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沿著地表或地下長條狀槽形窪地流動的水流

河流(River),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湧出地表的水彙集在地面低洼處,在重力作用下經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窪地流動。

河流分類原則多種多樣,按注入地可分為內流河和外流河;內流河注入內陸湖泊或沼澤,或因滲透、蒸發而消失於荒漠中;外流河則注入海洋。中國常以河流徑流的年內動態差異進行河流分類,共劃分為東北、華北、華南、西南、西北、內蒙古和青藏高原7型。

徠中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達5萬條,其中長江長達6397千米,為世界第三大河;世界上河網密集的地區往往位於濕潤氣候區,如亞馬孫平原,該區的亞馬孫河長6480千米,為世界第一大河流。

科學研究


科研歷史

明代徐宏祖(1586年~1641年)所著的《徐霞客遊記》有大量記載關於河流的內容。

科研成果

北魏晚期酈道元(?~527年)所著的《水經注》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從河流的發源到入海,舉凡幹流、支流、河谷寬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經的伏流、瀑布、急流、灘瀨、湖泊等等都廣泛搜羅,詳細記載。

河流系統


水系

● 綜述
河流沿途接納眾多支流,並形成複雜的干支流網路系統,即為水系。
● 水系形式
水系形式是一定的岩層構造、沉積物性質和新構造應力場的反應。據此水系形式通常分為樹枝狀水系、格狀水系和長方形水系三類。樹枝狀水系一般發育在抗侵蝕能力比較一致的沉積岩或變質岩區;格狀水系經常出現在岩層軟硬相間,地下水源比較豐富的平行褶皺構造區;長方形水系則往往和巨大的斷裂構造相聯繫。
水系形式也可按干支流相互配置的關係或它們構成的幾何形態來劃分。如眾多支流集中匯入幹流稱為扇狀水系;支流比較均勻的分佈於幹流兩側,交錯匯入幹流叫羽狀水系;一側支流很少,而另一側支流眾多稱為梳狀水系;支流與幹流平行至河口附近才會合,稱為平行水系。
水系形式還可根據水系流向的相互關係劃分水器類型,如向心水系,輻射狀水系等。

流域

● 綜述
每一條河流和每一個水系都從一定的陸地面積上獲得補給,這部分陸地面積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區。河流和水系的地面集水區與地下集水區往往並不重合,但地下集水區很難直接測定。所以,在分析流域特徵或進行水文計算時,多用地面集水區代表流域。由兩個相鄰集水區之間的最高點連接成的不規則曲線,即為兩條流域或兩個水系的分水線。任何河流或水系分水線內的範圍就是它的流域。
● 流域面積
流域面積是流域的重要特徵之一。河流水量的大小和流域面積大小有直接關係,除乾旱區外一般是流域面積愈大河流水量也愈大。
● 流域形狀
流域形狀對河流水量變化也有明顯的影響。圓形或卵形流域降水最容易向幹流集中,從而形成巨大的洪峰;狹長型流域洪水宣洩比較均勻,因為洪峰不集中。
● 流域高度
流域的高度主要影響降水形式和流域內的氣溫,進而影響流域的水量變化。根據某一高度上的降雨量、降雪量和融雪時間可以估計河流的水情變化。
● 流域方向
流域方向或幹流方向對冰雪消融時間有一定的影響。如流域向南,降雪可能較快消融,形成徑流或滲入土壤;流域向北,則冬季降雪往往遲至次年春季才開始融化。
● 河網密度
流域中干支流總長度和流域面積之比,稱為河網密度D(千米/平方千米)。其公式如下:
河網密度是地表徑流豐富與否的標誌之一。流域氣候、植被、地貌特徵、岩石土壤的滲透性和抗蝕能力,是河網密度大小的決定性因素。

