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王振義的結果 展開

王振義

被譽為“癌症誘導分化之父”

王振義,男,1924年11月30日,江蘇省興化人,內科血液學專家,中國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被譽為“癌症誘導分化之父”。1948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獲博士學位,1992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以來從事醫學內科血液學領域的研究及臨床工作,開創了白血病和腫瘤的誘導分化療法,在國際上首創用國產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在60餘年的從醫生涯中,為醫學實踐和理論創新做出了重大貢獻。成功實現了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

2011年1月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年12月1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第77507號公報,將第43259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王振義星”。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24-11-30

出生

1924年11月30日出生於江蘇省興化。

1952

開始從事血液學研究

1952年投入血液病研究中,同年廣慈醫院細分出消化、心血管、內分泌和血液四個專業。開始在著名內科專家鄺安堃的指導下從事血液學研究。

1954

首先建立白血病診斷方法

自1954年起,從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

1997

參編《血栓與止血》

1997年應邀與沈志祥合寫了《巨核細胞與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變化》一章,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被邀在國際刊物上撰寫有關血液學的論文。王振義參與主編的《血栓與止血》已成為中國在這領域中的代表性專著,並被不斷再版。

參編《血栓與止血》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王振義生活照
王振義生活照
1924年11月30日出生於上海富裕的家庭。
1936年畢業於上海法租界所辦的薩坡賽小學(現盧灣區第一中心小學)。
1942年免試直升進入震旦大學,選擇了醫學專業。
1948年從震旦大學醫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48年因成績優異,留在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前身)擔任住院醫師。
1952年投入血液病研究中,同年廣慈醫院細分出消化、心血管、內分泌和血液四個專業。開始在著名內科專家鄺安堃的指導下從事血液學研究。
1963年被調至醫學法語班做教師,精通法語的王振義重拾法語課本學習。
1973年調回上海瑞金醫院內科,進行血液病的治療和研究。
1982年從臨床醫生調任基礎醫學部。
1996年主動把代表中國血液學研究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的位置交給了陳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自1954年起,從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1980年起開始研究癌腫的分化療法。1986年在國際上首先創導應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很高的緩解率,為惡性腫瘤在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誘導分化療法取得效果這一新的理論,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從事於血栓與止血的研究。在國內首先建立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並發現輕型血友病。王振義依據誘導分化學說,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療APL的誘導分化療法,證明採用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將惡性早幼粒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為良性細胞,在有效緩解治療APL的基礎上,王振義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發現聯合應用維甲酸和氧化砷治療APL,可使五年生存率上升至95%,從而使APL成為第一個可治癒的成人白血病,在臨床治療獲得成功的同時,王振義又揭示了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APL是一種針對致癌蛋白分子的“靶向治療”方法。
20世紀80年代中期,王振義的領導的團隊與中科院藥物研究所合作,從生蒲黃中分離出四種有效成份,確定了它們的化學結構,並闡明了它們在防治食餌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機制。同一時期,王振義所領導的研究組,在中國首先提純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建立了檢測該因子抗原與功能,以及甲型血友病攜帶者的方法,因而兩次獲衛生部科研乙級獎;研究組還在中國首先提純和檢測抗凝蛋白(蛋白C和S),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首先發現和報道蛋白S缺乏症。
1954年起從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
1978年重點研究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1980年起開始研究癌腫的分化療法。
1982年開始就指導研究生開展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的研究,以後又開展肝素對血小板和巨核細胞刺激作用的研究。
1983年用全反式維甲酸這種葯進行試驗,在顯微鏡下觀察“急性早幼粒細胞”在“全反式維甲酸”的作用下,順利分化成正常細胞。一年後,這種分化誘導效果確認無疑。
1986年用獨創的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同年24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療並好轉。

