔地面積400平方米,由一座主塔和40座小塔組成,從塔基起,塔座分四層,逐層內收升高,托直圓錐塔體,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均呈方錐體形。將佛教文化和傣族傳統建築融為一體,高低錯落,氣勢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