河流要素


河流斷面

● 比降
河源與河口的高度差,即是河流的總落差;而某一河段兩端的高度差,則是這一河段的落差;單位河長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通常以小數或千分數表示。
● 縱斷面
河流縱斷面能夠很好地反映河流比降的變化。以落差為縱軸,距河口的距離為橫軸,據實測高度指定出各點的坐標,連接各點即得到河流的縱斷面圖(下圖)。河流縱斷面圖
河流縱斷面分為四種類型:全流域比降接近一致的,為直線形縱斷面;河源比降大,而向下游遞減的,為平滑下凹形縱斷面;比降上游小而下游大的,為下落形縱斷面;各段比降變化無規律的,可形成折線形縱斷面。
流域內岩層的性質、地貌類型的複雜程度及河流的年齡,都影響河流縱斷面的形態。在軟硬岩層交替處,縱斷面常相應出現陡緩轉折。山地和平原、盆地交接處,縱斷面也發生變化。年輕河流縱斷面多呈上落形或折線形;老年河流則多呈平滑下凹形縱斷面。後者有時候被稱為均衡剖面。
● 橫斷面
河流中垂直於流向並以河床為下界、水面為上界的斷面,是河流的橫斷面。由於地轉偏向力和彎曲河道中和河水離心力的影響,水面具有橫比降;由於流速不均勻,水面還發生凹凸變形。所以河水面不是一個嚴格的平面。

河流分段

● 綜述
一條河流常常可以根據其地理-地質特徵分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的確定通常是根據“河源唯遠”和“水量最豐”的原則。其餘各段的劃分,則應以河流的主要自然特徵為依據。但實際上由於不同研究者分別著重考慮地貌、水文或其他特徵,因此,一條河流上下游的劃分常常不一致。
● 河源
河源指河流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態的地方,因此也是全流域海拔最高的地方,通常與山地冰川、高原湖泊、沼澤和泉相聯繫。
● 上游
上游指緊接河源的河谷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侵蝕強烈、縱斷面呈階梯狀並多急灘和瀑布的河段。
● 中游
中游水量逐漸增加,但比降已較和緩,流水下切力已開始減小,河床位置比較穩定,侵蝕和堆積作用大致保持均衡,縱斷面往往呈平滑下凹曲線。
● 下游
下遊河谷寬廣,河道彎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積作用顯著,到處可見淺灘和沙洲。
● 河口
河口是河流入海、入湖或匯入更高級河流處,經常有泥沙堆積,有時分汊現象顯著,在入海、入湖處形成三角洲。

河流水位

河流中某一標準面或測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叫做水位。水位到底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標誌。流域內的徑流補給是影響流量、水位變化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也可以影響水位變化,如流水侵蝕或堆積作用造成河床下降或上升;攔河壩改變河流的天然水位情勢;水草或冰情等使水流不暢,水位升高;入海河流的河口段和感潮段由於潮汐和風的影響而引起水位變化。可見,水位變化是多種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具有各自不同的變化周期,如流水侵蝕作用具有多年變化周期,徑流補給形式的變化具有季節性周期,潮汐影響具有日變化周期等,因而,河流的水位情勢是非常複雜的。
河流水位有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山區冰源河流甚至有日變化。水位變化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根據水位觀測資料可以確定洪水波傳播的速度和河流水量周期性變化的一-般特徵。用縱坐標表示不同時間的水位高度,用橫坐標表示時間,可以繪出水位過程線。通過分析水位過程線,可以研究河流的水源、汛期、河床沖淤情況和湖泊的調節作用。

相應水位

在實際工作中,除了解某一時段水位變化的--般規律外,還必須知道水位變化的某些特徵值,例如平均水位、平均高水位、平均低水位、中水位、常水位等。平均水位是單位時間內水位的平均值。平均高水位與平均低水位則是各年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各自的平均值。中水位是一年中觀測水位值的中值。常水位指一年中水位最常出現值。
河流各站的水位過程線上,上下游站在同一次漲落水期間位相相同的水位,叫相應水位。可以用縱軸表示上游站水位,以橫軸表示下游站水位,繪製出兩個測站的相應水位曲線(右圖)。相應水位曲線可用於插補或改正另一測站的觀測資料或推斷某一未設站河段的水位變化過程。根據相應水位出現的時序,可以預報洪水,推算洪峰水位高度及變化情況等。

