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湯

赤小豆湯

赤小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奇正方》。主治諸毒內攻腫滿者。

組成


赤小豆五錢,商陸二錢,大黃六分,麻黃八分,連翹四分,木通六分,豬苓六分,反鼻三分,雞舌二分。

用法


以水三合,先煮赤小豆,減一合,去滓,納諸葯,煮取一合服。

方義


赤小豆、商陸、木通皆利水之葯,佐之以麻黃,雞舌、反鼻者,強通竅之力也,其以大黃者,厚通利之勢也,此方之所發動運輸陷結之毒以奏神效也。不知者乃曰此方且發且利且瀉,一劑三得之良劑者,妄也。蓋此證毒內攻而結水氣,水氣浸毒,毒淫水氣,於是乎毒與水混合皆毒,豈有以此一方除之於三途之理哉。

附註


附方1赤小豆湯

組成:赤小豆一合(50g),商陸三錢(9g),木通、桂枝各七分五厘(2.3g),茯苓一錢五分(4.5g)。
功用:疏風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毒氣內攻,水腫氣急。
出處:《名家方選》

附方2赤小豆湯

組成:赤小豆(炒)、當歸(去蘆,炒)、商陸、澤瀉、連翹仁、赤芍藥漢防己、木豬苓(去皮)、桑白皮(炙)、澤漆半兩(15g)。
功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治:年少血氣俱熱,遂生疥瘡,變為腫滿,或煩或渴,小便不利。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八引《濟生》

附方3赤小豆湯

組成: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銼)二兩,紫蘇莖葉一握(銼,焙)。
功用:健脾利水,行氣消腫。
主治: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附方4赤小豆湯

組成:赤小豆(微炒)一斤,桑白皮(炙,銼)一兩,澤漆莖葉(切,炒)三分。
主治:水腫遍身,小便澀,脹滿。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