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明朝李中梓所著作品

《醫宗必讀》綜合性醫書。十卷。明·李中梓撰於1637年。卷一醫論及圖說。卷二為新著四言脈訣、脈法心參及色診三篇。卷三-四本草征要。卷五-十論述以內科雜病為主的33種病證的因證及治療,並附醫案。現存三種明刻本,四十餘種清刻本,多種石印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內容簡介


《醫宗必讀》綜合性醫書。十卷。明·李中梓撰於1637年。作者深通《內經》,臨床經驗又極豐富,故撰此書以益後學。卷一醫論及圖說。醫論共十四篇,以介紹醫學源流、指導學醫門徑為主;圖說部分根據《內經》列述人體骨度部位及臟腑、生理等。卷二為新著四言脈訣、脈法心參及色診三篇,提綱挈領地闡述中醫的脈學、診法。卷三-四本草征要,系選錄《本草綱目》部分藥物的有關內容,旁采諸家學說、參以己見詳予註釋。卷五-十論述以內科雜病為主的33種病證的因證及治療,並附醫案。病機分析以《內經》理論為綱,選方大多切於實用,在中醫門徑書中卓有影響。現存三種明刻本,四十餘種清刻本,多種石印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作者簡介


李中梓,生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卒於清順治十二年(1655),享年六十八歲。字士材,號念莪,又號盡凡居士。江蘇雲間(又名華亭、松江府)南匯人。為明末清初著名醫學家。李氏自幼喪父,天性聰穎,早年習舉業,十二歲就取得生員(秀才)資格,並獲有聲名。後來因清剛之氣、雋上之才,不合“詩文要歌頌者,人物取軟滑骨”的錄取標準,應考九次而未能中舉,僅兩中副車(副榜貢生)。因早年多病,父母妻兄及兩子被庸醫藥誤而亡,逐轉而業醫。抱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志向,依靠自學成才。一方面系統學習經典著詐,繼承了後世張元素、李東垣脾胃學說,薛立齋補腎學說,吸取張景岳擅用溫補,反對以苦寒為滋陰、重視醫學心理的論述。另一方面邊學習邊實踐,在實踐中增長才幹。他還壯年學道,晚歲參禪,頗得真詮。一生治學嚴謹尚實,勤於探索,有所創新。在學術上主張淹通眾家之長,不偏不倚,謹守繩墨,往以變通。學驗俱富,臨證多奇效,為明清時期著名醫學家。弟子眾多,一傳為沈朗仲,再傳為馬元儀,三傳為尤在涇,流傳極廣,世稱士材學派。從事醫學四十餘年,先後共撰二十餘種,著述屢經兵贅,散佚過半,迄今僅存《醫宗必讀》、《內經知要》、《傷寒括要》、《頤生激論》、《診家正眼》、《病機沙篆》、《本草通玄》、《(鐫補)雷公炮製藥性解》、 《李中梓醫案》九種。

書籍概述


《醫宗必讀》為李氏學術經驗的代表作。全書十卷。
卷一為醫論圖說,列醫論十四篇,論述醫學流派,脾腎有關理論,解剖生理,疑似證之辨治及仰人、伏人骨度圖,改正內景臟腑圖說等,論述精闢,圖文並茂。
卷二載新著四言脈訣、脈法心參、色診,摘引前賢名論,論述個人心得,糾正舊本之誤。
卷三、四為本草徵要,論葯四百四十餘種,分草、木、果、谷、菜、金石、土、人、獸、禽、蟲魚十一部。每葯論述了藥物的性味、歸經、功用、主治、配伍及禁忌等。各葯以歌賦體裁寫成,便於誦讀,並有小字注文予以闡述。
卷五為傷寒證治,是傷寒證治的重點輯錄。
卷六至十,共列傷寒、真中風、類中風、傷風、虛癆、水腫脹滿、積聚、反胃噎膈、痢疾、頭痛、嘔吐噦等三十五種病證的病因、病機、證候、治法、方葯及醫案,詳略得宜,按語多有獨特見解。土材主張“腎為先天本,脾為後天本”;“氣血俱要,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乙癸同源,肝腎同治”。書中載自製新方七首,如潤肺飲、陰陽攻積丸、肺涌神湯、拯陽理癆湯等。治瀉九法;治癃閉八法;對積聚證,首倡初、中、末三期分治的原則;重視醫學心理現象等,受到後世醫著引用,至今仍為醫家所遵奉。現存版本有五十餘種,流傳十分廣泛。