河流流速

流速指水質點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它決定於縱比降方向上水體重力的分力與河岸和河底對水流的摩擦力之比。通常採用等流速公式,即薛齊公式計算水流某--時段的平均流速v
式中:R為水力半徑,即過水斷面面積與水浸部分弧長之比;I為河流縱比降;c為待定係數。
薛齊公式是一個應用很廣的基本公式。建立這一公式的基本出發點是:只有動力與摩擦力相等時,水流才沿河槽作等速運動(下圖)。推導平均流速示意圖
河流中流速的分佈是不一致的。河底與河岸附近流速最小,流速從水底向水面和從岸邊向主流線遞增。絕對最大流速出現在水深的1/10~3/10處,彎曲河道的最大流速接近凹岸處,平均流速與水深6/10處的點流速相等。

河流流量

單位時間內通過某水斷面的水量,叫做流量(立方米/秒)。測出流速和斷面積就可以知道流量:
式中,A為斷面積,v為平均流速。
水位流量關係曲線
河流流量變化會引起流水蝕積過程和水流其他特徵的變化,隨著流量變化,河流水位也會發生改變。流量過程線

水溫冰清

河流的補給特徵是影響河流河水溫度狀況的主要和因素。由冰川和積雪補給的河流水溫自然較低;從大湖泊流出的河流春季水溫低而秋季水溫高;地下水補給量豐富的河流冬季水溫較高。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如太陽輻射和流域氣溫等也會影響河流水溫。
河水溫度也隨時間而變化。夏季水溫有明顯的日變化,且中低緯河流比高緯河流顯著。季節變化表現為夏季水溫高,冬季水溫低。北方河流冬季常結凍。
河水溫度還隨流程遠近而發生變化。流程愈近,水溫與補給水源的溫度愈接近;流程愈遠,水溫受流域氣溫的影響愈顯著。河水與大氣及河谷地表的熱交換將使水溫發生變化。一般來說,由於發源地海拔高,河口海拔低,水溫從上游向下游增高。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唐古拉山北坡各拉丹冬冰川,源區和上游水溫都很低,但在經過四川盆地和中下游平原之後,到河口段水溫明顯升高。
河流水溫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河流流向的影響。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大陸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小河流,愈向下游水溫愈低。甚至一條河流的個別北向河段這一特點也表現得相當突出。例如,蘭州以下的黃河河段,北向銀川平原內蒙古高原,冬末春初,蘭州附近早已解凍,而寧夏、內蒙古境內河段仍被堅冰封閉。當氣溫降到0攝氏度以下,水溫降到0攝氏度時,河水中開始出現冰晶,岸邊形成岸冰。冰晶擴大,浮在水面形成冰塊。隨著冰塊增多和體積增大,河流狹窄處和淺水處首先發生阻塞,最後使整個河面封凍。中國北方河流每年都有時間短不等的封凍期,長的可達1~5個月。