論文著作

1997年應邀與沈志祥合寫了《巨核細胞與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變化》一章,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被邀在國際刊物上撰寫有關血液學的論文。王振義參與主編的《血栓與止血》已成為中國在這領域中的代表性專著,並被不斷再版。
共發表論文310篇,主編專著五本,參加編寫著作17部。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1985年至2007年間,共發表論文共136篇,情況如下:
•期刊論文
論文題名作者年卷期發表刊物
CD4+T細胞克隆對自體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特異的腫瘤殺傷作用王振義,陳賽娟2007年 2卷 01期內科理論與實踐
急性白血病細胞遺傳和分子發病機制以及相關靶向治療王振義2006年 1卷 01期內科理論與實踐
多個短串聯重複序列位點在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基因診斷中的應用王振義2006年 29卷 03期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血管性血友病診斷與分型方法的建立和臨床應用王振義2006年 29卷 09期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細胞因子信號轉導抑制因子與多發性骨髓瘤王振義2006年 15卷 03期白血病·淋巴瘤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治療王振義2006年 20卷 02期中國交通醫學雜誌
遺傳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伴組織因子異常的研究王振義2006年 27卷 03期中華血液學雜誌
凝血因子Ⅺ基因內含子區受位剪切位點突變導致的遺傳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王振義2005年 26卷 03期中華血液學雜誌
抗凝血酶基因C2759T(Leu99Phe)突變導致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機制研究王振義2005年 26卷 03期中華血液學雜誌
白血病靶向治療的應用王振義2005年 25卷 06期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專業著作
專著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
血栓與止血基礎理論與臨床王振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臨床醫學卷·內科學(上、下)王振義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
臨床醫學概要(一版)王振義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
腫瘤的誘導分化和凋亡療法王振義,陳竺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生命科學叢書 腫瘤的誘導分化和凋亡療法王振義,陳竺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12月
血栓與止血基礎理論與臨床王振義,阮長耿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
血栓與止血基礎理論與臨床(第二版)王振義,阮長耿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9月
英漢雙解精選英語慣用語詞典王振義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血栓與止血:基礎與臨床王振義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

獲得榮譽


1990年獲法國“1990年傑出醫生”獎牌。
1992年被授予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3年獲得法國榮譽騎士勳章
1994年獲得了何梁何利科技獎。同年獲得國際腫瘤學界的最高獎—凱特林獎。
1996年獲得求是傑出科學獎。
2000年全反式維甲酸臨床應用論文獲年度最佳被引徵文獎。
2001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
2003年在美國血液學年會上作大會專題報告,獲得海姆瓦塞曼獎。
2004年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1年1月14日因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2012年3月6日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
2020年9月6日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12月在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中排名第397名。

社會任職


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血液學雜誌》副總編,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歷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前廣慈醫院)主任、主治醫師(1948~196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基礎醫學部主任(1982~198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1984~1988)、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1987~1996)。

人物評價


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王振義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為人所景仰的名醫大家,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血液學專業人才,王振義同志是全國醫藥衛生戰線的傑出代表,也是廣大醫務人員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殷一璀:王振義院士是“我們敬佩的科學家,我們敬重的醫學家,我們敬仰的教育家,我們當之無愧的學習楷模。”王振義院士是轉化醫學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王振義教授是世界轉化醫學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國內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傑出的研究型醫學家。他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學專家,還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教育家,是中國醫學和教育領域的治學典範、為師楷模。決定號召全校師生、醫護工作者學習王振義教授敬業仁愛的高尚醫德,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甘為人梯的崇高思想。決定要求廣大師生醫護員工要以王振義教授為榜樣,時刻不忘國家和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一流醫學院,為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國家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陳國強:王老是“一位無私無畏、尊重科學的醫生,一位精勤不倦、胸懷寬廣的科學家,一位言傳身教、甘為人梯的老師,一位胸懷壯志、淡泊名利的大師,一位勤於鑽研、學無止境的老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原院長、終身教授李宏:像王振義老師這樣的良醫大師,之所以令人推崇、敬畏,正是因為他們以不凡的智慧、毅力和品格,做到了常人沒有做到的事情,王老創建的血研所正是“轉化醫學”的典範,王老本人就是“轉化醫學”的實踐典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王振義老師是我醫學道路上的導師,是我們醫學人生中的楷模,是血研所全體同道的領路人!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張烜:我們要學習王振義全心全意為病患服務的熱情態度,學習他戒除浮躁的研究精神,學習他作出決斷的勇氣和決心,學習他謙和沉靜、淡泊名利的醫者本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王振義院士醫德高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血液學專業人才。
人民畫報:他永遠勤奮認真,對病人溫和可親,他的學術成果卓著,但在署名、評獎等時,他的一貫作風永遠是將成果歸功於團隊,把合作者特別是年輕人推向前台。
新華日報:王振義院士結合自身60多年的從醫經歷和感悟,用質樸無華的語言向家鄉醫務人員講人生、講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