河川徑流


形成過程

● 綜述
河川徑流的形成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但可以劃分為幾個特徵階段,一般為停蓄階段、漫流階段和河槽集流階段。上述三個階段是指長時間連續降水下發生的典型模式。實際上由於每次降水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不同,各流域自然條件也不一樣,無論是不同流域,或是同一流域在不同降水過程中的徑流形成,都可能有差別。
● 停蓄階段
降水落到流域內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經過下滲進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產生徑流。降水量超過上述消耗而有餘時,便在一些分散窪地停蓄起來。這種現象稱為填窪。對於徑流形成而言,停蓄階段是一個耗損過程;但這個階段對於增加雨水對地下水的補給和減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義。
● 漫流階段
植物截留和填窪都已達到飽和,降水量超過下滲量時,地表便開始出現沿天然坡向流動的細小水流,即坡面漫流。坡面漫流逐漸擴大範圍並分別流向不同的河槽,叫漫流階段。這個階段只有下滲起著削減徑流形成的作用。而土壤、岩石的下滲強度,從開始下滲即逐步減小,一定時間后常成為穩定值,這個穩定值稱為穩滲率。所以漫流階段的產流強度決定於降水強度和土壤穩滲率之差。各種土壤的下滲強度不同,故產流情況也不一樣。在同樣降水強度下,砂質土地區產流強度較小,而壤土地區產流強度較大。
坡面漫流作為地表徑流向河槽彙集的中間環節,分為片流、溝流和壤中流三種形式,其中溝流是主要形式。水在地表紋溝中流動,流速一般不超過1~2米/秒,但流速和流量都從坡頂向坡底增加,沖刷力也相應地向坡底增強。片流並不多見。壤中流是指水在地表下數厘米的土壤中流動,其速度不大,開始時間也比較晚,但降水停止后仍可持續一段時間。地表土壤物質往往由這種坡面漫流帶入河槽。
● 河槽集流階段
坡面漫流的水進入河道后沿河網向下游流動,使河流流量增加,叫做河槽集流。河槽集流階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小部分滲入河谷堆積物補給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後,地下水又反過來補給河流。河槽集流過程在降水停止后還將繼續很長時間。這個階段包括雨水由坡面進入河網,最後流出出口斷面的整個過程,是徑流形成的最終環節。

徑流計量

● 綜述
在研究某時段內河流水量變化和比較各河流的徑流量時,都必須採用適當的量值來計算。常用的量有以下幾種:流量(Q)、徑流量(W)、徑流模數(M),徑流深度(y)、徑流變率(模比係數K)、徑流係數( )。
● 流量
單位時間內通過某水斷面的水量,叫做流量(立方米/秒)。
式中,A為過水斷面積,v為水流的平均流速。
● 徑流量
在一特定時段內流過河流測流斷面的總水量,稱為徑流量(平方米或平方千米),例如年徑流量。計算徑流總量的公式為:
式中:徠T為時間(年、月—);Q為時段平均流量。
河流的年正常徑流量是指多年徑流量的算術平均值,即平均每年中流過河流某一斷面的水量。它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值,也是一個重要的特徵值。只有徑流年際變化較小,或者有相當長的觀測資料時,才能夠精確地計算出河流的正常徑流量。
根據實測資料年限長短不同,可以分別採用下列方法推求河流的正常徑流量:
①具有30~40年或更長連續觀測系列的,可以把徑流量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正常徑流量;
②只有短期資料時,選擇參證站、參證流域或與徑流量有成因聯繫的變數(如降水量),建立相關關係,延長系列;
③缺乏實測資料時,則以徑流等值線方法或應用經驗公式估算。
● 徑流模數
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產出的水量,稱為徑流模數〔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徑流模數與流量之間的關係為:
式中:F為流域面積。
在所有計算徑流的常用量中,徑流模數最能說明與自然地理條件相聯繫的徑流的特徵。通常用徑流模數來比較不同流域的單位面積產水量。
● 徑流深度
在研究河流徑流時,需要把徑流量與降水量進行比較。降水量是用毫米為單位的,徑流量也須用毫米為單位。流域面積除該流域一年的徑流總量,即得到徑流深度:
選取極差標準化方式進行綱化處理後為下式(單位毫米):
徑流模數(M)與徑流深度(y)有以下關係:
● 徑流變率(模比係數)
任何時段的徑流值M1、Q1或y1等,與同時段多年平均值M0、Q0或y0之比,稱之為徑流變率或模比係數:
● 徑流係數
一定時期的徑流深度y與同期降水量x之比,稱為徑流係數:
徑流係數常用百分數表示。降水量大部分形成徑流則值大,降水量大部分消耗於蒸發和下滲,則值小。

徑流變化

● 年內變化
隨著氣候的周期性變化,一年中河流補給狀況、水位、流量等也相應發生變化。根據一年內河流水情的變化,可以分為若千個水情特徵時期,如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凍期。
河流處於高水位的時期稱為汛期。中國絕大多數河流的高水位是夏季集中降水造成的,故又叫夏汛。夏汛期徑流量大,洪峰起伏變化急劇,是全年最重要的水情階段。各河流的夏汛期長短不一,南方河流因雨季早而且持續時間長,夏汛期也長。春季積雪融化形成的河流高水位叫做春汛。華北、東北的河流都有春汛,但水量比夏汛小,歷時也不長。
枯水期是河流處於低水位的時期。中國河流枯水期一般出現在冬季。這段時間河水主要依靠地下水補給,流量和水位變化很小;如果此時河流封凍,又可稱冰凍期。
平水期是河流處於中常水位的時期。洪水過後,退水較緩慢,所以從汛期到枯水期之間有一-段過渡時期,水位處於中常狀況。中國河流的平水期多在秋季,時間不長。
● 年際變化
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往往由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引起。通常以徑流的離差係數來表示年徑流的變化程度。中國中等河流的離差係數,長江以南一般在0.30以下,長江下游、黃河中游各河流和東北山區河流為0.40,淮河為0.60,海河為0.70。這種大致從南向北增長的趨勢,與中國降水量變率的分佈趨勢基本一致。
特徵徑流
● 洪水
河流水位達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莊、建築物、農田受到威脅時,稱為洪水。連續的強烈降水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積雪融化也可以造成洪水。流域內的降水分佈、強度、降水中心移動路線及支流排列方式,對洪水性質有直接影響。
洪水按來源可分為上游演進洪水和當地洪水兩類。上游徑流量顯著增加,洪水自上而下沿河推進,就形成上游演進洪水。當地洪水則是由所處河段的地面徑流直接形成的。由於洪水形成條件不同,洪水過程線也有單峰、雙峰、肥瘦等差別。
實際觀測發現,同一河流的上游洪峰比較尖銳,變幅大,而下游則漸趨平緩,變幅也逐漸減小。洪水傳播速度與河道形狀有關,河道整齊的傳播快,不規則的傳播慢。若河流流經湖泊或泛出河道,則洪水傳播速度更慢。
洪水期間,在沒有大支流加入的河段中,同一斷面上總是首先出現最大比降,接著出現最大流速,然後是最大流量,最後是最高水位。
● 枯水
一年內沒有洪水時期的徑流,稱為枯水徑流。枯水期徑流呈遞減現象,久旱之後可能出現年內最小流量。枯水徑流主要來源於流域的地下水補給。
流域的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最大限度地影響著地下水的儲量及所補給河流的特性。砂礫層能大量儲水,並在枯水期緩慢補給河流;黏土則相反。溶洞可以使大量雨水漏到地下深處成為持久而穩定的水源。河槽下切深度和河網密度決定著截獲地下水補給的水量大小。湖泊、沼澤、森林及水庫的調節作用都能增加枯水徑流。中國大多數河流的枯水徑流出現在10月至次年3-4月。

河流補給


補給形式

降水、冰川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和沼澤都可以構成河流的水源。不同地區的河流從各種水源中得到的水量不同;即使同一條河流,不同季節的補給形式也不一樣。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流域的氣候條件決定的,同時也與下墊面性質和結構有關。例如,熱帶沒有積雪,降水成為主要水源;冬季長而積雪深厚的寒冷地區,積雪在補給中起主要作用;發源於巨大冰川的河流,冰川融水是首要補給形式;下切較深的大河能得到地下水的補給,下切較淺的小河很少或完全沒有地下水補給;發源於湖泊、沼澤或泉水的河流,主要依靠湖水、沼澤水或泉水補給。此外,人類通過工程措施,也可以給河流創造新的人工補給條件。
河流水量補給是河流的重要特徵之一。了解補給特徵,有助於了解河流的水情特徵和變化規律。

補給特點

1、降水補給
雨水是全球大多數河流最重要的補給來源。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變化與流域的降水量及其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中國廣大地區尤其是長江以南地區的河流,降水補給占絕對優勢。據估計,中國河流年徑流量降水補給約佔70%。河流水量與降水量分佈一樣,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河流多在夏秋兩季發生洪水,也與降水集中於夏秋兩季有關。
2、融水補給
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變化與流域的積雪量和氣溫變化有關。這類河流在春季氣溫回升時,常因積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春季氣溫和太陽輻射不像降水量變化那樣大,所以春汛出現的時間較為穩定,變化也較有規律。中國東北地區有的河流融水補給佔全年水量的20%,松花江遼河、黃河的融水補給可以形成不太突出的春汛。西北山區中山帶的積雪及河冰融水,是山下綠洲春耕用水的主要來源。高山冰川融水補給時間略遲,常和雨水一起形成夏季洪峰。
3、地下水補給
河流從地下所獲得的水量補給,稱地下水補給。地下水是河流較經常的水源,一般約佔河流徑流量的15%~30%。地下水補給具有穩定和均勻兩大特點。深層地下水因受外界條件影響較小,其補給通常沒有季節變化,淺層地下水補給狀況則視地下水與河流之間有無水力聯繫而定。
4、湖泊與沼澤水補給
湖泊、沼澤水補給量的大小和變化,取決於湖泊和沼澤對水量的調節作用。湖泊面積愈大水量愈多,調節作用愈顯著。一般說來,湖泊沼澤補給的河流水量變化緩慢而且穩定。
5、人工補給
從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把水引入水量缺乏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放廢水等,都屬於人工補給範圍。

河流分類


分類意義

幅員廣闊、河流眾多的國家,不可能在短期內對其全部河流進行觀測,但是,發展經濟迫切需要河流水位、流量變化和水溫動態方面的數據。因此,須藉助河流分類來解決生產實際中提出的問題。在某一地區內,影響河流特徵的氣候、土壤、地質、地貌條件大致相同,故河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在不同地區內,影響河流特徵的各種條件差別很大,河流水文要素的變化規律當然不一樣。因此,可以根據現有的河流水文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將要素變化相似的河流劃歸一個類型。當規劃設計某一缺乏資料的河流時,就可用同類河流的水文變化規律作為參照。

分類原則

河流分類原則包括以下6個:
①以河流的水源作為河流最重要的典型標誌,按照氣候條件對河流進行分類;
②根據徑流的水源和最大徑流發生季節來劃分;
③根據徑流年內分配的均勻程度來劃分;
④根據徑流的季節變化,按河流月平均流量過程線的動態來劃分;
⑤根據河槽的穩定性來劃分;
⑥根據河流及流域的氣候、地貌、水源、水量、水情、河床變化等綜合因素來劃分。

中國分類

● 綜述
中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約有50000條,其中長江長達6397千米(以沱沱河為源),為世界第三大河。絕大多數河流分佈在中國東部和南部,以屬太平洋流域的為最多、最大;屬印度洋流域的較少;屬於北冰洋的最少。此外,還有一個廣闊的內陸流域,面積佔中國總面積的36.4%,而徑流量則僅佔中國的4.39%。
中國常以河流徑流的年內動態差異為標誌進行河流分類,這種分類反映了各類型河流的年內變化特徵及其分佈規律,對進一步深入研究河流水文和合理利用地表徑流提供了科學依據。
● 東北型河流
包括中國東北地區的大多數河流。其主要水文特徵是:
①由於冰雪消融,水位通常在4月中開始上升,形成春汛,但因積雪深度不大,春汛流量較小。
②春汛延續時間較長,可與雨季相連續,春汛與夏汛之間沒有明顯的低水位。春汛期間因流冰阻塞河道形成的高水位,在乾旱年份甚至可以超過夏汛水位。
③河水一般在10月末或11月初結冰,冰層可厚達1米。結冰期間只依靠少量地下水補給,1-2月份出現最低水位。
④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弱、地表徑流比中國北方其他地區豐富,徑流係數一般為30%,全年流量變化較小,如哈爾濱松花江洪枯水量之比為15:1。
● 華北型河流
包括遼河、海河、黃河以及淮河北側各支流。其主要特徵是:
①每年有兩次汛峰,兩次枯水,3-4月間因上游積雪消融和河冰解凍形成春汛,但不及東北型河流顯著。
②夏汛出現於6月下旬至9月,和雨期相符合,徑流係數5%~20%,夏汛與春汛間有明顯枯水期,有些河流甚至斷流,造成春季嚴重缺水現象。
③雨季多暴雨,洪水猛烈而徑流變幅大,如黃河陝縣站最大流量與枯水期流量之比為110:1。
● 華南型河流
包括淮河南側支流,長江中下游干支流,浙、閩、粵沿海及台灣省各河及除西江上游以外的珠江流域大部分。其特徵是:
①地處熱帶、亞熱帶季風區,有充沛的雨量作為河水主要來源,徑流係數超過50%,汛期早,流量大。
②雨季長,汛期也長,5-6月有梅汛,7-8月出現颱風汛。
③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出現在颱風季節,當颱風影響減弱時,雨量減小,徑流量亦減小,可發生秋旱。
● 西南型河流
包括中、下游干支流以外的長江、漢水、西江上游及雲貴高原的河流,一般不受降雪和冰凍的影響。.徑流與降水變化規律一致,7-8月洪峰最高,流量最大,2月份流量最小。河谷深切,洪水危害不大。
● 西北型河流
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肅河西地區發源於高山的河流。其特徵是:
①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補給,流量與高山冰川儲水量、積雪量和山區氣溫狀況有密切關係。10-4月為枯水期,3-4月有不明顯的春汛,7-8月間出現洪峰。
②產流區主要在高山區,出山口后河水大量滲漏,愈向下游水量愈少,大多數河流消失於下游荒漠中,少數匯入內陸湖泊。
● 內蒙古型河流
以地下水補給為主,或兼有雨水補給;夏季徑流明顯集中,水位隨暴雨來去而急速漲落,雨季的幾個月中都可以出現最大流量;冰凍期可長達半年。
● 青藏高原型河流
青藏高原內部河流以冰雪補給為主,東南邊緣的河流主要為雨水補給,7--8月降雨最多,冰川消融量最大,故流量也最大。春末洪水與夏汛相連。11月至次年4-5月為枯水期。

價值意義


河流是所在流域內自然地理背景下的產物。河水是以不同形態和經過不同轉化途徑的降水為補給來源的。顯然,只有進入河床的水量足以保持經常流動即足以補償蒸發和滲漏所造成的損耗時,才能夠形成河流。濕潤地區河網密集,徑流充沛,而乾旱地區河網稀疏、徑流貧乏,說明河流的地理分佈受氣候的嚴格控制。實際上,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水源的補給形式及其比例、水位、流量及其季節變化,結冰與否及結冰期長短等,無一不受氣候條件制約。例如,降水量多寡決定著徑流補給來源的豐缺,蒸發量大小反映著徑流損耗的多少,降水的時空分佈、降水強度、降水中心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影響著徑流過程和洪峰流量,氣溫、風和飽和差也因對降水、蒸發有影響而對徑流間接起作用。因此可以說,河流是氣候的鏡子。
除氣候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對徑流發生影響。如流域海拔高度、坡度和切割密度直接影響著徑流匯聚條件,地表物質組成決定著徑流下滲狀況,植被則通過對降水的截留影響徑流等。
另一方面,河流對地理環境也有顯著的影響。河流是地球水分循環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內陸河流把水分從高山輸送到內陸盆地底部或湖泊中,實現水分小循環;外流河把大量水分由陸地帶入海洋,彌補海水的蒸發損耗,實現水分大循環。同時,熱量和礦物質也隨水分一起輸送。南北向河流把溫度較高的水送往高緯地區,或者相反,對流域氣溫都具有調節作用。而固體物質的隨河水遷移,則使地表的高處不斷夷平和低處不斷被充填。所以河流既是山地景觀的創造者,又是大小沖積平原的奠基者,還是內陸和海洋盆地中鹽類的積累者。
荒漠地區絕大多數綠洲的形成與河流有密切的聯繫。流入乾旱區的河流,不僅給那裡帶來水與細粒土,而且使荒漠河岸林和灌溉農業得以發展,從而形成了生機勃勃的綠洲景觀。
河流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它在交通運輸、灌溉、發電和水產事業等方面都為人類帶來了重要財富。

名詞釋義


基本概述

河流
河流
河流是陸地表面上經常或間歇有水流動的線形天然水道。河流在中國的稱謂很多,較大的稱江、河、川、水,較小的稱溪、澗、溝、曲等。藏語稱藏布,蒙古語稱郭勒。每條河流都有河源和河口。河源是指河流的發源地,有的是泉水,有的是湖泊、沼澤或是冰川,各河河源情況不盡一樣。河口是河流的終點,即河流流入海洋、河流(如支流流入幹流)、湖泊或沼澤的地方,在乾旱的沙漠區,有些河流河水沿途消耗於滲漏和蒸發,最後消失在沙漠中,這種河流稱為瞎尾河。
除河源和河口外,每一條河流根據水文和河谷地形特徵分上、中、下游三段。上游比降大,流速大,沖刷佔優勢,河槽多為基岩或礫石;中游比降和流速減小,流量加大,沖刷、淤積都不嚴重,但河流側蝕有所發展,河槽多為粗砂。下游比降平緩,流速較小,但流量大,淤積佔優勢,多淺灘或沙洲,河槽多細砂或淤泥。通常大江大河在入海處都會分多條入海,形成河口三角洲。通常把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外流河,補給外流河的流域範圍稱為外流流域。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沙漠之中的這類瞎尾河稱為內流河,補給內流河的流域範圍稱為內流流域。中國外流流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63.76%。為溝通不同河流、水系與海洋,發展水上交通運輸而開挖的人工河道稱為運河,也稱渠。為分泄河流洪水,人工開挖的河道稱為減河。
中國境內的河流,僅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多條。全國徑流總量達27000多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5.8%。由於主要河流多發源於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中國的水力資源非常豐富,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河流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注入海洋的外流河,流域面積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4%。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遼河、海河、淮河等向東流入太平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向東流出國境再向南注入印度洋,這條河流上有長504.6公里、深6009米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新疆的額爾齊斯河則向北流出國境注入北冰洋。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沙漠、鹽灘之中的內流河,流域面積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36%。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全長2179公里。

世界之最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
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黑林山東麓海拔679米的地方,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個國家后,流入黑海。多瑙河全長2860公里,是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像一條藍色的飄帶蜿蜒在歐洲的大地上。
世界最長的河——尼羅河
尼羅河縱貫非洲大陸東北部,流經蒲隆地、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干達、衣索比亞、蘇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後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陸面積的九分之一,全長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為世界最長的河流。
含沙量最大的河——黃河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西南緣的雅拉達澤,曲折穿行於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最後在山東墾利縣注入勃海。全長5464公里,有34條重要支流,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河。黃河以泥沙含量高而聞名於世。其含沙量居世界各大河之冠。據計算,黃河從中游帶下的泥沙每年約有16億噸之多,如果把這些泥沙堆成1米高、1米寬的土牆,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
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
是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流經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其長度僅次於尼羅河(約6400公里),為世界第二大河。據估計,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動的水約有20-25%在亞馬孫河。河口寬達240公里,泛濫期流量達每秒18萬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的海水變淡。
世界最大內流河——伏爾加河
是歐洲第一長河,發源於俄羅斯加里寧州奧斯塔什科夫區、瓦爾代丘陵東南的湖泊間,源頭海拔228m。自源頭向東北流至雷賓斯克轉向東南,至古比雪夫折向南,流至伏爾加格勒后,向東南注入裏海。河流全長3688km,流域面積138萬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約為8000m3/s,年徑流量為2540億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